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1 / 2)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這首詩出於晉代“五柳先生”陶淵明之手,寥寥數百字。但桃花源內風景人文以及農人相貌,無一不描寫得入木三分。

古語雲“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話說陶淵明罷官之後,隱於終南山。過著愜意的田園生活。於山山水水,花木草石,魚禽走獸都熟悉不過。再者陶淵明這種憤世嫉俗的性格。寫出一個美亦奇哉的世界也不足為怪,可是人又哪裏知道“桃花源”這地方確實存在呢?但桃花源不叫“桃花源”,卻也大相徑庭,叫做“桃華園”。處於終南山一山洞內,但那地方可不是村子,是一座秦代大商的後人的宅子。“漁人”自然也不是“漁人”而是靖節了。

.........

晴空澄碧,萬裏無雲。一黑發碧眼的小孩懶散地躺在荷塘邊的稻草山堆上,雙眼一眨也不眨地盯著天空,咀巴裏還嚼著稻穗。不時還有微風送到,吹起鄰家女孩的布裙,還時不時伴著“小混蛋”這樣的罵聲以及男孩們的壞笑聲。園中一片祥和。唯有這個男孩帶給了宅子一絲詭秘。他實在恬靜了,恬靜地像一個扭扭捏捏的小妮子。或許他不會說話,又或是他出身卑賤,主子不讓他與其他孩童玩耍,天生的賤骨頭會傳染的........可他若沒資格,那恐怕沒人有資格了。他是園主三十三個孩子中唯一一個男子。但也是最怪的。他的母親因為生他而難產,死了。產婆把他從他母親**中拉出來時,他半眯著眼睛,不哭不笑,產婆急了,她接生園中孩子三百多個,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不知是死沒死!?就打他屁股,打了二十多下,屁股都打腫了,淚卻沒見一滴。產婆抱著他,拖著木鞋走出小木屋,做沮喪狀,抽噎道:“老爺,死了。”

“死了,誰死了?!芸兒?孩子!?”

“都死了,芸兒還有孩.....”產婆壓低了聲音,像蚊子叫一樣。

“什麼。”園主從竹椅上‘咕嚕’一聲彈了起來。像個圓球一樣滾進了小木屋,待得過了半響,手中抱著一具女屍板著臉孔走了出來。

“產婆,”園主喝道,唇上的胡子也隨著臉動了動。

“朱園主,啥事啊?”產婆問道。

——“那懷中的嬰兒是男是女?”

——“回大人的話,是個崽兒。”

園主雙膝一軟,身子前撲,對天大吼道:“天啊,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你要絕我老朱家的後啊.......”呻吟到了最後,已近幾近哀鳴“為什麼還要傷我的芸兒,你說為什麼?為什麼?”

說罷,天空一道響雷,映亮了他的半邊臉,而此時孩子的眼睛也忽然睜開,產婆低頭一看,碰巧與孩子的眼睛對上,那藍色充滿靈異的眸子直勾勾地盯著她的臉。產婆早就以為嬰兒死了,但這麼久身體卻像活人一樣溫熱。產婆隻奈於這是園主的嬰兒,不敢發作。可這具“屍體”竟然對著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