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否認,同事間經曆這三個階段幾乎是不可置疑的,尤其是第三個階段如果處理不好,同事間很可能出現矛盾加劇、關係僵化甚至反目成仇,以致無法繼續合作的局麵。
由此說來,同事間合作最為完美的階段應屬第一階段,如果你與同事合作的關係正處在另一個階段就應該認真反思一下。那麼,究竟能不能讓同事間始終保持著坦誠、平等、互助、原諒的合作關係呢?回答是肯定的,隻要我們能夠堅持下麵的幾個最重要的準則:
用你的行為讓你的同事認識到,與你合作是安全的。根據馬斯洛的“金字塔”學說,安全是人最低層次的需要,但又是在做任何事情中最為重要的。為此在與同事相處時不要總是探聽、傳播別人的隱私;不在背後說長道短,搬弄是非,不狂妄自大,處處想占上風;不要總將別人的過錯嫉恨在心,伺機報複。這樣,同事自然就會認為你是忠實可靠的,便會毫無顧慮地與你交往、合作。
注意需要的相互性。人際交往、同事合作的目的一般地講是彼此間的需要,在合作中,一方傳輸信息、感情等,另一方理應做出相應的答複或報償,如態度的轉變,交往頻率的增加,合作範圍的擴大,感情關係的融洽等等。如果在合作中一方所付出的與回報不相等嚴重失衡,那麼合作關係勢必受到影響。
注意交往的距離。人際關係一般與交往距離的遠近,合作時間的長短成正比,因此一個班組、一個辦公室的同事關係一般較密切,為了便於向同事交換信息、溝通感情、消除隔閡即消除合作中對另一方傳輸的信息誤解,一般需要進行麵對麵的人際交往,同時應經常進行交流。然而,我們也要注意交往過度會造成心理及感情上的飽和。如果各自都能冷靜地處理相互關係,不因交往過密而對另一方產生過高的期望,一旦這一期望不能實現,就會產生失望感,甚至產生怨恨情緒,反而不利於保持正常的關係。
正確對待競爭。各個群體幾乎都要開展勞動競賽、評比先進等活動,大家都有好勝爭強之心,這是自強不息的表現,也是滿足自我實現需要的表現。因此,同事間相互競爭是正常的。圍繞著一個共同目標而展開的競爭,有利於相互促進,有利於共同目標和個人抱負的實現,它是組織和個人是否有活力的標誌之一。既然如此,在競爭中你我他都應有這樣的認識和態度:在競爭中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獲勝的機會,也有失敗的可能;勝要勝得光榮,輸要輸得坦然;要輸者不嫉妒,勝者不驕傲。勝負隻說明過去,今天你評上先進,我衷心向你祝賀,誠心向你學習,爭取明天再分高低。你我他,在競賽中是對手,在工作中是同誌,在生活中是友人;爭而不傷團結,賽而不失風格,得意時不忘形,受挫時不喪誌。這樣的關係決不會因競爭而受到損害。
正確認識自我,表現自我。所謂自我,是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化三者的統一。正確認識自我,就是要對自己的體能、智能、價值、社會權利和義務、社會責任和社會地位等有一個符合實際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在行為舉止中表現出自尊而不自傲,自愛而不自卑,自律而不自棄。在對待自我理想和抱負的實現方麵,既看到個人的能動性和潛力,又清醒地認識到,離開社會、離開群體、離開同事們的協助,自己必將一事無成。這樣我們就會在交往中注意自我和社會的結合;我們就會有強烈地與他人交往的熱忱,樂於與同事交換和分享信息、情報;我們就會在與同事和上司的交往中,保持平等自然的態度,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我們就會有強烈的自我實現願望。相信,同事們一定會尊敬這樣的人,願意與這樣的人交往、共事。
古人說:“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同事、上司、下屬關係的和諧,則萬事興,也就是群體的生產率、工作效率可以提高,組織計劃、目標能順利實現,你個人的願望和抱負也可因此而實現,也就實現了你人生最重要的事。
你是否與客戶達成共識
許多人在與客戶的交往過程中,都有過失敗的經曆,事後反思其原因,有的可以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有的卻分析不出明顯的原因。如果深究這些原因,從廣義上講就是沒有與客戶在心理上、隱性思維上達成共識,即當時沒有認真分析客戶除了表麵上的需求和允諾外,在深層次意義上還蘊含著哪些重要的事情。
在日本東京奧克達餘家具商店,年輕的職員井本接待兩位購買床墊的老夫婦。
老婦人用手撫摸著一張銀灰色的軟床墊說:“簡直太美了,我年輕時就盼望能睡在這樣一張床墊上,今天終於找到了。”
老先生也戴上老花鏡仔細查看床墊的質量,連聲說:“不錯,的確是不錯。”
井本也為自己在早晨剛上班接待這樣的顧客感到高興,他說:“太太,先生,你們確實有眼光,這種床墊是我們剛進的新產品,它的質量、顏色、性能在全日本都是一流的,而且我們是獨家經營。”
老夫婦愛不釋手按著鬆軟的床墊,連聲說好。忽然,老婦人看了老先生一眼:“我們無法買下這張床墊是嗎?”老先生怔了怔,似乎明白了什麼,也惋惜地說:“是的,真是無法買下它。”老夫婦邊說邊轉身離開了。
正在滔滔不絕介紹床墊性能的井本愣住了,他怎樣也想不出如此喜歡這張床墊的老夫婦為什麼不買下它,但他從老婦人名貴的首飾和老先生的著裝上看,錢對他們是絕不成問題的。
第二天早晨,剛剛開始營業,井本就將這件事件向營業部經理講了,經理笑笑拍了拍井本的肩頭:“小夥子,你接待顧客經驗還不多啊,他們如果再來請你找我來接待。”
果然,兩天以後那對老夫婦又來到這家商店,站在床墊前反複觀看,一副戀戀不舍的樣子,井本見狀急忙找來經理。經理滿臉微笑地向老夫婦打招呼:“太太,先生,聽說你們十分喜歡這張床墊是嗎?”
老婦人答道:“是的,我們十分想買下它。”
經理說:“那我想一定是運輸上有困難,或者是因為高層建築無法搬運?”
老婦人苦笑了一下,說:“你真聰明,小夥子,我的家住36樓,這麼大床墊電梯根本進不去,如果走樓梯搬運要付上幾個床墊的價錢的。”
經理笑道:“你的困難不但我想到,就連廠家都想到了。目前他們已經設計出一種能夠拆的床墊,我們可以派人直接到您的家中組裝,您隻要留下地址,我們明天就可以與廠家聯係為您去組裝。”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經營者和客戶都得到了歡喜和滿足。
故事談不上經典,但能說明一個問題,在經營運作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認為隻要與客戶達成協議就是大功告成,有時很少想客戶在達成協議後尚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要求經營者去完成。正如買床墊的老夫婦,如果單單從買賣關係上講,達成協議是不成問題的,但他們買了以後無法搬上樓,所以這項交易就無法做成,井本也沒有從深層去思考更深的原因,所以交易也就沒有成功。
如果事後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他也許會猛然想到:哦!客戶有一件小小的要求我沒有想到。就是這一件沒有想到的小小要求,影響了與客戶的有效溝通,從而很難達成共識。
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想與他成功地達成共識,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誠信。我們知道,誠信這兩個字的含義是:誠懇、誠實、誠意;信賴、信守、信義等等,在生意場上,“以誠為本”的格言也被人所共知,人人也都希望這是實踐中的一條準則。
在許多與客戶打交道的職業中,有的人與客戶溝通就像是“小菜一碟”,可以很順利地與客戶達成共識,但有的人要想成功地與客戶做成一筆交易卻比“登天還難”,有時好不容易使談判有了眉目,但說不定又因細枝末節出了毛病,繼而導致失敗。
某茶葉公司要在推銷員中提升一名業務部的經理,入圍考試的題目很簡單,每個人發等量的茶葉,誰能最先推銷出去,誰就是主要的人選。傑森是新上任不久的推銷員,對於一個沒有太多推銷經驗的他來說,要去首當其衝地完成這個考題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但誰也沒有想到,傑森竟不到10分鍾就完成了任務,連老板都驚奇地問他是用了什麼辦法,傑森這才不緊不慢地講起了他的推銷經過:當他拿到一包茶葉時,看到茶葉袋上寫著“特大精裝,500克”,他用手掂了掂,很懷疑茶葉是否足量,就去稱了一下,一看,是450克,與包裝寫的少50克。
傑森就這樣出發了,他來到一家超市的茶葉櫃台前,向店老板推銷他的茶葉:“先生,我是一名推銷員,這是我推銷的茶業樣品,它本來是30元賣一包的,但因為這批的包裝的重量被我們搞錯了,我給你25元怎麼樣?”老板聽後覺得很合適,便說:“把貨拿來我看一看。”
這時,來了一位先生要買茶葉,老板客氣地對傑森說:“請您稍等,先生。”說著他就忙著為那位先生秤茶葉,他交了錢剛想要走,回頭看到傑森手裏的茶葉,便問:“這是……”傑森馬上回答說:“噢!先生,這是我推銷的茶葉,它的品種很好,但是它……”還沒有當傑森說完話,這位先生捏起幾粒茶葉放在嘴裏嚼了嚼,對老板說:“請幫我稱一下可以嗎?”說完就給了老板,老板放在秤上一稱,便說:“哦,它整好是500克。”這時傑森一聽,便傻了,說:“怎麼可能呢?我明明稱過的,隻不過是450克,怎麼會500克呢?先生,是不是你的秤出錯了?”這位先生聽到這話,看著老板很不滿意地說:“請您把錢退給我,我從來不買分量不足的東西!”這當兒,老板狠狠地“看”了傑森一眼,很不情願地把錢退了回去。
事後,那位先生說:“小夥子,你很誠實,我也在經營著一家超市,你們這個產品的貨多嗎?我要從你們那裏購進一批,好不好?”傑森一愣,隨後很快點了點頭。
傑森用誠信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與客戶達成了共識,並且與他開始了合作。再回過頭來看一看這位超市的老板,因他的不誠信,麵臨的將是失去客戶,失去與客戶的共識,也就失去了在經營中最重要的互惠夥伴。
你是否和朋友感情深厚
巴爾紮克說過:“真誠的朋友是用另一顆靈魂的感情來充實自己,然後用更豐富的感情回送給人家。朋友之間如果沒有這樣美妙的關係,心就沒有生機,就會日漸枯萎。”
所以說,什麼樣的選擇的朋友對於自我的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影響到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之路,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結交朋友,應該是從孩提時代就開始了,對於孩子的交友,作為父母和長輩人都很關心,甚至認為這是孩子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件事,連孩子有時都會感到,父母和其他長輩的這種關心是不是有些過分了。但如果你現在也是父母或長輩人,你就會發現這種關心的重要性,因為朋友間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不可替代性的榜樣性。
假如在某一個階段中,你周圍的人警示你:你近來好像多了許多不良習慣,經常酗酒、大量地吸煙,總是浪費時間做些沒有意義的事,粗魯或簡單地處理問題。這時你就應該反思一下你是否已經交了有類似不良習慣的朋友,你是不是忘記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也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了這些壞習慣。上麵所說的,固然是朋友範圍內極小的一個消極方麵。從廣義上講,朋友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讓生活充實、豐富,在工作上相互幫助,當對方困惑和痛苦時,通過相互溝通、交流,把它克服、排解掉。
在一般情況下,朋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在學校或生活中結交的朋友;二是在工作中相識的朋友,如同事、客戶、合作夥伴等等;三是一般性的朋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人”。這三類朋友中應該重點把握的是第一類朋友,因為雙方認識的時間較長,也比較了解。而第二類朋友如果雙方都以誠相待,互為關心幫助也會發展成第一類朋友,否則就會下滑為“熟人”。
不論你身邊哪一類的朋友居多,若想加深與他們的友誼,你最重要的應該是做到以下幾點:
樂於幫助
有人曾說過:“如果你想他成為你的朋友,就請你在他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因為你的付出讓他明白了你是真誠地關心他,幫助他,他在心中對你產生一種信任感。在你有困難的時候他也會同樣地幫助你。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並不得意。他曾在袁術部下為官,當過一個小小的居巢長。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年成既壞,兵亂間又損失不少,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當地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剛剛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說:“不滿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一看周瑜一表人才,便生愛意,於是笑著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