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2 / 3)

(二)衣帶詔事件

漢獻帝看到曹操橫行霸道,沒把自己放在眼裏,就想把曹操除掉。一天,獻帝哭著對伏皇後說:“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後遭李傕、郭汜之亂。常人未受之苦,吾與汝當之。後得曹操,以為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今日在圍場上,身迎呼賀,無禮已極!早晚必有異謀,吾夫婦不知死所也!”

伏皇後悲歎道:“滿朝公卿,俱食漢祿,竟無一人能救國解難?”此時,伏皇後之父伏完進言:“帝後休憂,吾舉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可除國害。”隨後獻計:“陛下可製衣一領,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早除曹操。”

獻帝依計作一密詔,咬破指尖,以血書之,暗令伏皇後縫於玉帶紫錦襯內,卻自穿錦袍,自係此帶,令內史宣董承入。獻帝說:“高祖起自泗上亭長,提三尺劍,縱橫四海,三載亡秦,五年滅楚,遂有天下,立萬世之基業。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卻如此懦弱,豈不可歎!”隨後又對董承說道:“朕想卿西都長安救駕之功,未嚐少忘,無可為賜,今將錦袍贈之。望卿當衣朕此袍,係朕此帶,常如在朕左右也。”

董承謝恩歸家,夜深人靜,將錦袍反複察看,並無一物。董承暗思道:“皇帝賜我袍帶,命我細看,必非無意,今不見甚蹤跡,不知為何?”遂又取玉帶細看,反複尋之,仍無他物。正欲伏幾而寢,忽然燈花落於帶上,燒著背襯,隱見血跡。急取刀拆開視之,乃獻帝血書密詔。寫道:“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為重。近日操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大臣,朕之至戚,當念高帝創業之艱難,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複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灑血,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負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詔。”

董承閱畢,涕淚縱橫,夜不成眠。事後通過多種關係,聯絡四方忠義之士,欲除曹操。不料,事情敗露,曹操派人直入董承臥房內,搜出衣帶詔及義狀。曹操看後,怒火中燒,冷笑道:“鼠輩安敢如此!”遂命“將董承全家良賤,盡皆監禁,休教走脫一個”。曹操回府後,以詔狀示眾,急召眾謀士商議,欲廢獻帝,更立新君。程昱進諫道:“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號令天下者,以奉漢帝名號故也。今諸侯未平,遽行廢立之事,必起兵端。”曹操采納程昱之議,隻將董承等人及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門處斬,被殺者共七百餘人。

曹操殺了董承等人,怒氣未消,遂帶劍入宮,來殺董承之妹董貴妃。董貴妃為獻帝所寵愛,已懷身孕數月。當日獻帝正在後宮與伏皇後私議董承之事至今尚無音信。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麵帶怒容,獻帝大驚失色。曹操怒斥道:“董承謀反,陛下知否?”獻帝囁聲說:“董卓已誅矣。”曹操橫眉怒斥:“不是董卓,是董承!”獻帝知道玉帶詔的事已經暴露,隻好說:“董承是有罪,應當法辦。”曹操得寸進尺,說:“董承之妹在宮中,也應拿下。”說完喝令兵士擒拿董貴妃,一會兒董貴妃被抓了來。獻帝哭著哀求曹操,說董貴妃已有身孕,望丞相見憐。伏皇後也請求先將董貴妃貶於冷宮,等她生了孩子再治罪。曹操不理帝後的請求,命衛士將董貴妃推出宮外處死。獻帝毫無辦法,眼看著董貴妃被活活勒死。此後,曹操進一步加強了對皇室的控製,漢獻帝猶如籠中鳥,徹底失去了自由。

七、曹魏代漢

(一)伏皇後之死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除“三公”,恢複漢初的丞相職位,他自己當了丞相,把朝中權利都集中到自己手裏。又示意左右為他歌功頌德,提議為他晉爵國公。獻帝無奈,隻好封曹操為魏國公,兼加九錫。

就在曹操當上魏國公時,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被人告發出來了。在董貴妃被曹操處死之後,伏皇後擔心自己落得和董貴妃同樣的下場,便給其父伏完寫信,信中曆數曹操罪惡,要伏完想法殺掉曹操。伏完收信後始終未敢行動,沒想到在伏完死後的第五年,伏家的一個仆人將伏皇後給伏完的信交給了曹操。曹操看過信後,立即到宮中脅迫獻帝廢掉伏皇後。獻帝不忍心,曹操就把早已擬好的詔書拿出要獻帝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