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掌握好雙贏的交往原則
你活著,也讓他人活著。這是新世紀的法則,大法則。
雙贏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說話、辦事的尺度掌握好了,這種局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這時,我真希望你開卷有益,掩卷之後,你就一定是位會辦事的人了!
1 他們為什麼能夠獲得雙贏
請問,你在與人交往中受到過傷害嗎?你損害過別人的利益嗎?也許你會說,那是不可避免的。在人與人交往中你傷害了我,我傷害了你,那是經常有的事情,甚至還會說沒有人能把一碗水端得平的。那麼我告訴你,你說得不全對,為什麼呢?
首先是你的處事原則不堅定,或者說傷害你的人不遵循處事原則,我們現在要講求的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也就是遊戲規則,缺乏了這種規則,別的也就無從談起。
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就是誰也不要損害了對方的利益,和平共處,使生活更加完善。
雙贏就在這裏體現,有付出就意味著有回報,隻要在平日裏的相處中互不傷害,友好相處,相信在關鍵的時刻能體現它的價值。
在與人的交往中,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采取最有效的方法,運用真實感情去與人交往,使雙方在歡樂的相處中構築一座友誼的橋梁。
馬克·吐溫曾經是斯托夫人的鄰居,他比斯托夫人小24歲,對她很尊敬。他常到她那裏談話,並幫助斯托夫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這樣,他們一直互相幫助。馬克·吐溫成為著名的作家,斯托夫人因《湯姆叔叔的小屋》影響了一代人,其中包括馬克·吐溫。
一天,馬克·吐溫從斯托夫人那裏回來,他妻子吃驚地問:“你怎麼不係領帶就去了?”不係領帶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他的妻子怕斯托夫人見怪,為此悶悶不樂。
於是,馬克·吐溫趕快寫了一封信,連同領帶裝在一個小盒裏,送到斯托夫人那裏去。信上是這樣寫的:
斯托夫人:
給您送去一條領帶,請您看一下。我今天早晨在您哪裏談了大約30分鍾,請你不厭其煩地看它一下吧!希望您看過馬上還給我,因為我隻有這一條領帶。
斯托夫人看完信,雖然覺得很可笑,但她更能感覺到馬克·吐溫對她的尊敬之情。於是斯托夫人更加熱愛這位鄰居,在寫作方麵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並且在接到信後買了兩條上好的領帶送給了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對斯托夫人的尊敬,換來了斯托夫人對他的賞識和幫助,他們靠的是優秀的人品用進行著人與人的溝通,使他們同時領略到了人生的價值。
一個人幫助另一個人,在對方獲得你幫助的時候,你也獲得了莫大的欣慰。用辯證的方法去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雙贏的兩個人必須都得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有著一生不變的做人標準,否則根本不可能雙贏,因為人隻有具備了良好的人品,才能處處替別人著想,別人的利益高於自己的利益。如果其中一方不具備這樣的品德,那麼受到傷害的永遠是對方,也就不能成為雙贏。
雙贏的基本原則就是互不侵害,互利互惠,但是它的前提條件是具備優秀的思想品德,也就是說有了優秀的道德和良好的人品,才能為雙贏打下堅實的基礎。告誡大家的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必須要以真誠待人,方能做到至善至美。
2 人心換人心是雙贏的前提
所謂“雙贏”,通俗一點講就是對雙方都有利。掌握好雙贏的交往原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利而無弊。
“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正說明了這個道理,搞好雙贏關係就得從一點一滴的事做起,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
有的人,沒有認識到雙贏在交往中的重要性,總認為各彈各的琴,各階各的調,有無這些都無所謂。往往他們失去得更多,他們不僅僅失去了財富,而且失去了朋友,嚴重地說,他們可能會失去做人最起碼的尊嚴。
所以說,掌握好雙贏原則對我們一生的交往都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醉心戲劇的某人,不顧親朋的反對,毅然選擇了一處並不熱鬧的地區,蓋起了一所超水準的劇場。
奇跡出現了,劇場開幕之後,附近的餐館一家接一家地開設,百貨商店和咖啡廳也紛紛跟進。沒有幾年,那個地區竟然發展得非常繁榮,劇場的上座率也是空前的好。
一位搞房地產的朋友見到某人,不無諷刺地說:“你真傻,就這麼一個破劇場一年能收入多少。看看我,一小塊地皮,蓋棟樓就能一年掙他個百八十萬的。就你那劇場收入,恐怕10年也不抵我一年。”
某人隻是笑笑,沒有跟他多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朋友剛剛邁出門檻,妻子就來勁了,指著某人的鼻子罵了起來:“你這個窩囊廢,看看人家一年就能掙回一棟樓,看你這麼多年了連一個硬幣都沒攢下,我當初怎麼瞎了眼了,就嫁給了你這麼個蠢豬,你要是總死守著這個劇場,咱們明天就離婚。”
迫於妻子的恫嚇,某人草草地結束了劇場的生意,貸得巨款在劇場旁也準備蓋樓。但是樓還沒有竣工,附近的餐飲商店就紛紛遷走了。當一座大樓拔地而起的時候,房價卻下跌了,往日的繁華又不見了。更可怕的是,當他與鄰居相遇時,人們不但不像以前那樣對他熱情友善,反而露出了敵視的目光。
某人終於想通了,他要重操舊業,但妻子仍堅決反對,就在他準備搬回劇場時,妻子哭成個淚人。他對妻子說:“親愛的,假如我們真的有錢了,我們得到的卻是敵視的目光;雖然我們現在失去了金錢,但是我們獲得了尊嚴,是無法用金錢買得到的精神財富。”一席話說得妻子茅塞頓開,同他愉快地搬回了劇場。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前的餐飲商店也都重新搬了回來。那個地區仍然像往日一樣熱鬧非凡,人們在一種歡天喜地的環境裏生活感到很自在。
人們常因改造自己而造就別人,又因別人的造就而改變自己。在改變中,某人迷失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他想通了,那些敵視的眼光又重新變成了熱情相待。這就是做人的標準,正如某人所說的:“我們所獲得的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精神財富。”
有的人,隻顧眼前,往往忽視了“雙贏交往”的重要性,他們往往會遭到許多人的另眼看待。每個人,在確定自己的目標之前,一定要考慮到別人的利益,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則,才能滿足雙方的利益,那麼,怎樣才能掌握好雙贏的交往原則呢?
(1)誠實能得到人們的歡迎和讚賞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定要以誠相待。這樣會使我們內心坦然,而那些耍嘴皮子的人,總是生活在一種忐忑不安,時刻緊張的狀態中,他們總會受到良心的折磨,始終要做到“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要以一種“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念頭去同任何一個人交往,這樣就會受到他們的歡迎和讚賞。
(2)要用一個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原則去與人交往
在同每個人的交往當中,都應遵循一個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原則,不要認為自己有權、有勢或有錢就可以侵犯他人的利益。世上的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需要有更多的朋友來共同完成他們的生活目標。
一年,美國的加州遭到了龍卷風襲擊,當時任總統的克林頓來到這裏看望因災害受到損失的百姓,他一下飛機受到了加州地方官員的熱情接待,可他婉言拒絕了他們。於是克林頓步行來到了受災最嚴重的加州郊區,一個滿頭灰白頭發的老太太對大夥說:“總統看望我們來啦!”
克林頓握著老太太的手對大夥說:“我在這裏不是總統,是和大家一樣的美國公民。”一句話說得大家心裏暖洋洋的。他說得很對,因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同樣需要與人為友。
(3)不計較個人得失
與人交往,必須有一個寬宏大度的心態,不能以小人之心去衡量一個人,更不能計較個人得失,如果把自己的得失看得那麼重要的話,就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因為隻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為了我們的生活完美和事業成功,請你掌握好雙贏的交往原則,以誠實、平等、不計較得失的積極心態去同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交往,一定會使你擁有更多的朋友。讓我們瀟灑、愉快地生活,不正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嗎?
3 道德是獲得雙贏的先決條件
人們在交往中,都必須要有良好而又積極的心態,不斷為他人著想,能與他人交換立場進行分析,這樣你就會知道別人也不容易,更能明白對方需要什麼,排斥什麼。
雙贏的基本原則就是互相友善,使雙方都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互不侵害對方的利益。要想使雙贏的基本原則不受破壞,我們必須得講雙贏的基本要求。
“做事先做人”,這是接近真理的經驗之談。無論任何事物,隻有好人才能做出好事,相反壞人幹的大都是損人利己的事。更有甚者,損人不利己,一味地去坑人、害人。
幹任何事,如果兩個道德高尚的人能通力合作,那結果肯定是非常令人滿意的。能夠通力合作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否則合作無從談起。應該相信這點,你不將別人當朋友,別人也就不會拿你當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
雙贏的交往是衡量一個人人際溝通能力高低的一個因素,不比專業技能遜色。所以我們為了能雙贏,必須要在人際溝通方麵多下工夫。人際關係不是一扇自動門,它需要具備一定的道德和技巧才能打開。
在美國休斯敦市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家名叫“隨便給”的飯店。它很小,一次隻能容納三四十名顧客同時就餐。但名氣卻很大,因為飯店的服務人員從不向客人出示賬單,用完餐的顧客可以隨便付錢,即使不付錢也不會有人為難你。奇怪的是這家小店的生意不但沒有虧本,而且生意興旺,財源廣進。
從經營謀略上看,“隨便給”飯店采取的是一種“攻心為上”的策略。它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心,紛紛前去探個究竟;有些生意場上的老板也愛來這個飯店談生意,他們把這個飯店當成檢驗道德水準的天平。
好多人都從這裏三進三出,這裏好像是道德的修繕地。惡人來這裏幾次竟奇跡般地成了善人;殺人逃犯來這裏幾次竟然到警局去自首了,這裏成了道德的搖籃。
這裏的人們都願意到這家飯館用餐,他們覺得在這裏既吃了飯,又淨化了心靈,每次從這裏出去好像換了個人似的。這裏的老板也樂此不疲,既賺了錢又提高本人的知名度,同時還結識了好多朋友。
許多人都認為道德沒有統一標準,更沒有實際價值,是無形的東西,其實隻要一定的外部條件形成了,道德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
隻有體現出道德,才能發展至雙贏。一個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在各方麵對成功的把握相對要大得多。雙贏的基本原則是不傷害別人,處處不傷害別人的人肯定是一位高尚的人,那麼他的人際關係也一定很廣,因為人們都願意與他交朋友。
凱特一出道就瞄準1500米,成績很快就在加勒比海小國名列前茅,然而讓雄心萬丈的小凱特屢屢氣短的是他迄今為止,在任何一次國際大賽上都沒能拿到獎牌。他總是淪為配角,他用他的苦澀襯托出勝利者的輝煌。
又一次參加國際田聯黃金大獎賽,大會組織者出於對全盤的考慮,與凱特進行了交流,讓他進行“自殺性”的領跑,許諾酬以重金。凱特眼瞅強手如林,自己獲獎無望,便咬咬牙,答應試試。比賽一開始,凱特就奮勇衝在前麵,在前800米一直遙遙領先,兩圈一到就退出跑道。
組織者事後說,想不到凱特的任務完成得那樣好,他的速度控製適宜,節奏安排合理,無論體形還是步態也都十分優美。正因為有了他,這一組的所有選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績、奪冠者更刷新了賽史紀錄。
說話已至兩年之後,在國際田聯大獎賽巴黎分站,凱特又當上領跑。凱特照例一出發就撒腳飛奔,很快就把大隊人馬落下一大截,兩圈過後,凱特覺得反常,身邊沒有人影,腦後也沒有腳步聲。他回過頭,呀!這是怎麼搞的?那些出成績,破紀錄的大牌選手並沒有如約定的那樣加油趕上。
凱特感覺今天狀態特別好,跑完第二圈,周身仍有使不完用不盡的勁。於是凱特決定臨場發揮,繼續領跑直到後麵的主角趕上來為止,誰知三圈後,凱特不僅依然領先,而且和後麵的選手距離越來越大。凱特幹脆發力衝刺,結果,他破天荒獲得世界冠軍。從此改變了他在田徑場上所扮演的角色。
凱特的領跑不但為世界田徑賽領出了破紀錄的成績,也使自己在領跑中磨煉成一位世界冠軍,這不就是雙贏的結局嗎?
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以高尚品德去幫助別人,製造的結果就是雙贏。隻有你以實際行動去幫助了別人,才會獲得別人的幫助。我們常講的,“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就說明是付出就總有回報。所以說,我們都要用一種奉獻精神為贏得共同勝利創造良好的條件。
4 維護家庭“雙贏”的規則
對兵家來說,雙贏就是雙方都能勝利,這好像是不可能的。在戰爭中,要不是兩敗俱傷,就是一方敗北。而在婚姻中,美滿往往是建立在“雙輸”基礎上的,因為在愛之中,放棄一些才能真正擁有更多。
我們想從婚姻中得到的是什麼?愛和被愛,快樂和安心,成長和幸福。愛是我們能種植、挖掘和收獲的最珍貴的作物——我們自己的花園,我們的配偶也應該享有同一片沃土。
要想使家庭走向“雙贏”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當夫妻發生矛盾時,就要找出發火的源頭
夫妻之間小吵小鬧是不可避免的。但最關鍵的是找出原因,解決問題。
如果丈夫想和朋友去釣魚,但妻子不同意,這時,他一著急便呼出:“我自己的錢愛怎麼花就怎麼花”或者“傑姆的老婆都已經同意他去了,你怎麼不答應,掃大家的興!”
何不換個說法,你可以這樣說:“親愛的,我想和朋友們來個釣魚之旅,你認為怎樣?”
“我還以為是我們一起去呢。”
“我們秋天再去吧!我一直很想和你一起去看看新英格蘭秋天的樹葉呢。”
如果妻子說:“你老是說一套做一套,到了秋天你又會有借口了,你先前就欠著我一次旅遊呢。”
這時你就該好好想想了。她說的是事實嗎?有可能。根源找出來了,矛盾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2)在爭執中,要想繼續尋找平靜,就要自動放棄
兩人有不同的意見是很正常的,你應該清楚,再多的爭吵都不會有所收獲,所以還不如趁早放棄,結束這場爭議。通常人們在婚姻裏發生爭執的事情,如怎樣花錢,事實上並不是爭執的實質,更主要的是誰擁有支配權。而這種支配權的爭奪不但使雙方得不到安寧,而且有可能會破壞我們的婚姻,夫妻兩人何必要有誰控製誰的想法?和睦幸福的家庭是人人平等的。
婚後不久,他和妻子打算從一本樣本書裏挑一些牆紙。他們的品位卻大相徑庭。
“我喜歡這張。”妻子說。
“那看起來像一個病懨懨的病人。”丈夫說。
“你怎能那樣說?這是威尼斯的經典圖式。”
“威尼斯人都瞎了眼了。他們自那以後就叫瞎子,你忘了!我喜歡這張。”
“就算我是魔鬼我也不會把它掛在地獄裏。”
爭論不休中,妻子“啪”地把書合上。“這書裏有兩百個樣本,”她聲明,“我說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在那些我們都不喜歡的圖片上,倒不如集中精力找出一張我們都喜歡的來。”
他們就那樣解決了糾紛,最後找到了一張大家都合意的圖式。那本牆紙書成了解決他們婚姻中無數爭執的標誌。“好吧。”當他們為了家具或度假地點而爭執時,她說,“我們商定一下好嗎?”
夫妻雙方的爭執總是在一方的放棄下得以解決。
(3)在爭議中,要學會聆聽,充當失敗者
唇舌相戰一觸即發,如果雙方都不讓步,那隻能是火越燒越旺,致使戰火彌漫,硝煙滾滾。家庭的悲劇會不會發生?誰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