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友
舊世道,陳州城有不少專業刺客,多是些武藝高強、智謀超群的人物。江湖上,刺客分兩種:一種為“黑刺”——隻要有人給錢,殺人不論青紅皂白;一種為“官刺”——專殺官府追捕的政治要犯、江洋大盜或其他非殺不可的人物。往往是先貼出畫像,然後揚言懸賞多少多少銀兩。刺客懷揣畫像,四處尋覓,得之首級,到官府領賞錢。
城南尚武街有個叫仇英的人,就是遠近聞名的“官刺”。
據傳仇英上無兄下無妹,五歲成孤兒,六歲隨舅父習武,練得一身好武藝。尤其輕功,堪稱一絕。飛簷走壁,如履平地。
因為仇英有了名聲,所以官府每逢遇到難以捉拿歸案的罪犯,多請他去行刺。
這一年,陳州城東出了一個大盜,名叫蓋天。蓋天為“孤賊”,行竊從不與人搭夥,多是獨來獨往。這種人膽大包天,行動詭秘,且又多是極難對付的人物。蓋天也曾被官府捉拿過幾回,皆因看管不嚴又讓其逃之夭夭。上麵公文早已下達,說蓋天專盜官府,死有餘辜。陳州知府請來仇英,出銀千兩,要他為官除害。仇英見過蓋天,不需畫像,便攜劍出發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明察暗訪,仇英終於摸清了蓋天的蹤跡。原來這蓋天極狡猾,他深知官府正四處捉拿他,許多人決不會想到他竟敢在家中過夜。蓋天利用眾人之錯覺,可謂是在“敵人眼皮底下”打鼾了。一日深夜,蓋天作案後消失在夜色裏。仇英緊緊追趕,到了一個小村落,隻見蓋天進了一個破落小院。
仇英知道這是蓋天的家,便飛身過牆,匿在暗處。小院兒不大,三間破草屋一間小灶房。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好一會仇英才辨出方位。隻見蓋天待在屋前,久久不動。後來剛要進屋,又突然回頭,警惕四望,見無可疑之處,才開門走進房內。仇英正欲前移,突聽房門又開,那蓋天執劍而出,東跳西蹦,如遇勁敵。仇英倒吸涼氣,心想這蓋天果真非尋常之輩。
過了一時,蓋天像是穩定了驚慌,悄然進屋。仇英見時機成熟,飛一般貼在了門口處,故意弄出了響動。那蓋天像是在門後專候,“忽”地開了房門,利劍猛然出擊,接著湧出一團黑影。仇英認為是蓋天揮劍而出,正欲行刺,又怕中了蓋天的奸計。正在遲疑瞬間,不料蓋天從窗戶裏穿出。仇英急中生智,悄然臥倒在那團黑物上。
蓋天四下尋覓,竟沒發現仇英。仇英貼在蓋天扔出的被褥上,大氣不出,伺機殺戮。果然,那蓋天見無動靜,就要抱回被褥進屋的當兒,仇英揮臂出劍,旋下了蓋天的腦袋。
熱腥的氣息使仇英蹙了一下眉頭,他急忙取出包單,包了蓋天首級,正欲出走,突然聽得室內有人叫“天兒”。順音望去,原來是一位老太婆,顫顫抖抖地從裏間摸了出來,口中輕聲呼喚著“天兒”,雙手如摸象般朝前探著路。
仇英心想這大概就是蓋天的盲母了!他怔然片刻,急忙放了包單,輕輕拉開蓋天的屍體,然後開門,點燃了蠟燭。
蓋天的母親聽到響動,問道:“天兒,你又做事了?”
仇英不敢吭,打開蓋天帶回的包兒,內裏除去金銀之外,竟還有幾個熱包子。仇英走上去,把包子遞給了老太婆。老太婆接過包子,狼吞虎咽地吃了,又斥問兒子道:“你幾回發誓洗手不幹,為何又幹了?”說話間,老太婆的麵部嚴肅如冰。
仇英仍是不敢搭話。
“你說?!”老太婆抖抖地看著“兒子”,嚴厲地追問。
仇英覺得很心酸,好一時才說:“大娘,我是蓋天的朋友!蓋天出了遠門,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他讓我來照料您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