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一)(3 / 3)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腎形,略扁。表麵黑色或黑褐色,具細微網狀皺紋。放大鏡下觀察,果實表麵凹凸不平。種子1枚,黃棕色,光滑,質堅硬。子葉2片,黃白色,富油質。氣微香,味辛、微苦。

【考點3】顯微鑒別

果實(中部)橫切麵①果皮波狀彎曲,凹陷處表皮下有眾多扁圓形壁內腺。②中果皮有草酸鈣小柱晶。③種皮外表皮為1列柵狀細胞,其內為1列啞鈴狀支持細胞。④色素細胞1列。⑤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與油滴。

果皮表麵製片①壁內腺類圓形,表皮細胞多達數十至數百個,周圍細胞輻射狀排列。②腺毛多呈梨形,腺柄短。③非腺毛頂端細胞特長。④氣孔平軸式。⑤草酸鈣小柱晶及小方晶。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②香豆素類:如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等。③黃酮類;補骨脂甲素、乙素等。④單萜酚類。⑤樹脂及豆甾醇等。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總量不得少於0.70%。

枳殼★★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未成熟果實。主產江西、四川、湖北、貴州等省。多係栽培。以江西清江、新幹最為聞名,商品習稱江枳殼,量大質優。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幹或低溫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半圓球形,翻口似盆狀。外表綠褐色或棕褐色,密被多數凹點狀油室及微隆起的皺紋,頂端有明顯的花柱基痕,基部有果柄痕。切麵中果皮黃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外側邊緣散有1~2列油點,瓤囊7~12~15瓣,汁囊幹縮。質堅硬,不易折斷。氣清香,味苦而後微酸。以外皮綠褐、果肉厚、質堅硬、香氣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①表皮外被角質層。②中果皮發達,外側有大型油室。③中果皮外側細胞散有較多草酸鈣斜方晶或棱晶;內側細胞排列極疏鬆,維管束縱橫散布。

粉末①果皮表皮氣孔近環式。②油室碎片。③草酸鈣結晶呈斜方形、多麵體形或類雙錐形。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主要為右旋檸檬烯、枸櫞醛等。②黃酮類,如橙皮苷、新橙皮苷、柚苷。③苦味成分:如苦橙苷。④尚含有升壓作用的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的乙醇提取液,加鹽酸2滴,鎂粉適量,水浴加熱數分鍾,溶液即現紅色(黃酮類反應)。

【考點6】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柚皮苷不得少於4.0%。

吳茱萸★★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幹燥將近成熟果實。主產貴州、廣西。8~10月果實呈茶綠色而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幹或低溫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略呈扁球形或五角狀扁球形。表麵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細小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有密生黃色毛茸的果柄。質硬脆。橫切麵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2粒。香氣濃烈,味辛辣、微苦。用水浸泡果實,有黏液滲出。以粒小、飽滿堅實、色綠、氣香濃烈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粉末①油室及油室碎片淡黃色。②草酸鈣簇晶較多。③腺毛多個細胞組成。④非腺毛由多個細胞組成。⑤石細胞。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主要為吳萸烯,為油的香氣成分。②生物堿類:有吳茱萸胺、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等。③吳茱萸苦素。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本品粉末加鹽酸溶液,用力振搖數分鍾。濾液加碘化汞鉀試液1滴,振搖後,生成黃白色沉澱。②本品以吳茱萸對照藥材與吳茱萸次堿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30.0%。

【考點7】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吳茱萸胺和吳茱萸次堿的總量不得少於0.15%。

巴豆★

【考點1】來源

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幹燥成熟果實。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卵圓形,具三棱。表麵黃色或稍深,粗糙,有6條縱線。剝開果皮後有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呈橢圓形或卵形,略扁,背麵隆起,外種皮黃棕色至暗棕色,一端有種臍,其上具細小突起的種阜,易脫落,另一端有圓點狀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1條隆起的種脊。外種皮薄而脆,內種皮呈白色薄膜,內胚乳肥厚,淡黃色,油質。子葉2片菲薄。氣微,味辛辣。有毒。

飲片巴豆霜:為淡黃色鬆散粉末。微具油膩氣,味辛辣。

【考點3】化學成分

種子含有:①脂肪油(巴豆油),油中尚含強刺激性(瀉下)和致癌成分,為巴豆醇的十多種雙酯類化合物。②蛋白質,包括一種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③巴豆苷。

【考點4】理化鑒別

本品以巴豆對照藥材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5】含量測定

采用重量法測定,本品含脂肪油不得少於22.0%。

酸棗仁★

【考點1】來源

鼠李科植物酸棗的幹燥成熟種子。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扁圓形或扁橢圓形。表麵紫紅色或紫褐色。一麵較平坦,中央有1條隆起的線紋,另一麵微隆起,邊緣略薄。種皮較脆。胚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或微苦。

【考點3】化學成分

①三萜皂苷,如酸棗仁皂苷。②三萜類:白樺脂酸、醇。③黃酮類。④維生素C、微量具有強烈刺激性的脂肪油、蛋白質、揮發油等。

【考點4】理化鑒別

本品以酸棗仁皂苷A和酸棗仁皂苷B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小茴香★★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傘形科植物茴香的幹燥成熟果實。主產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秋季果實初熟時,將全株割下,曬幹後,打下果實。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為雙懸果,呈長圓柱形,兩端稍尖。表麵黃綠色或淡黃色,頂端有柱基,基部有果柄。果實極易分離成兩個小分果。分果呈長橢圓形,背麵有5條微隆起的縱棱線,接合麵平坦,斷麵中心灰白色,有油性。氣香特異,味微甜、辛。以顆粒飽滿、色黃綠、香氣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分果橫切麵①外果皮外被角質層。②中果皮有6個油管,在背麵每二棱線間各有1個,在接合麵有兩個。棱線處有維管束。③內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④種皮細胞扁長。⑤內胚乳細胞多角形,含眾多糊粉粒,每個糊粉粒中含有草酸鈣小簇晶1個。

粉末①網紋細胞壁頗厚,木化,具卵圓形網狀壁孔。②油管碎片。③內果皮為鑲嵌狀細胞,5~8個狹長細胞為1組,以其長軸相互作不規則方向嵌列。④內胚乳細胞多角形,含多數糊粉粒,每個糊粉粒中含細小簇晶1個。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稱茴香油。②黃酮類:如槲皮素。③甾類化合物。④香豆素類:⑤脂肪油:含多種天然抗氧化劑。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茴香醛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