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沉靜的馬化騰也總有高調的時候,比如進軍門戶時。事實上,在門戶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是王雷雷、丁磊、周鴻禕、馬化騰、楊元慶都嚐試過的事情。在過去六七年中,他們無一不想在流量上取新浪和搜狐而代之,但都沒有做到。而馬化騰則高調宣布:我們會進入門戶前三,前三中有一家會是新浪,另一家我不知道是誰。與之競爭的都是中國IT界最厲害的角色,不過最後馬化騰真的成功了。
馬化騰為人儒雅,但不要因為這樣就小瞧了他,事實上,馬化騰身上從不缺少稱霸天下之氣和勃勃的野心。騰訊進軍門戶的時候,開董事會時除馬化騰之外其他人都反對,理由是太多人失敗了,有風險,而且騰訊本身也缺乏人才儲備和相關傳統。馬化騰說服各位董事和總經理辦公室成員的理由很簡單:騰訊的核心價值是用戶,騰訊必須做一個用戶黏性超強的平台,把這些用戶盡可能黏住,產生相互關聯,因此必須上門戶。聽完馬化騰的這段闡述後,大家在那一瞬間讀到了馬化騰身上的霸氣和野心。於是,最後的結果是全票同意。
可見,馬化騰的心氣頗高。至少,他不滿足於龐大的QQ用戶群帶來的無線收入,不沉醉於虛擬交易服務帶來的創新性收入,不沉迷於休閑遊戲市場的絕對老大和在大中型遊戲市場的攻城略地,也不擔心在門戶和在線拍賣方麵樹立更多的對手。這些都不是一般的企業領導者可以做到的。
幸運的“宅男”
曾經,因為馬化騰不善交際,整天隻喜歡一個人坐在電腦前,於是有人暗地裏叫他“宅男”。其實,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在性格上的確是一個沉穩、儒雅的人,但卻一點也不“宅”!
事實上,馬化騰隻有在麵對媒體鏡頭時,會略感緊張。真實的馬化騰一旦離開鏡頭,便會漸漸放鬆,侃侃而談,話語犀利、精確而到位,而且不時蹦出很多新想法。神情從開始的冷峻繼而變得有些眉飛色舞,說到興奮之時,他甚至會出人意料地“叭”地一拍大腿!那神情就像一個發現了好玩意,並向周圍人起勁推銷的大男孩。
在中國互聯網產業高歌猛進、跌宕起伏的十年曆史裏,那位曾經年少靦腆的潮州兒郎,在歲月的洗禮中恍惚遠去,時光的意義並不完全在於長短、縱深與廣袤甚至濃度,而是看能否在時代的巨輪下經得起沉澱與推敲。
從深圳中學到深圳大學,從當年潤迅最年輕的部門主管到創業並上市,馬化騰始終沒有離開過深圳,不像幾起幾落的史玉柱,也不像全國各地到處奔走最後落戶老家的馬雲,他的成功道路似乎一直很平坦。他很謙虛地說,其實自己並不是特別聰明的人,隻不過機遇特別好而已。
馬化騰並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在他看來機遇很重要,他有團隊、有公司的股份結構和投資者的合理搭配,這是很重要的。同時,時代的因素也非常重要,很多機遇是外界賦予的。
首先是互聯網的機遇,馬化騰剛開始做網絡的時候,中國網民才300萬,當初還不到現在的零頭。其次,雖然那時候的投資環境沒有現在這麼好,但幸運的是馬化騰遇上了第一屆高交會,當時很多投資者都在關注深圳,這個契機給了馬化騰融資的機會。最後,馬化騰可以說是具備天時地利。他起步時以技術研發為主,得益於原來深圳的高科技定位,像華為和中興都在深圳,使得深圳做計算機研發的人才很豐富。這至少讓馬化騰不愁找不到人才。因為做技術,沒有什麼比人才更重要了。
馬化騰說自己隻是比較幸運,那麼,幸運又是什麼呢?
當年,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初具規模,幾個在未來互聯網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年輕人從校園邁向了社會,走向了這個神奇的產業。
1993年,那是一個PC機從386邁向486的年份,就在這一年,網易創始人丁磊畢業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並就職於寧波電信局;幾乎同時,在南方的另一個城市,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係;1993年底,眾所周知的新浪網前身——四通利方公司成立,王誌東初見端倪;張朝陽也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回國;馬雲還是西湖邊手執教鞭的英文老師;李彥宏在美國讀書尚未畢業;即使是楊致遠的雅虎,也僅僅還在醞釀萌芽的狀態。這一切,都為馬化騰提供了騰飛的契機。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件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件的開發。1994年,馬化騰入股市,之後將10萬元炒到幾倍的數字,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同年,楊致遠創辦雅虎,粉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