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央電視台關於牛奶業聯合問題的報道,說牛奶生產企業由於競爭太激烈連續虧損,所以決定今後不再以任何方式搞惡性競爭,通過大家保持相對一致的價格,來提高企業的利潤。
這讓我想起了三個中國市場上著名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十多年前的多次彩電聯盟。這個故事相信大多數人已經聽說過,並且知道了結局。結果就是盡管每次大家都信誓旦旦地保證價格一致,但最後每次價格聯盟都以失敗而告終。
第二個故事是現在的豬肉漲價。中國的豬肉價格2007年達到了曆史的最高峰,並且漲價還在繼續。盡管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但見效甚微。而在2006年同一時期,中國的豬肉價格跌落到曆史最低穀,也是曆史最低水平。
第三個故事是兩個月前奶農殺牛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更像2006年養豬戶殺豬故事的翻版。
談這三個故事,其實是想說明以下三點。
①市場有自身的運行規律,一般呈周期性運轉。市場中“看不見的手”的規律無時無刻不在市場中發揮作用,如果企業能夠抓住並合理地運用這個規律,就能位居同行企業的前列。
②外界的手段可以影響這個規律,但不能改變它。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手段來改變市場競爭的環境,但那隻是暫時的,不能長久使用。
③企業價格聯盟必然要失敗。失敗的原因可以用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納什均衡原理來解釋。對企業來說,如果所有企業都能保持一致的價格並嚴格控製產能的話,那當然對企業有利。但事實是,如果有一家企業違背諾言而采取降價措施,他將成為這個聯盟中受益最大的企業,而且違背諾言的成本又不是太大。然而違背諾言的獲利企業卻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他的降價行為引起聯盟中多家企業的連鎖反應,隨即導致整個聯盟立刻土崩瓦解。
好像這些故事與企業終端不競爭關係不大,其實不然,這些故事恰恰是本書的核心、是終端不競爭理論的精髓。如果企業掌握了這些理論,就該知道如何掌握這種規律及如何利用這種規律,在終端開發中如何采取措施避免終端競爭中的失誤,如何真正避開終端競爭,更不會采取所謂的沒有任何保障的行業聯盟去避免終端競爭了。
本書的出版首先要感謝三眼國際創意文化傳播機構的大力支持,另外,在本書的撰寫中,還得到了許多企業與個人的幫助,這裏也要對他們表示感謝,尤其還要感謝我的同事和朋友劉小東、連波、倪龍俠、白潔、王琳、陳小宇、宋蓮華、馮濤、李研華、王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