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路風流(3)(1 / 3)

隻顧聽楊雪講這淒美傷感的愛情故事了,沒有留意車外的景色。自從陽方口往北,這裏就不再是山的世界了,荒山禿嶺揖讓而去,漸漸地空出一片地來,路也伸直了細腰,兩邊開始有了些色彩:紅的是花,綠的是草。它們在護路工人地調教下天真爛漫地為公路兩旁裝點著美麗的景色。一排排鬆柏、楊柳在這大西北的地方看得出已經是很努力了,不但適應了這裏的環境,而且長得都很盡力,雖說它們品種不同,性格不同,習性也不同,但它們在這新的環境裏都很禮讓,都很包容,相安無事地以鄰為伴、以鄰為友,各盡其能順其自然地固守著自己的那份責任,構建著天人和諧的自然框架。綠肥紅瘦的苗圃也十分地善解人意,引導著我們的視線,擴展著我們的視野,賞心悅目地一路北上著,興高采烈地講述著當地人民重視環保、綠化家園的業績。極目遠望,高的玉米,低的粟子,開著白色小花的土豆,三足鼎立地主宰著這片土地。永遠也伸不直的河流在這片土地上一會東一會西地打探著自己的出路。河邊的水鳥飛上飛下,不知疲倦地經營著自己的快樂生活。這幅塞北的江南圖畫,要不是我親眼所見,說什麼也不會相信大西北這個荒山禿嶺偏遠的深處還會收藏著這麼‘一幅真山真水’呢。楊雪告訴我,主宰這片塞北江南風光的主人就是山西北部的重鎮---朔州市了。果不其然,走不多久,一座像模像樣的城市便喜笑顏開地迎麵而來。朔州是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一定有不少激動人心的曆史典故。我讓楊雪給講一講。楊雪不願講。司機就憐香惜玉地提出了壞主意,說不能讓楊雪一個人講,為了打發路途的寂寞,大家都得貢獻故事,就讓我再講一個段子作為交換條件。我就讓司機講,司機讓我先講,說我講了他再講。男人在女性麵前可能永遠都會有表現欲的。我就問他們講些什麼內容的。司機就出損招地說講有關教師方麵的。我就想起了乾隆下江南的小段子。說一次乾隆下江南,其中有一位三朝老臣跟隨。這位老臣平時有好賣弄學問的癖好,乾隆就想戲弄他一下。三月的江南,生機昂然,蛙聲一片,乾隆就把三朝的老臣叫到身邊說:“老愛卿,那邊是什麼聲音在叫呀?”老臣就在心裏笑乾隆,心想這個風流的皇帝,連青蛙的叫聲都不知道,想幽默一下乾隆,於是就上前叩拜施禮道:“回稟萬歲,那是一片朗朗地讀書聲。”乾隆笑笑說:“噢,那就煩請老愛卿去叫一個學生來,我問問他們都讀了些什麼書。”老臣一聽這下可就著急了,這不是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嗎,但皇帝的命令又不能違抗,抗旨是要殺頭的。於是老臣不得不硬著頭皮到池塘邊去抓青蛙。可青蛙一見到來人都一個個撲通撲通地鑽進了水裏。老臣沒法子,急得一個勁地在池塘邊上轉圈圈。忽然他發現有一個圓魚在池塘邊上曬太陽,也顧不了許多,靈機一動,猛撲上去,抓住了圓魚,拿到乾隆麵前說:“稟報萬歲爺,學生放學都回家了,我把老師叫來了。“司機聽後見楊雪掩嘴而笑,就笑得更加放肆了,說我太壞了,這是在想著法子罵楊雪。他看楊雪沒有攻擊我的意思,就趁勢講起了他蓄謀已久的段子。說有一位辦公室的主任工作一周了,很累,星期天想放鬆一下,於是就叫上了秘書和司機出外玩耍。吃飯時,主任來了雅興,說喝酒要來“三句半”。以各自職業為基礎,以“我、尖、圓、萬、千”五字為主導。說上來的不喝酒,說不上來的要罰酒三杯。大家同意後,秘書就說他先說,想了一下,張口道:“我筆頭尖尖,筆管圓圓,寫的材料千篇萬篇,廢言。”主任品品,認為還算可以,就通過了。讓司機接著說。司機撓了半天頭,說,有了:“我車頭尖尖,方向盤圓圓,行車千裏萬裏,安全。”主任聽後說:好。也通過了。輪到主任了,主任想了半天覺得不好說,可不說又不行,主意是自己拿定的,不說得罰酒還是小事,可在秘書、司機麵前掉了麵子就說不過去了。於是便硬著頭皮說:“我嘴巴尖尖,肚皮圓圓,吃的酒席千桌萬桌,公款。”司機和秘書聽後都拍著手說主任說的最好。可大家興高采烈後一想酒卻沒有人喝,正要重頭來時,忽然看見服務小姐倒水來了。主任一把抓住服務小姐說,你先莫倒水,我給你一個賺錢的機會,你和我們一起說三句半,說好了我給你二十元錢,說不好罰酒三杯。服務小姐一聽高興壞了,說這最是自己的拿手活兒,於是知道要求後便張口就來……我一聽司機的嘴開始沒有遮攔了,忙叫他打住。他先是愣了一下,等明白過來後哈哈大笑地說,就是那麼回事,都知道的,但還是識趣地沒再往下說了。我就趁此機會一個勁地催楊雪講朔州的曆史典故。楊雪看推脫不掉了就問講哪些方麵的。我說隨便。楊雪逗樂子的說沒有“隨便”的典故。大家哈哈一笑後,她還是講了。她說朔州是一座用曆史堆砌起來的城市。據曆史記載,堯、舜、禹都於此地留下過足跡,此地夏歸葷育,商屬下危,西周為北戎,春秋歸北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此地築城置縣,自至今日為朔州。五千年曆史的腳步在這裏鏗鏘有力地踩出了一道道光輝燦爛的足跡。廣武的古城,釋迦的木塔,漢代的墓群,明代的長城,還有那崇福寺、金沙灘、殺虎口,兩狼山等等都是這一道道足跡最閃光的腳印。更讓這些腳印閃光的是從此地孕育出了一大批文治武功的人物:中國最早的女詩人班婕予體態輕盈、麵帶桃花、吟詩作賦、一路春光、風情萬種地從此處走向內地;三國的張遼揮戈舞鞭、力撼山河,從此地拔劍劈開千重山,一鞭掃盡萬裏雲,大吼一聲,殺進中原;尉遲恭鐵肩擔道義,懷抱英雄膽,從此地跨上戰馬,甩響鋼鞭,踏城平寨、摧枯拉朽,協助李世民打下了唐朝天下;五代的李存勖從此地崛起,南征北戰,橫刀立馬,馳騁沙場,推翻了後梁,建立了後唐,成為了一代帝王;還有隋朝的劉武周,明朝的王家屏,遼國的蕭太後等等都是可歌可泣的人物。在這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地方,既孕育出了名垂青史的英雄豪傑,當然也會捎帶上生出一些臭名遠揚的梟雄人物。石敬塘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為了當上皇帝,甘認比自己小11歲的遼國耶律德作父親,給他打得天下。從此,他也被曆史毫不留情地釘在了“兒皇帝”的羞恥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