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從痰論治(摘要)
腫瘤的病機多與氣滯血瘀,熱毒內蘊,痰瘀聚結有關。治療也多以活血化瘀,軟堅化結,清熱解毒等為主。筆者受“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的啟發,提出了腫瘤從痰論治的方法,自擬“祛痰除瘤湯”。主要藥物有浙貝母、南星、半夏、全瓜蔞、葶藶子等,並根據各種兼證隨證加減。經過對17例患者的初步小結,總有效率達到88.23%。
癌症辨痰的依據,除了舌脈外,在確診為腫瘤後即使舌脈不俱備痰象時,也不妨從痰論治。在治療過程中,始終要抓住痰這-主要矛盾,同時也要注重兼證情況,方能事半功倍。
腫瘤血證論治(摘要)
惡性腫瘤常伴有出血的症狀,如咳血、嘔血、便血、尿血、衄血等。此均為腫瘤血證範疇。依據腫瘤血證的特點,邪正搏結,根深蒂固;陰陽失調,氣血以並;氣機逆亂,升降失常。故而在血證辨證論治過程中,以止血、消瘀、寧血、補血與祛邪有機的結合,以達到邪去正存的目的。
出血量多者,屬急證範疇,故需中西結合治療,以求補氣止血防厥脫。止血以使氣和血寧,消瘀以讓新血歸經,寧血以防複萌出血,補血以求血絡得寧。從而達到滋柔氣平,血有所載之目的。在治療腫瘤血證過程中,還必須止血與祛邪相結合。腫瘤血證總由邪實盤踞,正氣耗損為由。邪不去則正不安。故在止血的同時,在祛邪不傷正的原則基礎上,給予抗腫瘤藥物治療,以使邪去血脈得安。
調理脾胃法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摘要)
運用調理脾胃法治療腫瘤,對改善臨床症狀,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命有一定作用。據現代藥理研究,大多數健脾藥有增強機體免疫機能作用。調理脾胃所改善的症狀,多數是患者當時的突出症狀。筆者針對這些症狀,應用調理脾胃法,分別是用健脾益氣、健脾去濕、補中益氣、補養胃陰和補脾生血法治療,往往比單純用西藥或中藥單方驗方效果好。尤其是晚期癌腫,通過調理脾胃,食納增加,存活的時間延長。這說明“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中醫理論是具有實踐意義的。在運用調理脾胃法的過程中,立足於“調”,不一定要用大量的補藥。對於納差的患者,若一味呆補,反致腹脹。正因為是“調”,服藥後觀察療效不能急於求成。如無特殊反應,要耐心觀察,處方要相對固定,不可輕易更換。既然是“調”,苦寒傷胃之品,也不相宜。
扶正固本法在肺癌、肝癌治療中的應用(摘要》
我科自1993年初至1995年末對住院的193例肺癌、肝癌患者,在施行放療、化療、介入治療的同時采用中醫扶正固本的方法進行治療,臨床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193例肺癌、肝癌病人全部為原發病,其診斷均按《中國惡性腫瘤診治規範》進行確診。其中肺癌108例,男性93例、女性15例;肝癌85例,男性77例、女性8例。肺癌最大年齡69歲,最小年齡3g,中位年齡53歲;肝癌最大年齡57歲,最小年齡44歲,中位年齡50歲。
中藥外敷治療鼻咽癌放療後下頜關節障礙舉隅(摘要)
鼻咽癌放療後,下頜關節活動受限是臨床上常見的放射性損傷之一。主要表現為下頜關節活動受限,張口困難,並伴有麵部及上頸部皮膚彈性差,口腔、鼻腔幹燥。我們采用當歸、紅花、桃仁、赤芍、川芎、丹參、乳香、沒藥等10餘味中藥組成的自擬活血化瘀散外敷下頜關節處,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鼻咽癌放療後,下頜關節組織出現放射性損傷,使微細脈管的管壁變性、壞死,軟組織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放射線使唾液腺細胞損壞而出現症狀。中醫認為,主要是微細脈管的損傷,使血絡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瘀血阻滯,肌膚組織失養則肌膚甲錯.脈絡硬化而出現下頜關節活動受限。氣滯血瘀,氣滯則不能敷布津液,則口、鼻腔失潤而幹燥。
中藥外敷放療後鼻咽癌患者下頜關節,上述症狀均有明顯的好轉,說明因放射線損傷造成的微細脈管的管壁變化、壞死、軟組織的損傷在逐漸恢複。因此活血化瘀中藥外敷治療鼻咽癌放療後下頜關節活動受限、口腔幹燥等伴發症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益氣健脾法治療腫瘤放化療毒副反應(摘要)
作者認為經過放化療的腫瘤患者所出現的毒副反應,從中醫辨證,常表現為脾氣虛,故治宜益氣健脾,以調節髒腑、氣血陰陽的失調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欲,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益氣健脾法不失為治療腫瘤放化療毒副反應的一種好法。
養正除積法在腫瘤治療中的運用(摘要)
養正除積療法,是根據前人總結的“壯人無疾,虛則有之”,和因虛致癌或因癌致虛的理論,在治法上提倡扶正以祛邪的治則。通過中醫的扶正,來保存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以期達到養正除積的治療目的。
但中醫的養正,必須從整體出發,認真辨其體內陰陽、氣血的孰盛孰衰,分別采用補氣為主,補血為主,補陰為主或是補陽為主。對腫瘤的治療除了調整全身氣血、陰陽和根據各髒腑的功能特點進行辨證施治外,更重要的調整脾腎,顧護胃氣。以顧護先天,保護後天,保存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同時強調在注重扶正的基礎上,也要處理好與除積的關係,並計對不同部位的腫瘤選加相應的抗癌藥,以利於機體戰勝腫瘤,有利於發揮抗癌中藥的作用。
治癌心得(摘要)
對化療副作用的治療①對化療所致頑固嘔吐以自擬止吐湯治療49例,服藥1~2劑,止吐44例,嘔吐減少1/2以上的4例,與國內外推崇的“樞複寧”比較療效無差異,但止吐湯無任何副作用;②對化療所致肝功能損害以自擬戊己飲3號治療38例,三月內肝功恢複18例,明顯改善15例總有效率86.8%,優於齊墩果酸對照組。實驗研究證實戊己飲3號對14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對術後並發症的治療對食管癌、賁門癌術後厭食和腹瀉,以戊己飲1號和2號方分別治療觀察31列和43例,戊己飲1號顯效率71%,總有效率的21%;戊己飲2號治愈顯效率61%,總有效率69%。兩方療效與西藥治療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優於西藥治療。文中還對食管癌、賁門癌術後厭食和腹瀉的病機立法組方提出看法。對癌症術後的康複治療提出3點注意事項並以典型病例顯示了中醫治療的療效及優點。
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主要針對消化道腫瘤研製了“金仙液”,通過47例癌症治療,取得較好療效。其中17例食管癌治療後者1例,者10例,8者6例。實驗研究證實該方有抗突變作用。
中草藥治癌淺說
筆者從醫近40年,致力鑽研中醫和中藥的配製。自1977年以來,對各種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治療方法,並研製出一種之有中草藥係列製劑:複方五爪龍注射液和口服液。通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對腫瘤的治療不能單一的以毒攻毒。因為癌是人的自身調節失調,造成身體某個部位的細胞組織產生異變,形成失控性的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就形成腫瘤。根據這個觀點,筆者主要采用中草藥來調節病人機體平衡,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造成癌細胞無法生存的環境,使腫瘤在藥物作用下自然壞死消失。
通過近20年的實踐證明,經用中草藥治愈的病人至今未見複發和轉移。20年前治療的第一個病人至今健在。由此證明,中草藥治療癌症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中晚期肝癌3治則(摘要)
肝癌治療十分棘手,到了晚期,不宜再使用攻伐性藥物,而應注意整體觀及辨證論治,依不同病況分別處理。
筆者所擬3治則是:補氣健脾,清熱解毒,滋陰柔肝。氣虛型氣虛食少,須扶正祛邪,用異功散等方藥,預後較好。
實熱型熱毒壅盛,須清熱解毒,用龍膽再肝湯等方藥,預後多不良。
陰虛型津液虧損,須滋水涵木,用六味地黃丸等方藥,有一定療效。
固本鏟癌法在惡性腫瘤術後治療中的應用(摘要)
近10幾年來,筆者采用固本鏟癌法對40餘例胃癌、肝癌、肺癌、腸癌、甲狀腺癌等術後治療,收到滿意療效。
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後往往遺有殘餘癌細胞,所以要根據病情和手術情況進行化療。化療藥物雖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殺滅、抑製作用,但同也破壞了人體正常細胞,損傷人體元氣,嚴重者使化療被迫中止,並造成機體抗癌能力下降,導致癌症的複發、轉移。祖國醫學認為,人之元氣為生命之本,元氣虛衰則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是癌症發病的內因,而殘餘癌細胞的轉移、擴散無不通過內因而完成。筆砉經多年實踐,體會到癌腫切除術後的中醫藥治療,應從培脾固本著手,配合抗癌解毒,故名固本鏟癌法。其基本方由黃芪、太子參、當歸、茯苓、白術、莪術、白芍、淮山藥、黃精、蛇舌草、半枝蓮、浙貝母、丹參、香附等藥組成,臨床根據不同癌症、具體病情和患者素質而靈活加減運用。實踐證明,固本鏟癌法對癌症術後的治療既可資助元氣、提高機體免疫力、維護脾胃運化機能和維持必要的化療,又能穩定病灶,防止殘餘癌細胞的轉移、擴散,對於中晚期癌症病人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