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勢撼蒼穹(2 / 3)

嚴光聽到劉秀回答,繼而笑道:“我等大師兄這句話已經許久。我,元,華三人潛伏中原多年,為的便是這一時刻!”

劉秀愧疚道:“是我當初年少氣盛,不懂師弟們的心,以致如今這個局麵。”

“同出一門,何須言罪。我等當同仇敵愾,共赴疆場,為師兄奪得天下!”嚴光語氣激昂,但嚴光也非無腦之人,自能審時度勢,故而又道:“我們如今稱帝,會不會招來多方仇視,平白招惹諸雄。”

劉秀搖頭道:“現在天下勢力能登上台麵的,不出五指,其中以巴蜀白帝尤為強大。其次為琅琊樊崇。再次則是更始帝,若劉玄不曾除去王氏兄弟,那麼他還可與白帝相較,如今已是落得下乘。末次,便是躲到邊疆的新朝殘部,邊疆乃虎賁軍主場,非精兵強將不可輕戰。

這些勢力明裏暗裏都有衝突,我趁此稱帝,各方製衡,無人會管,此番乃是天時地利人和。”

數日間,劉秀已布好所有事宜,於河北鄗南千秋亭正式登基稱帝。此事瞬息傳揚而出,多方勢力無人不知!

…………

琅琊。

將軍府。

樊崇坐於上座,與下方之人交談甚密,你道下方何人?正是從長安出逃的王匡,王匡出逃之後,尋思出路,這才發覺天下鮮有安身之所。於是投靠結怨最少的樊崇,而樊崇性情闊氣,胸襟寬廣,自然不予為難,而後王匡便在樊崇麾下效命。

“如今局勢成熟,劉秀都登基稱帝,我等亦當擁立一位劉氏子弟,稱帝用以割據天下。”王匡獻策道。

樊崇似有意似無意,開口道:“莫不是再出反客為主的劉聖公吧!”

王匡眼神諱莫,不知喜怒,平淡回答:“主公神武,應當不會讓此等事情發生。”

樊崇聽後,笑道:“不錯!我怎會讓此等事情發生於我身上。正好我手下有位劉氏子弟,性情軟弱,利於掌控。”

有王匡協助,所以稱帝事宜的準備都十分順利,不日,便擁立劉盆子為帝,世稱“建世政權”。

…………

長安皇宮。

兩方稱帝,公然與更始帝決裂,劉玄再是駑鈍,也已感受到危險。於是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然而樹倒猢猻散,大難臨頭各自飛,現在的局麵,劉氏宗族都已放棄劉玄,滿朝群臣誰還會犯傻?

樊崇為人積極,剛建立政權便揮軍西進,與劉玄開戰,劉玄眾叛親離,無一高手壓陣,然而赤眉軍高手如雲,久經沙場,高下立判,在赤眉軍強勢進攻下,綠林軍節節敗退。不久,劉玄被王匡絞死,更始王朝至此結束,樊崇於此戰中煞名遠揚,被尊為“赤王”。而劉秀則在赤眉與綠林餘部廝殺,相互削弱時坐收漁利。

劉秀登基伊始,就以與劉玄的強烈對比,出現在中原錯綜複雜的政治舞台上。建武元年六月,劉秀即位不久,便揮軍直下,包圍洛陽。

…………

洛陽城中。

朱鮪焦急地來回踱步,聲音顫抖地自語:“如今劉玄伏誅,我守這城池何用!可對方與我有宿怨,就算投降也是慘死道下場,該如何是好?可是不投降又能如何,漢軍如今強勢,投降與否,都是死路,那便誓死守城,這般或許還有活路。”

就在朱鮪將決心守城時,一道傳報聲忽然響起。那人道:“稟報將軍,漢軍已兵臨城下。但……”

“但是什麼!”朱鮪神情憂慮道。

“但是漢軍隻是包圍城池,卻不進攻。”

朱鮪疑惑道:“圍而不攻,劉秀到底要做什麼?”

朱鮪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趕往城牆,一探究竟。片刻,朱鮪便至城樓,漢軍營陣裏,忽有一人步出,身後緊隨數名將領,此等陣容照示著來人身份——“漢皇”劉秀。

劉秀駕坐於他獨有的青牛之上,看向城樓上的朱鮪,氣沉丹田,振聾發聵道:“朱鮪,我知你曾參與圍殺我兄長,現在劉玄垮台,你沒了後援補給,然而你卻遲遲不降,便是因為這個緣故吧!我劉秀乃高祖之後,如今入駐中原,不過是討回我應得之物。高祖曾以寬容仁慈攝服天下,秀某不才,願效法高祖之德,故今日隻要爾等投降,我劉秀便不予施罪。

朱鮪,隻要你能棄城投降,殺兄之仇可不予追究,秀某還知冤有頭債有主之理!”

此番攻心之計下,洛陽守將及朱鮪旋即沸騰,尤其是朱鮪,先後反差之大,使他不抵觸投降,反而樂意見到這種結果。而諸將領也紛紛計量,做出決定,選擇投降。就這般,劉秀逐鹿中原的第一戰完滿告捷,其後更是勢如破竹,一路十分順利,這皆是後話。

話說固守洛陽的朱鮪因與謀劃殺害劉演,在劉秀以黃河水起誓的保證不講仇的情況下,朱鮪率全體守城將土向劉秀投降。劉秀兵不血刃,占領洛陽城,拜朱鮪為平狄將軍,扶溝侯。劉秀旋即定都洛陽,入駐中原。

漢軍先後打敗高潮、重連、尤來、大槍、五幡等起義軍,威勢大躁,震撼蒼穹。幾欲超過白帝、赤王,基於此,世人便將劉秀封為“漢皇”,用以並稱三人。

然而,三方勢力爭相割據下,戰局已進入膠著狀態,三方大戰一觸即發!就在各方以為天下會有一段時間太平之際,大戰序幕卻就此拉響。而引起這場大戰的始作俑者便是王匡,曾經的綠林軍最高統領。

也是因為王匡,赤眉軍與漢軍的矛盾才會逐漸拉大,進入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兩軍之戰就此展開。

經過曠日持久的戰鬥,赤眉軍岌岌可危,旋即戰事進入尾聲。赤眉軍雖有百萬之眾,但當時所麵臨的形勢卻十分嚴峻。劉秀乘赤眉進攻長安之機,遣兵攻占洛陽,切斷了赤眉與東方的聯絡。南陽、漢中的更始殘餘勢力王常、劉嘉扼住了赤眉向東南發展的道路;西北有白帝麾下隗囂據天水、劉秀部將鄧禹據枸邑、新野,使赤眉軍無法向西北發展;加之關中屢遭戰亂,人民饑饉,地方豪強隱糧聚眾,堅壁抗拒。赤眉大軍實際上困處長安,四麵受敵,所以才在漢軍攻勢下節節敗退。

樊崇嚴格說隻算是個將才,非帝才,他的長項是作戰,非統禦萬象。故在這種形勢下,赤眉軍未能采取任何積極措施,反而論功爭賞,以至在推翻更始帝劉玄僅四個月後,因糧食補給困難,不得不暫棄長安,向隴右就食。建武二年九月,樊崇攻擊白帝疆域,遭至慘痛後果,敗於成家軍,杜陵之戰戰敗後,樊崇回軍再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