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與朋友交往最重要的事(3 / 3)

德諾和艾迪真可謂是生死至交,艾迪在德諾身患絕症的情況下都不願離開他,時時刻刻陪伴在他身邊安慰他、照顧他,直到最後一刻。德諾能擁有這樣的一位知心好友,真是令人羨慕。

知己要用心去培養,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條律:你先要付出你的真心,才能換得朋友的真心。因為人人差不多都有這樣一個心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不將真心交與我,我又怎能將真心交與你。

就像卡耐基所說:“如果我們是如此自私,一心想從別人那兒得到什麼回報的話,我們就不會給予別人一點快樂,更不會將真心交與他人,那麼你就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朋友。”

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熱情去澆灌,原則去培養,諒解去護理。在交朋友的過程中,讓我們記住蘇格拉底的一句話吧——“不要靠饋贈來獲得一個朋友,你必須貢獻你摯情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法去來贏得一個人的心。”

互助與真誠是友誼的橋梁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尊重,才能建立永恒的友誼。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得到了朋友的關照,你就要以某種方式表達感激的心情,這是互助的根本精神所在。

在當今的社會裏,不論從事什麼領域的工作,一個人要想獨自取得成功,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得到別人幫助的最好辦法就是先幫助別人。當你試著隨時鼓勵並幫助別人的時候,那麼大部分人都會在你需要幫助時助你一臂之力。不要吝於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你才會得到相應的回報。與朋友相處時,你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小說《名利場》是英國作家薩克雷創作的名著。薩克雷不僅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為人正直善良。他一生助人為樂,做好事從來不留名。

當他知道朋友有困難時,便常常用別名、假名甚至不署名彙款,給急需要幫助的人以接濟。寄錢時,他把錢裝在用過的藥品盒裏,並附有一份“醫囑”,上麵寫明“服法”:“每次服一粒,急時‘服用’!”

另外,投資奇才巴菲特在幫助朋友方麵也是毫不吝嗇的。有人說過,巴菲特成功的關鍵是朋友眾多。這跟他樂於助人和不愛炫耀的個性有很大關係。

他曾說過:“投資要有理性,不了解的最好不要沾手。”不過有時為了朋友,他也會暫時拋開他的投資哲學。例如,在協助梅菲收購美國廣播公司時,他沒有多作考慮,便花了35億美元。梅菲事後說:“他是最偉大的朋友,是那種盡一切能力幫助朋友的人。沒有他,我根本買不下美國廣播公司。”

當有朋友請教他收購或投資的問題時,巴菲特總是不吝賜教,真誠地予以幫助。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很多友情。

可以說,一個人隻要真誠地對待他人,在一個月內就能比一個對別人不真誠、不感興趣的人在兩年之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對待朋友真誠的首要前提就是對他們感興趣。隻有對他們感興趣,別人才能對他們真誠;隻有對別人真誠,你才能得到許多真誠的朋友。

與好友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社會上行走多年的人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在社會上,要想交幾個知心好友太難了!但是保持朋友之間的友誼更不易。從小我們每個人都會交朋友,走上社會以後,交的朋友越來越多。但是朋友有許多層麵,結構的密度指數相差也非常大。肝膽相照、生死之交的可以是朋友;萍水相逢、一麵之交的也可以是朋友;在日常交往中,經常接觸的也可以說是朋友,甚至在某些集會上,講話人麵對著認識的不認識的也會很有禮貌地作開場白:歡迎朋友光臨。

但是,有一點大家不容否認,那就是交情淺的為普通朋友,交流深的為親密朋友。普通朋友長期交往下去的並不多,但是有些親密朋友最終也以各奔東西而結束。造成這種結局的原因固然很多,有的緣分已盡,有的是不歡而散。但是無論怎樣,最終的結局都是令人惋惜的。所以,為了與好友維持關係,讓友誼長存,要與好友保持一定的距離。

也許你會感到有些奇怪,朋友之間既然要坦誠相待,那意味著要不分彼此,這與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是自相矛盾嗎?如果與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那不是缺乏誠意嗎?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殊不知,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親密好友各奔東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彼此之間過於親密。

有許多人一見麵就有一種“相見恨晚”、“一見如故”的感覺,這是因為被彼此身上的某些個性或特征所吸收,但是無論兩個人之間有多麼大的吸引力,不容否認的現實是:人雖然是社會中的一分子,彼此之間互相依賴,共同生存,但人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隻能成為你自己,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你,你也不可能成為任何一個人。你與你的親密好友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由於你們所生存的環境不同,你們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你們也就擁有了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如果你們之間不存在差異,也就不會彼此相吸了。就像物理學上的電子一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對於人來說,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都適用。要深奧一點來講,就是正是由於彼此欣賞與自己不同的地方,才成了親密的好友。

用相戀的兩個男女來比喻朋友之間的這種關係是再恰當不過了。在熱戀中的人眼中,看到的總是對方的優點,即使是缺點也會當成優點來看待。但是熱戀階段一過,彼此之間的差異就會明顯顯露出來,也就不可避免地觸碰到彼此的差異和缺點,於是就漸漸地由喜歡對方變成容忍對方,難以容忍之後就會要求對方,當要求不成時,就開始背後挑剔、批評、抱怨,直到最終分道揚鑣。

好友之間的交往與熱戀中的男女之間的交往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因此要“適度地保持距離”,這是朋友之間的相處藝術之一。你與你的好友之間,與其因為太親密而給彼此帶來傷害,還不如恰當地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發生摩擦,或許還能增加彼此之間的友誼。

人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也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這裏所說的距離是指形體上的距離,而不是指心靈上的距離。好朋友不必整天粘在一塊兒,隻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避免磕撞而產生傷害。

就像如今在《中國著名女性人生談》中說的那樣,真正的友誼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的,有距離才會有尊重,有尊重,友誼才會天長地久。

總而言之,為了讓你與好友之間的友誼之樹長青,為了讓友誼之燈照徹你的靈魂,使你的生存多些光彩,那麼,與朋友相處時,請你記住這一點吧,與好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

善待你的諍友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得益於朋友們的幫助與提拔,當然也有慘遭朋友陷害而導致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的,但那畢竟是少數。因此,任何人都知道,人生道路上如果沒有好友的陪伴,那是非常寂寞與無聊的事情。

當然,每個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性格上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的做事原則不同、對待朋友的態度不同。有的人對待朋友熱情,有的冷淡,有的人交友是完全出於一片衷心,但是有的卻是為其利用。有的人愛給朋友說好聽的話,有的人卻喜歡挑別人的毛病。

與那些喜歡說好聽話的朋友相比,那些挑你毛病的朋友就會讓人覺得討厭了。因為他經常說一些你不愛聽的話,他不但愛潑你冷水,還喜歡毫不留情地批評你一頓,甚至當著別人的麵指出你的缺點與錯誤。總而言之,你從他那裏聽到的不順耳的話遠遠多於順耳的話。這種人看起來的確令人討厭。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就會明白,在所有的朋友當中,這種人是最值得交往的。如果你不與這種人交友,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因為按照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及處事原則,誰也不願去得罪人,為自己找亂子,有時寧願說些甜言蜜語來哄別人開心,也不願說真話讓人討厭。這並不是說愛聽甜言蜜語的人不好,這隻是他們的一種交際手段。但是如果站在交友的角度來看,隻說中聽的話,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與責任。真正的朋友,從不會發現你的缺點與錯誤而不告訴你的。隻有那些直言相告的人才最值得你與其深交。

賴斯汀和朋友們聊天,一個朋友說:“賴斯汀,你是個聰明人。你說說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

“勸告。”賴斯汀毫不含糊地說。

“那麼,世界上最沒有價值的東西呢?”

“勸告。”賴斯汀的語氣仍然十分肯定。

“你不是在開玩笑吧!”朋友們一時被他弄得迷惑不解,“這是怎麼回事呢?”

賴斯汀不慌不忙地說:“要是你們仔細考慮一下,就會相信我並不是在開玩笑。當你的勸告被別人當做金玉良言接受的時候,那麼,這個勸告就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可是,如果你給別人的勸告,別人不接受,那麼,這個勸告不就是世界上最沒有價值的東西嗎?”

明朝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之砥石。”賴斯汀對勸告價值的理解與中國古人對逆耳之言的感情的相通之處,說明正確地接受他們的勸告確實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旨之一。

所以說,在實際生活當中,如果你的朋友當中有人經常給你提出一些批評性的建議,這時你首先應該對他們心存感激,然後再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他所說的話對你是否是事實,如果是事實,你應該及時改正。

因此,在這種現實情形下,如果有人經常給你吹點不順之風,經常提出一些意見,你首先應該覺得這種人可貴,然後你再對之細加分析,如果他所提逆言都是事實,對你有利,那就是“忠言”。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對於這種人你就應該與之誠交、深交,因為他值得一交!當然也有那種不懷好意的逆言,那你就要認真分析一下其真實目的,看看他是否有其他意圖了。

對於交友的這一原則,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父母對待子女的情形,“愛之深,責之切”。有些父母對孩子總是責之罵之,子女有什麼缺點與錯誤,父母總是及時批評與指出,這並不是說他們與自己的孩子過不去。恰恰相反,他是為孩子好,怕他們受到傷害,遭到失敗!這是為人父母的至情所在!

總之,無論怎樣,你都要善待你的諍友,因為你能從他那勸告與批評中學到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