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二)(3 / 3)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細小圓柱形。表麵黃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數縱棱線及溝紋,先端收縮成細喙狀,頂部擴展成灰白色圓環,果皮薄。氣特異,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牛蒡子

【考點1】來源

菊科植物牛蒡的幹燥成熟果實。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倒長卵形,略扁,稍彎曲。表麵灰褐色或灰棕色,散有不規則紫黑色斑點,具縱脊5~8條。果皮堅硬,子葉2枚,肥厚,富油性。氣微,味苦,後微辛而稍麻舌。

薏苡仁★

【考點1】來源

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幹燥成熟種仁。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廣卵形或長橢圓形。表麵乳白色,光滑。基部較寬而微凹,中央有淡棕色點狀種臍。腹麵有1條深而寬的腹溝。質堅實,斷麵白色,有粉性。氣微,味甘淡。

【考點3】化學成分

①薏苡仁酯、薏苡素。②薏苡多糖。③蛋白質。④脂肪。⑤甾體化合物。⑥氨基酸。

【考點4】理化鑒別

本品以薏苡仁對照藥材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5】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無水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5.5%。

【考點6】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甘油三油酸酯不得少於0.50%。

檳榔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幹燥成熟種子。主產海南省。冬春果實成熟時采收,用水煮後幹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近圓錐形或扁圓球形。外表淡黃棕色至淡紅棕色,具斜向凹下的網狀淺溝紋,基底中央有一凹窩(珠孔),旁邊有一新月形或三角形疤痕(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麵呈棕白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氣微,味澀而微苦。

砂仁★★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薑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海南砂的幹燥成熟果實。陽春砂:主產於廣東省,以陽春、陽江最有名。綠殼砂:主產於雲南南部。海南砂:主產海南省。夏、秋間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或低溫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陽春砂、綠殼砂:呈卵圓形或橢圓形,具不明顯的三鈍棱。表麵棕褐色,密生短鈍軟刺。果皮薄而軟。種子團圓形或長圓形,具三鈍棱,白色隔膜將其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5~26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麵體,表麵棕紅色,外具膜質的假種皮;質堅硬。氣芳香濃烈,味辛涼、微苦。海南砂: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有明顯的三棱。表麵被片狀、分枝狀軟刺。種子團較小。氣味稍淡。

【考點3】顯微鑒別

陽春砂種子橫切麵①假種皮殘存。②種皮表皮細胞為1列厚壁細胞。③表皮下為1列含棕紅色的色素細胞。④油細胞層1列。⑤色素層為數列細胞。⑥內種皮為1列柵狀石細胞,內壁及側壁特厚,胞腔偏於上端,內含矽質塊。⑦外胚乳含澱粉粒、細小草酸鈣方晶。⑧內胚乳含糊粉粒。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主要為龍腦、右旋樟腦、醋酸龍腦酯、芳樟醇、橙花叔醇等。②皂苷。③黃酮類成分。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揮發油以醋酸龍腦酯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陽春砂、綠殼砂種子團含揮發油不得少於3.0%(ml/g);海南砂種子團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0%(ml/g)。

豆蔻★★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薑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幹燥成熟果實。按產地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白豆蔻:產於泰國、柬埔寨、越南、緬甸等。爪哇白豆蔻:產於印度尼西亞。10~12月間采收未完全成熟果實,曬幹或用硫黃熏,使果皮漂白。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原豆蔻:近球形,略具鈍三棱。表麵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兩端均具有淺棕黃色毛茸。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開裂。種子團3瓣,每瓣有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麵體。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印尼白蔻:個略小,表麵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種子瘦癟。氣味較弱。

【考點3】顯微鑒別

白豆蔻種子橫切麵除種皮表皮細胞下的色素層常為2列外,餘同陽春砂。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主要為1,8-桉油精、α-和β-蒎烯、右旋龍腦和樟腦等。②脂肪油。③皂苷。④澱粉。⑤蛋白質。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揮發油以桉油精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①原豆蔻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於4.0%(ml/g)。②用氣相色譜法測定,本品豆蔻仁含桉油精不得少於3.0%。

益智

【考點1】來源

薑科植物益智的幹燥成熟果實。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紡錘形或橢圓形,兩端稍尖。表麵棕色或灰棕色,有縱向斷續狀棱線13~20條。果皮薄而韌,與種子緊貼。種子團分3瓣,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略呈扁圓形不規則塊狀;表麵棕色或灰黃色,外被淡棕色假種皮;質硬。氣芳香特異,味辛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