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事先確定最重要的事
世事難料,這是很多人的感歎。事實也確實如此,畢竟人還沒有到料事如神的地步。然而,我們卻可以事先對各種情況進行研究,並確認什麼是最重要的,又該怎樣去麵對它。
古人雲,預則立。在你的預案中分清了主次,一旦遇到突發性事件時,就會舉重若輕、綱舉目張地把它化解掉。相反,你就會“剪不斷,理還亂”。
幸福來自簡單的生活方式,而簡單則在於你能把握最重要的事。
理智第一,還是情緒第一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過三種類型的生活。我們有公共生活,其中我們要與其他人在工作、社區或社會活動中交往。我們有個人生活,其中我們遠離了公眾,既可以獨處,也可以選擇與家人或者朋友在一起。
但是最重要的生活是我們的內心生活,其中我們要聯係自己獨具特色的天賦、自我意識、理智、獨立意誌和創造性想象力。沒有這些天賦,人類就不可能樹立起導致圓滿生活的威力強大的構想。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能運用自我意識的天賦來探究自己的各種生活需要和接受能力。以及自己內心深處的理性選擇,是理智性選擇自己最需要的工作呢?還是情緒化地選擇自己熱愛的工作呢?它們到底哪個重要?
幾年前,羅傑在大學的一個討論班上遇到了湯姆。羅傑請他介紹自己的目標和他自己;他說他是學土木工程的。羅傑請他對大家講,如果有一個月的時間和足夠的資金,他想做些什麼。
他滿麵春光,興奮地回答:“很簡單!我將買一個台鋸、一個刨機……我會把他們放到汽車裏,我將把周圍的孩子們都找來,我們會建築各種各樣的東西——桌子、玩具小屋和家具。真是太有意思了!”
羅傑注意到他發亮的雙眼,不禁想起他剛才說起專業時的冷漠。
羅傑問:“你真的喜歡當教師,是嗎?”
他簡單地回答:“我熱愛這職業!”
“你也喜歡各種工具?”
“啊,當然。”
“那麼,你覺得土木工程的課程有趣嗎?”
“我不知道,搞工程能賺錢……”
他的聲音低下來。
“湯姆,你知道不知道,人們也付錢請老師教孩子做木工?”
看到他臉上的表情真讓人高興。很顯然,他決定專修土木工程時並沒有谘詢內心的天賦和渴望有所貢獻的良知。一旦與內心取得了聯係,即使是很短的時間,他也突然看到了實現自己願望的可能性,他變得渾身充滿活力。
雖然湯姆也可能是個合格的土木工程師,但他也一定會十分傑出,因為他對於木工和小朋友的熱愛將讓他變成完全不同的一個人。
從上例可看出,假如說,你現在的處境是一無所有,那麼你還會情緒第一嗎?還會餓著肚子去尋找並不能使你吃飽飯的、而自己最喜歡的專業?我想當然不會,這時換了其他人,也會用自己的大腦去分析問題,理直氣壯地尋找能賺錢的工作,盡管不喜歡幹。顯然,理智和情緒誰主誰次,應根據這個人的現實狀況去分析二者之間的關係。一般的情況下,理智占的分量多一些。
假如一天你在緊張的工作中,意想不到事情發生了,你的一位同事在隔壁老板的辦公室放肆地說你的壞話。這件事,顯然不是工作程序上的內容,但是你也必須去麵對,並且極大地影響了你的情緒,這時你是衝進老板辦公室和其大吵大鬧呢,還是理智地給老板去解釋呢?我想你會選擇後者,因為它的效果要比前者明顯的好。
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你一定要用理智去駕馭情緒。
緊急第一,還是重要第一
緊迫性和重要性,盡管是我們常常麵對的兩個矛盾因素,但何者第一呢?這首先需要我們弄清楚緊迫性和重要性的關係。
正如查爾斯·哈莫克在《緊急性專製》中所指出的,重要任務很少要求當天或本周必須完成……緊迫任務要求立即行動……這些任務似乎十分急迫,似乎很重要,所以吞噬著我們的精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具有欺騙性的緊急性逐漸消失,我們將帶著失落感回憶起被我們擱置在一旁的重要任務,我們發現自己已成為緊迫性和重要性的奴隸……日常計劃和待做的事情清單基本上使我們專注於對事情進行優先安排,然後先辦理緊迫事情。其實,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越是急迫,就越不重要。
很多重要的事情,有利於我們的總目標,而且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富有意義,然而它們往往不會對我們有影響或逼著我們趕緊去辦。
當我們討論緊急和重要何者第一的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是先著手做緊急的事情,因為不少重要的事情不會在短時間內解決。
最近一位朋友感情出現危機,家裏和單位都很忙,但是他卻能將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並且能夠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複。有一天,他參加三個會議,維修汽車,購物,還約好與人共進午餐。突然他的女朋友打電話來,這位朋友非常難過,於是立即決定把其他事情放在一邊,驅車一個小時到了家。雖然他的選擇使自己處於緊急工作狀態,但是他對自己的這個決定很滿意。
這個例子說明了在保持重要事情不變的情況下,處理緊急工作也讓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
有些事情不急,不緊迫,不會逼你去做,可你必須去做,因為它很重要。
有些事情急切需要你去做,體現了立即、馬上的緊迫感,盡管它不重要。
無論如何,每一個人都應該將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緊急的事。因為做事得分清主次。當然,有時候,緊急的事也是重要的事。關鍵是要有善於分析的頭腦。
明確目標
我們常常重複著一句話:一個有遠大目標的人,他的發展就越快,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明確目標,是生活和工作中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隨著目標走,成功隨著工作走,這是規律。目標、工作、成功應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確立目標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相信這個旅程的盡頭就是成功。
但是,盡管確定目標有明顯的價值,我們有關目標的經驗和感覺卻喜憂參半。有些人樹立了雄心壯誌,執行了鐵的紀律並付出了代價,也獲得了成功;另一些人卻無法信守連續兩天不吃甜點的新年決心。有些人把目標看成是決定個人和國家命運的主要因素;另一些人卻把它看成是表麵文章和空中樓閣,毫無實際意義。有些人信守自己的目標,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標;確定目標的意義。
當你正處於失敗的時候,你真的應該用正確的原則來製定有可能使生活大為改觀的目標,否則,你仍有可能撞得頭破血流,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今年的高考生中,李維就是其中的一位幸運兒。他原本也沒有這麼運氣,因為今年的高考並不是李維第一次參加,已經是第三次參加高考了。很明顯,前兩次並沒有達到李維的明確目標。他考學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立誌要成為清華園裏的一分子,他在心裏明確了目標,並讓這個燈塔時時激勵自己。
所以,在李維第二次失敗以後,他並沒有氣餒,而立即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重新明確內心的目標,於是,他給自己買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一次沒有用過就把它鎖在了清華大學的車棚裏,並立誌:如果考不上就永遠不來取車。為此事他的同學曾經嘲笑他:“沒有這份能力就不要逞這份能。”而李維也沒有將那些不愛聽的話放在心上,於是,他遠到外地求學去了,生活的艱苦並不能泯滅他心中的夢想,因為他有自己明確的目標。
李維所就讀的學校,條件極其簡陋,冬天吃的是蘿卜白菜,晚上睡得是學校臨時搭起的宿舍棚。冷了,同學們擠到一起相互取暖。而到了夏天,就更難熬了,晚上睡覺的時候,蚊子多的伸手即可捉到。有一天早上起來,李維看到自己的雙手沾滿了血跡,頓時心裏緊張了,險些喊出聲來,當他看到身上的一個又一個大包的時候,明白了,原來是夜裏和蚊子搏鬥的戰利品。
雖然條件是苦了一點,但是一想到心中的期望是清華園,他就興奮不已,當然,學習也就更加刻苦認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的高考中,他終於接到了清華大學的正式通知書。李維和媽媽一起激動地流下了淚水。李維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也終於騎上了代表自己夢想的自行車。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人隻有明確了目標,才會有動力去行動。可以說,明確目標不僅對你的成功有幫助,而且能產生高效和幸運。即使你為此付出了代價,但是,你所得到的收獲和快樂會更多。
明確目標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重要,這就要涉及我們怎樣才能明確目標的問題,請看下麵的規則:
(1)我確實想去做嗎?
(2)我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嗎?
(3)我有能力來完成嗎?
這三條當然也可以說成是正確事情、正確理由和正確的做法。當你正在為自己能否正確地明確目標而感到為難時,不妨先看看下麵的方法:
例如:什麼?
我的目標是保持健康而苗條的身材。
為什麼?
因為
(1)我就能有足夠的能量和耐力來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我那條漂亮的超短裙。
(2)我就有機會參加模特大賽了,並有機會成為眾人矚目的台上明星了。
怎樣做?
(1)良好的營養,增加攝入新鮮水果、蔬菜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品,減少攝入鹽、糖、脂肪和牛羊肉,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減少食量。
(2)鍛煉身體,一周4次,每次半個小時的有氧運動,參加一個健身操班,早睡早起。
(3)知識充電,閱讀有關書籍,關注新聞。
怎麼樣,這種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格式對於你是不是更適合呢?記得伏尼奇說過,“一樁事業的完成需要的時間越長,就應該立即動手去做。”你不妨也從現在開始,立即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