正文 第二章 囤裏春秋(1 / 2)

在鄉村,誰家沒有一圍老囤。或是田間溝渠裏挖來的泥土,幾塊磚,圓圓地一繞,就圈住了村莊的春秋;或是一張長長的竹席,細密的竹篾,左插右插,細密如母親的針腳,緊緊擁抱著那些親親的糧食,溫暖而有了依靠。一圍老囤,不像村口的老井那般深不可測,也沒有那麼多倒映月光的波光晶瑩,老囤不聲不響地靠在土牆一角,躲在歲月的深處,卻時時緊牽著莊稼人的神經。老囤滿了,每個人的臉上都笑意盈盈;老囤癟了,哪一家不哭喪著麵孔?這青青黃黃的日月,全靠著一圍老囤呢,風雨同舟,飄搖在這泥土的海洋裏。

老囤該是鄉間最大的器皿。不像碗,直接享受著煙火的溫暖;也不像陶罐,盛來盛去,都是酸酸鹹鹹,甚至有些發黴的日子;更不像一口老牛麵前的食槽,深深淺淺,有了黃黃的麥秸和青青的野草,就能有滋有味地倒嚼半天。老囤的肚子在秋天開始飽滿,那些行走的莊稼們搖身一變成了糧食,被風吹淨,被太陽曬幹,然後丟進嘴裏,嘎嘣一咬說:嗯,幹了九成九,可以裝囤了。囤是在秋後的某個晴天打掃幹淨的,把旮旯裏的蟲屎掃盡,把老鼠的洞口填死,把一張新嶄嶄的塑料紙鋪在暄騰騰的幹草上麵,喊幾個有力氣的裝下新打的糧食。

人吧,都是越吃越飽,老囤的肚子卻一天比一天扁,當初吃下那麼多糧食,卻要麵對鄉村這一年到頭河一樣長的日子。有會過日子的,薅點田間地頭的野草也能糊弄一回肚皮,再不就烀一大鍋地瓜,豬吃,羊吃,人也胡亂塞飽了肚皮。所以到了來年青黃不接的時候,看看自家的囤裏還有那麼一些糧食,夜裏睡覺就踏實了許多。有不會過日子的,眼看著打了那麼多糧食,就好像有了一座挖不完的金山,村口來了換稀罕物件的,忙忙扛了半口袋糧食,說什麼也要嚐嚐鮮。一次,兩次,過年了借了半瓢麵算是吃了過年的餃子,眼前那麼大一段青黃不接的日子,該如何打算?

老囤不簡單,盛下天,盛下地,裝著鄉下人那麼多冷冷暖暖的日子;老囤最簡單,一加一等於幾,老囤一生下來就會算。老囤是老了,卻一直透著一股子福氣,“五穀豐登”四個大字還貼在上麵。

滿倉,滿囤,老哥倆兒像往常一樣靠在牆根下曬太陽。滿倉遞給滿囤一把煙葉一張白蓮紙,說今年的糧食裝得溜溜尖。滿囤張著沒牙的嘴吐了一口煙圈:是啊,風調雨順哩,咱老百姓盼的不就是這一天?寂靜的鄉村上空,雲飄過,太陽東升西落,一盞明月缺了又圓,圓了又缺,圓滿著簡單的輪回。是日子就有盈虧吧,你看鄉村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走來,走過破敗與淪陷,也走過絕望與痛楚,還是走到了今天。土地永在,村莊永存,哪怕隻剩下一小片自由的泥土,種子的靈魂也會生根發芽。在春天破土,於夏日拔節,在秋風颯爽的季節,把收成掛滿枝頭,讓農人們單純地微笑,滿足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