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其他(三)(1 / 3)

食道癌治療體會

癌症類疾病,治療殊屬不易。但積極而正確的治療,常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質量,延長生存期。筆者在臨床中治療食道癌,常遵循“通關為關鍵,辨證為基礎。

1通關為關鍵

食道癌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食物咽下困難,甚至流汁亦難咽下。患者由於長期不能進食,自然會出現營養不良,極度消瘦、失水,終至衰竭而死。患者就醫,迫切希望臨床醫生能解決食道梗阻的問題。解決了食道梗阻,不僅是解決一個症狀,更主要的是患者能樹立同疾病鬥爭的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在臨床中發現,食道癌梗阻主要由兩個方麵的原因引起,一是脾胃氣虛,衝氣上逆所致,另是腫瘤占位,阻塞食道,食物通過受阻。前賢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論此證曰:“係中氣衰弱,不能撐懸賁門,以致賁門縮如藕孔,痰涎遂易於壅滯,因痰涎壅滯衝氣易於上衝,所以不能受食。”此說雖不全麵,卻也說明脾胃氣虛,導致了衝氣上逆而產生噎膈之證。治療脾胃氣虛所致梗阻,常用張錫純的參赭培氣湯加味:黨參20g、天門冬12g、生代赭石24g、生半夏10g、肉蓯蓉12g、知母15g、當歸身10g、參三七9g,韭菜汁適量兌入煎好的溫度適宜的藥液中,頻飲。腫瘤日益增大,食道日見狹窄,食物通過受阻,治當消瘤通關,用自擬的抗癌化瘤丸一號:壁虎、水蛭、全蟲、蜈蚣、代赭石、硇砂、威靈仙、仙鶴草,前6味藥分別研為細末,後兩味藥用水浸膏,然後煉蜜為丸,每丸重1g,口中含化,不拘時服。

2辨證為基礎

辨證施治是祖國醫學的基本特征,中醫中藥治療腫瘤同樣離不開辨證施治。不同的腫瘤患者,會屬於不同的證候。即使是同一患者,疾病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也會表現為不同的證候。臨床所見,食道癌可分以下幾種證型:

痰氣交阻型吞咽梗塞,胸膈痞滿,胸悶胸痛,脅肋脹痛,呃逆噯氣,泛吐白色痰涎.病情常隨情緒變化而增減,舌苔白膩,脈弦滑。此型多見於食道癌早期。治宜疏肝理氣,痰降逆。常用旋複代赭石湯合逍遙散加減:旋複花、生代赭石、生半夏、黨參、香附、木香、鬱金、柴胡、白芍、甘草、茯苓、枳殼、全瓜蔞、威靈仙、生南星、仙鶴草。

痰瘀互結型飲食難下,食入即吐,泛嘔粘液,吐出物如赤豆汁,胸背疼痛,痛處固定不移,舌有紫點、紫斑,舌下脈呈紫色,苔薄膩,脈細澀。治宜活血化瘀,化痰軟堅。方用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加減:桃仁、紅花、赤芍、當歸、丹參、生半夏、陳皮、茯苓、枳殼、鬱金、炮山甲、參三七、全瓜蔞、威靈仙、生南星、仙鶴草、薏苡仁。

津虧熱結型飲食格拒不下,入而複出,形體消瘦,胸背灼痛,口幹咽燥,五心煩熱.大便幹結,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數。治當清熱解毒,養陰潤燥。方用滋陰降火湯加減:黃連、生地、當歸、麥門冬、天門冬、北條參、知母、梔子、半枝琿、玄參、肉蓯蓉、白花蛇舌草、威靈仙、生南星、仙鶴草。

氣陰兩虛型水飲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形體日見消瘦,乏力氣短,畏寒肢冷,麵色觥白,麵浮肢腫,舌質淡紫,苔白滑,脈細弱。治當溫補脾腎,滋陰養血。方用十全大補湯合濟生腎氣丸加減:紅人參、炙黃芪、炒白術、熟地黃、淮山藥、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肉桂、枸杞、淡附片、紫河車、大棗、生薑、生南星、生半夏、威靈仙。

3扶正為根本

《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揭示了人體正常與發病的最根本原因。“正氣存內”,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運行有序,抗病力強,能有效地抵禦病邪的侵襲,疾病就不易發生。否則,正氣內虛,機體功能衰弱,容易遭受病邪的侵襲,疾病就容易發生。即是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癌症的形成與發展變化,同其他疾病一樣,必先正氣虛於內,外邪之毒乘虛入內,客於機體,進而侵犯五髒六腑,致使髒腑氣機不暢,氣血津液不能正常地運行,互相交積,日積月累,癌腫乃成。現代醫學亦認由於機體的防禦能力弱,生活環境中的致癌物質進入人體後,不能及時有效地消除、排泄,使之在機體內生長、發展,最後形成癌症。臨床中所見,癌症患者隨著疾病的發展,正氣越來越弱,而正氣越虛,癌腫的發展就更快,正邪相爭,正勝則邪退,正虛則邪進。如果治療時不注意扶正,盲目攻伐,奪其正氣,反而欲速則不達,隻會加速死亡。因此,治療食道癌如此,治療其他的癌症同樣是這樣,扶正固本是根本大法,應貫穿於治療過程的始終。

而扶正固本又以健脾益氣為主。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主統血,主四肢肌肉。人得穀氣則生,失穀氣則亡。水穀入胃,由脾運化,吸取其精微,輸送全身,以維持機體的生理需要,亦能運化水濕,濕濁之氣得以排泄。脾氣健運,營養物質得以吸收,濕濁得化,血循常道,全身肌肉及四肢得到濡養,氣機暢旺,病邪由何而入?病邪即使進入機體,亦能及時有效地遭到抵禦。健脾即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治療食道癌,臨床上常選用:黨參、生曬參、太子參、炒白術、黃芪、茯苓、薏苡仁、紅棗、炙甘草等健脾益氣藥,及地黃、枸杞、何首烏、當歸、麥門冬、北條參等補陰補血藥。並根據病情的需要,靈活地選用其他的補益藥物。

4治瘤為輔導

癌瘤雖是病理產物,但反過來又可成為致病因素。癌瘤占位,勢必影響機體氣機的運行,氣機不暢,氣血津液交互為患,病情更見嚴重。患病初期,正氣虛弱是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一旦腫瘤形成,邪實則上升為主要矛盾,而正氣虛弱則退步為次要矛盾。可見,正虛邪實既相鬥爭,又相統一。腫瘤是一種因虛致病、因虛致實、本虛標實的疾病。本虛是全身性的,標實即腫塊是局部性的。所以,臨床中在治療時,既要重視扶正固本,但又不可忘記瘤體的治療。因為本虛能致標實,標實亦可導致本虛,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廢。若單純強調扶正固本,而忽視了治癌的作用,其結果輕則姑息養奸,失去了攻癌的機會,重則因片麵扶正,反而助長了邪氣,促使腫瘤組織的生長,使邪氣更盛。扶正隻是為了達到治癌而使用的方法,為治癌而創造條件,治癌才是目的。

筆者在臨床中治療食道癌,攻癌首先選用抗癌化瘤丸一號,每日15~20g,含化。並在辨證用藥的基礎方中伍入有抗癌作用的藥物如生南星、薏苡仁、威靈仙、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穿等。淺談癌症術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王永亮“30054四川省重慶市巴南區中西結合醫院)

各種癌症術後的治療為醫患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術後的放射治療和化療,其療效是肯定的,但也存在較嚴重的毒副作用。而用中醫藥辨治癌症術後病人,對尚能堅持放、化療者,可以減少放射線和化學藥物對骨髓的抑製作用,減輕消化道反應,降低對心肌及神經係統的毒副作用,使放化療得以堅持進行;對不能承受放化療的患,則可配合營養支持治療延長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質量。

對放射線和化學藥物的耐受性是因人而異的,其毒性反應有的可能很大,有的卻很輕微。筆者在臨床上還觀察到,毒性反應與抗癌效果幾乎成反比,毒性反應愈大,抗癌效果愈差;毒性反應愈小,效果反而更好。當然這與使用劑量大小也有一定關係。所以,用中西結合治療,用中藥配合小劑量化療,不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中都是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用小劑量化療西藥,使其幹擾腫瘤細胞的內在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或某些時期抑製癌細胞的有絲分裂,或改變其新陳代謝,使其不能繼續增殖或減緩增殖。而這種小劑量又不致損傷機體。同時配合中藥扶正固本,增強機體內部係統調節,增強免疫機能,從而提高機體對癌的抗衡能力,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使用中藥要堅持辨證施治。筆者多年的體會是,雖然癌症病人之“本”在於癌,攻癌使用化痰軟堅、散瘀消結、清熱解毒等基本大法時,切不可忽視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而脾胃又是人體這個有機整體的後天之本。所以對癌症術後病人的繼續治療中,要特別重視調補脾胃。具體運用時,用牡蠣、昆布、海藻等化痰軟堅散結;全瓜蔞、僵蠶、山慈菇化痰散結、解毒消腫;取穿山甲之性善走竄以消腫攻堅;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清熱解毒、消腫利水等等。再如斑蝥、莪術、冬淩草、黛、腫節風、香葉天竺葵、大蒜、藤黃、西豆根、豬苳、鴉膽子、美登木等有抗癌作用的藥物可隨症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