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華生先生在一個郵局裏排隊等著發一封掛號信。他對自己說:“我要讓那個郵務員喜歡我,必須要說些關於他的有趣的事,而不是我的。”他接著問自己:“他什麼地方值得讚賞呢?”這個問題不宜回答,因為對方是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是華生先生很容易地從這郵務員身上有了發現,找出一件值得稱讚的事了。
當輪到華生先生時,他微笑地說:“我真希望有像你這樣好的頭發!”那郵務員抬起頭,驚訝了一瞬間後微笑地回答:“不如從前那樣好了。”華生很明確地告訴他也許不如過去有光澤,不過現在看來仍然很美觀。他們愉快地聊了幾句,最後他驕傲地說:“很多人都誇獎過我的頭發。”
你敢相信嗎?那位郵遞員這一天一定會很高興,他回家後還會跟親人說這件事,還會對著鏡子說:“我的頭發的確很好呢!”
從這個郵遞員身上,你會想到什麼呢?如果我們卑賤自私,隻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而不樂意付出,那我們注定是要失敗的。
華生先生簡單的一句讚美之言,確實不算什麼付出,但是他卻獲得一些非常貴重的東西,這就是他為那個郵遞員做了一件不需要他回報的事。那件事無論過了多久,在這個郵遞員的回憶中,華生的話仍然會閃耀著光芒。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曾得到過別人的讚美,也曾讚美過別人。真誠地讚美別人和得到別人真誠的讚美,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熱愛周圍每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因為人人都有你值得欽佩的性格。學會讚美,掌握這門溝通藝術,真誠是前提,細心是基礎,準確是靈魂。俗話說:“心誠則靈。”真誠地讚美來自內心深處,是心靈的感應,是對被讚美者的羨慕和欽佩,能使對方受到感染,產生共鳴。恰到好處的讚美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及時是甘露,及時地讚美,付出和回報的效果是最明顯的。
隻要用心去發現,便會容易看到別人的長處,並真誠地給予讚美,在帶給他人愉悅的同時,也使自己收獲更多。讚美是快樂的“加油站”,它把美好傳遞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你傳遞的是美好的東西,會得到另一份美好的回報,這就是成功者的心態。因為成功者總是把美好的東西奉獻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並且一起帶動周圍的人奔向美好的未來。
11、波瀾不驚地反擊他人挑釁
假如你在明知自己是正確的,而對方是在無理取鬧的時候,仍然選擇躲開或默默地承受,那麼你得到的隻是別人的譏笑和輕視。所以,在這種時候,你應該聰明地反擊。
無理的挑釁有哪幾種情形呢?一些心懷惡意的人可能會故意歪曲你的隱私,麵對這種惡意“揭短”時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盡量不認為他人別有用心。這是為了克服自己的心虛,因為在被別人說出“隱私”時難免會感到驚慌失措,此時如果我們神經過敏,對別人的每一句話都琢磨一番潛台詞、話外音,這就是自尋煩惱了。因為在許多場合,對方往往是脫口而出或即興聯想的玩笑話,根本沒想到會傷害你。保持冷靜是應付這種局麵的第一要務。
其次是不要反唇相譏。有人聽不得半句“重話”,動輒連珠炮似的反譏,常因此挑起唇槍舌劍,使良好的關係破裂。一般說來,開玩笑的人若是得到嚴肅的回報,臉上常掛不住。所以,我們不能為笑話失去一個朋友,甚至給人留下心胸狹窄的印象。反唇相譏隻能證明你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不僅起不到反擊的效果,反而會起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
最後,遇到人“揭短”,千萬不能羞怯萬狀,也不能正常地保持沉默,又不能機智地改變處境,以至失態,那就顯得有些“小氣”了。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風度,暫時把“揭短”拋置一邊,尋找別的話題,或點起一支煙,端起一杯茶,轉移別人的視線等,這才是正確應對“揭短”的態度。
當然,最佳方案是急中生智和具幽默感。史密斯先生是一位剛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的小說作家,最近他剛在一個比較出名的小說月刊上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史密斯先生的朋友也向該小說月刊投了稿,但卻沒有被選上,因此感到氣憤和嫉妒。因為他的名氣要比斯密斯先生稍微大一些。在文壇的一個比較重大的聚會上,斯密斯先生的朋友十分不屑地問斯密斯先生:“你發表的這篇短篇小說還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了,但就是與你平時的風格不相符啊?你的水平我最清楚了,也不知這篇小說是誰替你寫的?”斯密斯先生聽到朋友的誣陷後,並沒有勃然大怒,反而是微笑地回答:“哦,謝謝你的稱讚,不過,我很幸運你是如此了解我的風格,不知道你是如何理解我發表的這篇小說不像我以往的風格的?是誰替你把這篇小說讀完了?”像斯密斯先生這種幽默的回敬,是應對無良“揭短”者最好的方法。
卡耐基總結在談話中,有意說錯話也是語言應變的技巧之一,這在應對莫須有的“揭短”時非常有效。人們說話交談,總是盡量避免出現差錯。可是,在某些情況下,有意地念錯字,用錯詞語,卻有神奇的功效,不僅能解圍,還能塑造幽默的形象。
12、放下報複的心理
如果自私自利的人想要占你的便宜,不要計較,也不要報複,當你想著要從他身上找回平衡的時候,你就已經失去了一些東西,並且你所損失的要遠比給他造成的損失還大。
卡耐基講過一個故事,在美國所向無敵的灰熊尚且容忍很臭的小小的鼬鼠分它一杯羹而不一掌把它毀掉,因為經驗告訴它,那樣做的結果很糟糕,因此大灰熊容忍臭鼬與自己分享食物。卡耐基還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複,那樣,對自己的傷害將大於對別人的傷害。”不要心存報複,因為聰明的人,是不會招惹任何一種臭鼬的。
如果因為你要憎恨你的仇人,影響了你的睡眠、食欲還有血壓,使你的健康和快樂受到損害,這是你自己希望的結果,還是你的仇人需要的結果呢?恐怕你的仇人更希望你憎恨他吧。你的憎恨無疑給了你的仇人勝利的希望,他們很樂於見到你掙紮在痛苦和憤恨之中。所以,對仇人的憎恨不會給你的仇人造成任何損害,反而會使你自己淪入地獄般的生活。
報複之心會給你的健康帶來很大損害。醫學認為:“長期處在激憤的狀態下,高血壓和心髒病就會和你長伴。”任何醫生都了解,有心髒病的人,一旦發怒就可能致死。而怒由忿生,所以對待不滿或有損自己利益的事情,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說些報複的話。報複的話隻會使忿怒增加,反而傷到了自己。
一位警察局局長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68歲的老威廉,開了一家小餐館,他對廚師總是用茶具來泡咖啡很不滿。有一天,他又看到了這個廚師用茶具泡咖啡,他火冒三丈地說:“我已經告誡你多次了,不要用茶具來泡咖啡,你竟然毫不悔改,我會讓你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付出代價的。”他報複性的話剛說完,就因為心髒病突發而倒地死亡了,手裏還緊握著一支槍。根據驗屍報告,他過於憤怒引發了心髒病導致死亡。
如果做不到善待敵人,那麼至少應該做到善待自己。我們不能讓仇恨控製我們的健康、外表和快樂。正如莎士比亞說過的話:“不要為敵人點燃怒火,最終燒傷的卻是你自己。”如果你不能善待你的敵人,那麼至少也應該忘記那些憎恨的原有。原諒或忘記你的敵人,就是善待你自己的方法。原諒或忘記並不是愚蠢的表現,而是一種聰明的做法,這就是所謂的大智若愚吧。
俗語說:“不會生氣的人是傻瓜,聰明的人是不生氣。”一個總與犯罪作鬥爭的警察局局長,他應該憎恨的人是何其之多。因為他總是處於危險之中,時刻麵臨死亡的威脅,他還是不改初衷,繼續與罪犯作鬥爭,因為支持他繼續下去的理由不是憎恨,而是要減少憎恨。叔本華認為生命本身就是痛苦的冒險,這一點對於總處於危險之中的警察來說尤其如此,然而即便是在深深絕望的時候,也盡力“不要怨恨任何一個人”。
要善待或忘記那些曾經誤解過和敵視過我們的人,就要努力做一些超出我們能力的事情,這可以讓我們忘記曾遭受的屈辱和敵視,將時間和精力轉移到我們所要達成的目標上,而不是專注在仇恨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密西西比中部地區有一個謠言流傳甚廣,說是德國人正慫恿黑人團結起來造反。有人密告黑人老師勞倫斯·瓊斯是造反者的頭領。一大群白人將他綁起來,讓他站到一個大木柴堆上,準備把他吊起來燒死。有人問他有什麼遺言時,他在臨死之前還鎮定地述說他的理想:他要教育更多的人。他沒有一句要保護告密者的話。
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所說的話並不是嘩眾取寵,人們聽完他的話後也漸漸冷靜下來,不但釋放了他,還現場為建立學校募集了一些教育經費。
後來,勞倫斯·瓊斯解釋了他為什麼不恨那些要燒死他的人和告密的人,他回答說:“我沒有時間考慮仇恨,沒時間後悔,不論什麼人也不值得我放低自己去恨他。”
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絆絆,有時就受到了別人故意或一不小心的傷害,此時,不要拿起報複的武器進行反擊。因為在報複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我們對別人心存仇恨時,就是賦予對方敵視自己的更大力量,每個人企圖報複他人時,實際上就是在撕裂自己的傷口。
這時應該控製自己的心情,從不快的陰影中盡快走出來。如果總也走不出陰影,那麼隻會讓心情越來越壞,那樣,做任何事情都會於事無補,除了隻能接受已造成的傷害,別無他法。
拋棄報複心理,笑一笑,告訴自己:生活就是這樣。然後繼續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讓心靈得到自由。解脫自己,也是在解脫對方,這才是最佳的處理方法。你的好就在於把不好的人變好。這會使你的心靈更加自由,形象更加高大。這個社會不需要睚眥必報,最好的是彼此關愛,隻有這樣,生活才變得更加愉快。
13、少關注一點自己
你遇到過那種人嗎?他總是在你麵前連續不斷地訴說他的工作是如何的出色、他的房子是如何的漂亮、他的孩子是如何的聰慧等等這樣的誇耀。這種人是令人討厭的,他們對自己的炫耀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當他們陶醉於在別人麵前所展示的自重感時,忘了對方其實也是需要關注的。
當你與一個人談話時,要明白,對方的需要、對方的問題要比你自己的需要和問題重要一百倍。牙痛隻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才能深切地體會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疼痛要比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疼痛一百倍。因為人總免不了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在談話的時候總是關注自己,會使對方覺得喪失了自我。
一位知名的校長曾經說過:“隻談論自己,永遠隻為自己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沒有受過教育的!他無論接受過什麼教育,跟沒有受過教育一樣。”
所以,你要想成為一個談笑風生、受人歡迎的人,就不要總以自己為中心,而是要關注別人,傾聽別人的談話。因為要使別人對你感興趣,首先要對別人感興趣。關注他人,問他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談談自己的成績,就會使他在不知不覺之間向你敞開心扉。
一個橋牌俱樂部的會員約瑟邀請他的朋友柯南一起參加一個聚會。柯南不會玩橋牌,巧的是聚會中的另外一位小姐凱特也不會玩。柯南曾經與約瑟一起在歐洲各地旅遊過,柯南還記錄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在湯姆斯從事無線電事業前,我曾做過他的私人經理。那時在湯姆斯到歐洲各地去旅行期間,我幫助湯姆斯記下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凱特聽說過後,問道:“柯南先生,你經過哪些名勝古跡,看到哪些離奇景色?能不能向我介紹一下啊?”
交談了一會兒後,凱特小姐說他最近跟丈夫一起去了亞洲。 “亞洲!”柯南說,“我總想去一回亞洲,特別是中國。但是除了曾經在日本停留24小時外,就沒有去過其他亞洲地方。你去了亞洲所有的地方嗎?能不能給我說說關於亞洲的情況?”
他們的談話持續了45分鍾,她不再問柯南到過什麼地方、看過什麼東西,也不再談柯南的旅行。她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專心的靜聽者,以使她能擴大她的自我講述她所到過的地方。
後來,凱特小姐評價柯南說他是“最風趣、最健談、具有優雅談吐的人”。其實柯南並沒有說多少,他隻是一個很好的提問者和傾聽者。
隻有在不關注自己的問題之後,才能認真地對待對方提出的問題,溝通才能繼續下去。
海頓先生最近在一家百貨公司買了一套黑色西服。這套西服有褪色的毛病。他拿著這套西服去了那家百貨公司,找到那個出售給他的店員,想要把衣服情況告訴那店員。可是在他說出問題之前,就被這位店員給打斷了。這位店員說:“我們賣出去這種衣服已經有幾千套了,你還是第一個來挑剔的人。”他說話的聲音很大,理直氣壯的,好像在表示:“你在撒謊,別以為我們是好欺侮的!”
正當海頓先生與這個店員激烈爭論時,另外一個店員也進來插話了,他說:“所有黑色的衣服開始都會褪一點顏色的,這無法避免。這種價錢的衣服這種情形很普遍,都是料子的原因!”
海頓先生聽完後立刻火了,從這兩個店員的話裏他感覺出了,第一個店員是懷疑他作假欺騙,第二個店員暗示他買的是劣等貨。正當海頓先生打算責罵他們時,那家百貨公司的負責人過來了。
這位負責人的一番話使得海頓先生的怒氣煙消霧散,從一個憤怒的顧客變成一個滿意的顧客。這位負責人是怎麼說話的呢?
他先讓海頓先生從頭到尾講述了我的經過,他沒有插進一句話來,始終靜靜聽著。海頓先生講完後,那兩個店員又開始與他爭論了。那負責人卻站在海頓先生的一邊跟他們講理,他說這套衣服有明顯的質量問題。他堅持不應該賣出是顧客不滿意的衣服。最後,他對海頓先生說:“該如何處理這套衣服,我完全依照您的意思辦理,請你盡管吩咐。”
幾分鍾前,海頓先生是想退掉西服的,這時他改變主意了,他問:“我想知道這褪色的情形是否是一時的。如果有辦法使西服不再褪色,我就不退貨。”
這位負責人建議海頓先生把這套衣服帶回去,再穿一個星期看看情況如何,如果最後還是不滿意,他仍然接受退貨。最後他還說:“我們感到非常抱歉,增加了你的麻煩。”
海頓先生滿意地離開了百貨公司。一個星期後,那套衣服沒有發現任何毛病,他恢複了對那家百貨公司的信心。
為什麼這位負責人就能成為負責人,而店員隻能是店員呢?因為這位負責人懂得:即使是最激烈的批評者,最愛挑剔的人,也會在一個抱著忍耐、同情的傾聽者麵前會軟化下來。因為他覺得自己受到了關注。
一些人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不張開自己的耳朵,不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隻關注自己的問題。所以,要想獲得好印象,就不要總關注自己。
14、適當地忘記自己
第一次與人交談,難免會緊張,或不知所措,如何在初次見麵的時候克服緊張,給人留下好印象呢?
在人多的場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自己不要在人多的場景把自己看成了焦點,忘記自己,關心別人。交往的時候把焦點放到對方身上,忘掉自己。和人交往關注氛圍和他人,投入進去,忘掉了自己,症狀就沒有了。對方怎麼樣,對方是什麼人,對方如何,對方言語和行為如何等等,關注對方,把自己摔開,這樣就不會感到緊張了。
很多時候,緊張是因為害怕自己失誤,這個時候大膽地克服完美心理,允許自己失誤,能夠減輕緊張的情緒。這裏的“失誤”隻是自我給心理上的一種錯覺,即便真的說話不得體或者出了醜,在他人心理遠遠不如你自己的體會糟糕。因為人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是自己。在給別人留下好印象之強,要先給自己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這樣認為,留給別人好印象,不如說是留給自己好印象,或者說一切都是自己在監督自己,他人何幹呢?別人怎麼有心事和精力時刻來關注你呢?
所以不斷體會,是自己在監督自己,謹慎的留給他人好印象,實際在這背後,都是在為自己活著,是留給自己好印象,是為了自己滿意,能夠讓你安心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因為最難通過的一關是自己,是自己時刻感覺著自己,自己介意印象不夠好,或者表現不夠好。
如果真關注自己的表現,那就仔細拿出一個聚會場合去分析自己,專找錯誤和不好的地方,感覺一下,這些不完美,客觀的看一下,有對你產生重大影響嗎?你可能會說,那些不好表現都讓別人看到了,別人笑話。在聚會交往的場合,人都有那麼心細嗎?而且大家都很注意身邊每個人的表現嗎?客觀地去體會一下,他人時刻關注的是自己,還是你?如果是國家大使,那自然一言一行,不能隨意,可是生活裏,可沒有這麼多的教條,無所謂對或者錯,好或者不好,都是自己的評價和感覺。因為你在意的多,所以你才痛苦,因為別人都想著的是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很忙啊,誰想你,分析你呢?所以,過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隻是給自己增加負擔。
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轉移對自己的關注呢?在感覺到緊張時,要適當地分散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一個是思維的轉移,甚至開個小差,想些別的事情,都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麵。另外是行為的轉移,比如聚會的場合緊張,可以上洗手間,可以起來走走,看看窗外的風景,舒緩一下。
其實,人們在談話、交往中的反應或多或少都會被平時的生活影響。緊張的生活也會使你的神經或情緒變得緊張。在感到生活緊張時,要敢於去行動,在生活裏越緊張,越要鼓勵自己多實踐和體會,並在生活裏加深體驗和總結。鼓勵自己,就是多次感覺在別人麵前不怕出醜,敢於表達真實的自我。
“哈,這就是我啊!”每一次行動之後,都應該這樣鼓勵自己。要有這樣的感覺:這也沒什麼呀!沒有自己想象的誇張。自己一坦然,在誰麵前都感覺不到緊張和害怕了。
無論在哪裏,別人看你,多從對方角度想,他們的視覺是什麼,客觀地去分析他們的眼神和態度,一旦明白這一點,你就不緊張了。比如超市排隊,你後麵的人看你,想想看,那人等待著結賬多無聊啊,看看你是一種打發時間,是隨意的,也是一種等待中的焦慮,希望早點結賬走人。從她的視覺裏麵,你可以看出她關注的是什麼,而不是你這個人如何。一定記住:把自己從別人的視線中移開,不是你走到哪裏,都有人關注你,評價你。
轉移緊張最好的方法還是要表現出你的自信、開朗、真誠。一旦你放開自己,你發現你和很多人一樣平凡,普通,平等,人和人之間並不是非要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大眾生活中更多的都是隨意的交流,懂的基本的禮節和禮貌,越隨意越自然,越發揮出的自我讓人感覺舒服。越刻意,越遠離了人群。
在生活體驗中,偶爾會出現不太緊張的情況,這個時候說明你進步了,你很欣喜有了這樣的認知:“啊,我那個時候沒有緊張啊”,這樣的欣喜能夠把原來和人交往的緊張陰影抵消掉,那種緊張的固定思維就會被你遺棄。用你的成功不斷的帶動成功,當有一個場合不緊張時,下一個場合也會感覺到不緊張,這樣就不會給緊張任何場合了。
15、耐心往往會讓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雖然麵對一個喋喋不休的人,會難免產生一些厭煩的心理。但如果你能夠耐心地聽完他(她)的話,並幫忙分析問題,會比你打斷他(她)起到更好的效果。不吝嗇你的耐心會幫助到對方,也會幫助到你。
一個有耐心的靜聽者必須足夠沉著,有著過人的忍耐性,即使在氣憤的挑釁者像一條大毒蛇吐出毒物的時候還能保持沉靜。
多倫多電話公司多年前受理了一個凶狠、蠻不講理的顧客,這顧客在投訴問題的時候,態度惡劣,他先用惡毒的語言辱罵接線生,辱罵完了之後才說出問題。他說他接到電話公司寄來的假賬單,因此他拒絕交費。他同時聲稱要把這件事投訴到媒體,向公眾服務委員會提出申訴。這引起了電話公司特別高的重視。
電話公司先打算派出一位富有經驗技巧的“調解員”,去拜訪那位有點野蠻的顧客。“調解員”之後,並沒有開口說出電話公司的立場,而是靜靜聽著那位喜歡爭論的老先生喋喋不休地發泄他的滿腹牢騷。“調解員”對他的質問都是簡短地回答“是!是!”,並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對他所舉的每一點理由我都表示讚同。“調節員”對這位顧客連續不斷地大聲狂言並沒有顯示出一丁點不耐煩,而是靜靜地聽了三個小時。
像這樣的調解,這位“調解員”一共做了四次。在前三次中“調解員”對他所要求的事,不提一個字,到了第四次,“調解員”成功地結束了整個案件。他付清了所有的賬款,並且第一次撤銷了對公眾服務委員會的申訴。在第四次調解結束後,這位顧客邀請“調解員”加入他創始的電話用戶保障會。“調解員”成為除這位老先生外的到目前為止唯一的會員。
這位挑剔的顧客表麵上無疑的是為社會公義而戰,不遺餘力地保障公眾的利益,實際上他是用挑剔抱怨來使他的自重的需要獲得滿足。如果你毫無耐心地拒絕他這種抱怨,無疑會使他的自重感受到了挑釁,變得更加的挑剔。而當他從電話公司調解員身上得到這種自重感後,那些不切實際的委屈也不再列舉了。所以,耐心以對是收服挑剔的人的一劑良方。
耐心不僅能幫助你解決棘手的問題,還能幫你獲得感激、信任等等一切美好的心意。
很多年前,一位顧客怒氣衝衝地闖進克萊斯先生創辦的克萊斯羊毛衫公司的辦公室。他指責克萊斯先生汙蔑他欠了公司200美元。而實際上錯的是這位顧客,因此公司信用部要求要他付款。他接到信用部的幾封信後,於是他直接來到克萊斯先生的辦公司,告訴克萊斯先生,他拒絕付那筆錢,而且表示,以後以後不會再買克萊斯羊毛衫。
麵對這位顧客的無理指責,克萊斯先生耐著性子安靜完他訴說,即使在這位先生大放厥詞的時候也極力忍住與他爭吵。因為克萊斯先生明白爭吵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要耐心地等待這位先生慢慢地平息他的怒氣。最後,克萊斯先生平靜地說:“你特地來我的辦公司告訴我這件事,對此我表示感謝。實際上你讓我發現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的信用部如果得罪了你,相信他們也一定得罪別人,後果不堪設想。請相信我,我迫切地需要你來告訴我剛才你所言的事實。”
克萊斯先生的話讓這位顧客靜下心來了解事情的始末,而不是繼續爭論。後來這位顧客細心地發現原來是他自己弄錯了。
克萊斯先生的耐心和誠懇讓這位顧客卸掉惱怒和猜忌,冷靜下來分析問題,這樣才能使人在複雜的問題麵前不犯錯誤。後來,在克萊斯先生回去的時候,訂購了很多克萊斯羊毛衫。在以後很多年期間,他一直是克萊斯公司的忠實顧客。克萊斯先生的耐心替他的顧客換來了忠實的顧客,因為耐心背後能夠看到信賴和真誠。
所以,一個想要認真說話的人,首先要具備耐心的態度。說話是為了交流,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要明白問題的實質,需要耐心地靜聽,不要認為對方的嘮叨是幼稚或無知的行為。耐心的你會讓人感覺你的態度是理解、接受、讚同。當你的態度得到任肯後,信賴和真誠就會在雙方之間達成。
16、學會傾聽別人的苦悶
有位心理醫生說過:“找心理醫生的人,他們需要的不過是個傾聽者。”心存煩惱的人需要傾訴,用來宣泄煩惱;傾聽別人苦悶的人,是啟發了自己的思維,所以,傾訴和傾聽對雙方都有利的。當然,作為傾聽者來說,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人,隻想到自己傾訴,不想傾聽別人的傾訴,其實,聽別人訴苦,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收獲。
在美國內戰最黑暗的時候,林肯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他的一位老鄰居來到白宮與他討論一些問題。這位老鄰居到白宮後,就關於解放黑奴的問題,林肯與他說了幾乎一下午。林肯把這項行動讚同和反對的原因都認真地分析給他聽,也不管這位老鄰居能不能聽懂。林肯一邊訴說著自己的看法,還一邊看報上和信件上的評論,有的因為他不解決黑奴問題而譴責他,有的是因為怕他解放黑奴而譴責他。談了幾小時後,林肯和這位鄰居老朋友握手言別,送他回到伊利諾斯州。
林肯並沒有征詢這位老鄰居的意見,他自己說了所有的話,說出這番話後,他的心情好像舒暢了許多。老鄰居後來這樣說:“林肯跟我說過話後,他的心情好像舒適暢快了很多。”是的,林肯不需要這位老鄰居的意見,但他需要一個傾訴自己的機會,他需要的是友誼和同情,一個靜靜聽他說話的人,以此排遣他心裏的苦悶。在麵對苦悶、困難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需要!當你傾聽別人的苦悶的時候,往往也會從中得到啟發。
賴斯是一位小學教師,他非常善於給學生們講故事,當他看到學生興奮和敬佩的眼神時,心裏感到無比的開心。剛開始時,有的孩子隻是當聽眾。可後來他們人都參與,都爭先恐後的把自己知道的於這個話題有關的東西全部倒出來。漸漸地師生的關係近了,賴斯先生也從孩子們身上找回了自己的童年,因此他準備了更多好聽的故事。當賴斯老師沉浸在他的好聽的故事中的時候,他忽略了孩子們的其他要求,他變成了一個興奮的演講者,而不再扮演一個忠實的聽眾。
有個不愛說話的孩子下課後悄悄問他:“老師,你為什麼在講故事的時候沒有停頓呢?我還沒完全明白的時候,您就已經講完了。”連這個最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賴斯老師立刻意識到,他已經偏離講故事的宗旨很遠了:他太過於專注於自己的故事,並沒有給學生們傾訴的機會,他需要傾聽孩子們的問題和感想。給出一個傾訴的機會,或許比辛辛苦苦地講故事得到更多的收獲。因為讓孩子們將故事的看法或問題說出來的時,說明他們已經認真思考過這個故事,老師認真傾聽他們的看法,這給了孩子們更加勤奮思考的動力,否則,講故事也僅僅是娛樂而已。
賴斯老師從這件事上學會了一個道理,給出一個傾訴的機會有時比給出一個明確的意見更加有效,因為傾訴者有時需要的並不是意見而是一個述說自己的機會。
交談者之間的傾訴與傾聽能增強雙方之間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當別人向你哭訴自己的不幸時,說明他向你打開了一扇信任之門。若你能給以理解和尊重,那你收獲的就不僅僅隻是對方的信任了。
17、給予,卻從不提及
在人的天性中,天生就愛忘記表達感激之情。要是我們幫助別人就想得到別人的感激,那隻會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到頭痛。
傑克先生曾經遇到一位得克薩斯的商人,他怒氣衝衝地對傑克說:“11個月以前,我給自己的34位員工一共發放了1萬美元的年終獎,可令我氣惱的是,居然沒有一個員工向我表示感謝,你說我咋這麼好心沒好報呢?”
古人有雲:“人之所以憤怒,因為他心中滿是怨恨。”傑克非常同情克薩斯,因為他已經60歲,卻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抱怨這件早已過去的事情。
他應該停止抱怨,而不去分析為什麼員工不感謝他,或許他發給員工的日常工資很低;或許員工認為發放年終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或許他一直脾氣不好,員工根本不敢也不願意表示感謝……
當然,也許還有其他的可能,比如他手下的員工都沒有修養和禮貌等等。雖然我們並不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無法到底誰是誰非,清官也難斷家務事,但有一句話我們必須記住:“良好的教育會讓人常懷感恩之心,但這樣的人極為稀少。”
大部分對人施恩的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希望得到回報。而這恰恰說明了他對人性的無知。
要是你曾經救過某人一命,你可能也會希望他對你感激涕零。一位非常成功的律師,他成功地為78個人辯護,使他們免於一死。可是在這些人中有多少人在以後的歲月裏對他表示過感謝呢?哪怕隻是寄一張聖誕賀卡給他呢?很遺憾,一個人也沒有。耶穌一下午治好了10位麻風病患者,也不過隻有一個人向他道謝,那9個人連個“謝”字都沒說,就一溜煙全都走了。
請你想一想,為什麼你、我,還有那個得克薩斯商人在施了一點小小的恩惠之後,卻想要得到比耶穌所得還多的感激呢?
如果你送給一位親戚100萬美元,你覺得他會感激你嗎?安德魯·卡耐基就這樣做了,假如他在地下能夠聽到人世間的聲音,那他一定會驚詫地聽到這位親戚正在咒罵他,原因就在於他將3.65億美元捐給了慈善機構,而隻是給了這位親戚“區區100萬美元”。
因為每個人看重的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人性就是如此,你不要奢望人們會做出改變。我們應該泰然地接受這個事實,從此施恩不求任何回報,要是我們得到被幫助者的感謝,就權當是一次驚喜;如果沒有得到任何感激,那我們也不必為此悶悶不樂。這樣才會在接受了自己的同時被他人接受。
要想在這個世界上得到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你的愛。這個方法是不是太理想化呢?其實不然,這不過是最普通的方法,會讓我們都感受到快樂的方法。亞裏士多德說過:“理想的人,以幫助他人為快樂……”。這並不能說明這個人很偉大,而是說這個人很理智。
如果你想在比人眼裏的形象高大,那就不要考慮感恩與否的問題,而享受幫助他人的樂趣。
幾千年來,多少當父母的在悲哀地歎息兒女竟不知感恩。莎翁筆下的李爾王也如是說:“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比毒蛇的毒牙還具殺傷力。”
在幫助了別人之後,不要叮囑他們要感恩,人類忘恩的本性就如同野草,而感恩之心就如同玫瑰花,要對其精心培養、耐心嗬護。
18、有一顆感恩的心,說一句感恩的話
我們要求自己不要自己的施恩掛在嘴邊,但當接受了他人的恩惠時,卻要多說一些感恩的話。
有兩個大學生比克和林恩同時報考一位導師的研究生班。考試結果出來了,兩人的分數相差無幾,隻等著最後的複試結果了。於是,比克和林恩經常去聽這位導師的課,想借此機會和導師熟悉,並在導師麵前充分表現自己。每次聽完了課,比克和林恩都會留下來,詢問導師一些問題,導師也挺熱情地給他們講。每次講完之後,比克都會禮貌地向導師說聲“謝謝”,並用巧妙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謝,比如替老師整理資料、幫老師拿東西等等;而林恩隻是在道完謝後就離開了,他覺得比克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必要,這是巴結、奉承,沒準老師還會反感呢!但比克則是很自然地做著一切複試時間到了,兩位學生麵對導師的提問,都能很巧妙地作出不錯的回答,專業水平相當。
複試完後,比克和林恩再次和導師進行了學術交流。交流完之後,導師已是口幹舌燥,他回到家,不一會兒接到了電話,原來是甲學生要來拜訪他。門鈴響了,導師一開門,隻見甲學生抱著一個大大的西瓜出現在門,導師頓時十分欣慰,正好可以解口中之渴。複試結果出來了,勝者自然是比克。
有一天,導師笑著對他說:“知道我為什麼錄取你而不錄取林恩嗎?”比克也為此不解,微笑著搖頭,導師說:“因為你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激之情,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容易,並且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感恩則更不容易。你能發自內心地感激別人為你做的一切,這說明你有很好的品質,值得栽培!”
在平淡的生活中,你是否也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夠體會到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體會到別人為你付出的愛心呢?很多人總是自私地抱怨別人為自己做得太少,希望從別人那兒得到更多,而視而不見別人為他所做出的一切。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身邊有這麼多的人為自己的幸福而付出。記住別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並充滿感激地去回報別人,你將會得到更多的愛。不要以為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別人沒有這個義務,我們也沒有不付出就得到回報的權利。
英國的許多教堂裏都醒目地刻著一句話:“多思考,多感激。”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到哪裏都是受歡迎的。
你願意用自己的雙眼或者雙腿來換取100萬美元嗎?或者你的雙手、你的味覺,還有你的家庭……把你所擁有的一一列舉出來,你會發現自己舍不得賣掉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就算是用洛克菲勒、福特以及摩根三大家族的全部財產你也不會這麼做。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平日裏就重視我們已擁有的呢?這一點似乎很難做到。就像叔本華所說:“我們總是日思夜想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卻往往忽略了我們已經擁有的。”世上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此,它帶給人們的痛苦和折磨要遠比曆史上任何一次戰爭或災難都要多。
我們總是日思夜想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卻往往忽略了我們已經擁有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總不記得感恩了。所以,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對身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幫助都銘感於心,這樣才會發現更多的生後之中的美好之處,才會為眾人接受和喜歡。
19、通俗易懂不等於沒品位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工作屬於專業性比較強的那一種,所以他總是在嘴邊掛著一些專業術語,這些術語隻有行業內部的人才能聽懂,那麼在跟同行以外的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就要盡量地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了。
一般說來,從事醫生、律師、工程師這些工作的人,他們說話的時候會涉及到很多專業術語,但是,我們並不能保證找醫生看病的病人、委托律師辯護的人、在工程師指導下施工的工人也能聽懂他們的話。
托馬斯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保健醫生,有一次,他被請到一個社區去做保健方麵的講座。這個社區的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托馬斯醫生所講的卻都是一些如“用橫膈膜來呼吸,可以促進腹部蠕動”這樣的專業術語。
但是,由於聽眾並不明白什麼是橫膈膜,也不了解橫膈膜呼吸和其他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這種呼吸方式對身體有什麼特別的幫助,有的聽眾甚至連蠕動是一種什麼樣的動作都不清楚,所以當講座結束的時候,聽眾的反響並不熱烈。
這件事令托馬斯醫生感到非常沮喪。後來,他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卡耐基,卡耐基建議他不要按照在醫院的習慣來講話,讓他嚐試著像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故事那樣來進行演講。
不久,他再次接到演講的邀請,這次,他仍然給聽眾講解了關於“橫膈膜呼吸促進腹部蠕動”的話題,不過卻變成了另外一種方式:
"橫膈膜位於人的胸部與腹部之間,是一層非常很薄的膜,它的位置是在胸部和腹部的中間,當人們你做在做胸呼吸的時候,橫膈膜它的形狀就正像一隻扣覆著的水盆;你如果收緊做腹部,的深深呼氣吸的時候,橫膈膜它就會受到被空氣的擠壓著,差不多就會由原來的弧形而變成一個了平麵。在這時候,我們你就會產生一種胃部壓迫腰部的可以感覺到你的胃壓迫著你的腰。所以,橫膈膜也因此產生一種向下的壓力,摩擦並刺激到你會使腹腔上部的各種器官,如像胃、肝、胰以及上腹部的神經網等,都受到有益於身體的摩擦和刺激;。等到把這當你呼出口空氣呼出的時候,你的胃和各種上腹部的各種髒器就會被橫膈膜推了上去,這是另外一種摩擦,可以起到幫助人們減輕你排泄的壓力作用。大凡凡是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腸胃疾病,基本上大都能通過可以練習由橫膈膜的呼吸練習來治愈而消除。"
這一次,托馬斯醫生的話沒有受到置疑,最終,大家對他這次精彩的講解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為什麼有人在解釋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時,總是讓人感到雲山霧罩,聽不明白呢?這是因為他們在說話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聽眾的文化層次和理解能力,說話的人總是這樣想:“如果我多說一些專業術語,就能夠讓我在聽眾麵前成為一個‘專家’。”在他們看來,聽眾會認為專家代表著權威、無可置疑。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說話人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所有聽眾都能明白自己的意圖,而不是讓他們陷入困惑。所以,不管解釋什麼問題,都應該避免出現把簡單問題變得複雜化的情況。既然一句通俗易懂的話就能把事情說明白,那就不要引用枯燥的理論依據、高深的專業術語來討論這件事。當然,如果必須要使用某個專業術語,也應該先把這個專業術語的概念向大家解釋清楚,這是必須要做的,所以算不上簡單問題複雜化。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講話受到聽眾的歡迎,那麼不妨先找個對你要講的話題最不了解、最沒有興趣的人進行練習。要想讓他對你所說的事情感興趣,就要用最通俗、最淺顯的語言,把你要說的事情解釋明白。如果你的聽眾有大人和小孩,那麼不妨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身上,如果你講得足夠明白,連一個孩子都能聽明白,而且即使小孩跟著父母回到家以後仍然能夠興致勃勃地提起你說的話,那就證明你獲得了成功。
20、簡單扼要可以捕獲聽眾的心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識:為了讓別人盡可能地了解自己堅持的某種理論、某種觀點,就應該用大量的語言來進行描述和解釋。而且,絕大多數人也是這麼做的,但是,一旦這些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演講時,底下的聽眾不是心不在焉地四處張望,就是無精打采地昏昏欲睡。這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嗎?當然不是。一刻不停地說話並不是真正的意義上的口才好,真正會說話的人能夠使最短的話語發揮最大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