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是重要的一章 ,舉例要牢記。曆年出題分值占全書的8%左右。
在植物體中果實及種子是兩種不同的器官,但在商品藥材中常未嚴格區分。果實大多包含著種子,與種子一起入藥,如馬兜鈴、烏梅等;亦有隻用種子,如決明子、沙苑子;有的以果實貯存、銷售,臨用時再剝去果皮取出種子入藥,如巴豆、砂仁等。
第一節 果實類中藥的鑒定
一、藥用部位
【考點】果實類中藥的藥用部位
藥用部位為果實或果實(除種子外)的某一部分。多數采用完全成熟或將近成熟的果實:少數為幼果,如枳實;多數用完整的果實,如五味子;有的用果實的一部分,如陳皮、大腹皮係果皮,甜瓜蒂係果柄,柿蒂係宿萼,橘絡、絲瓜絡係維管束組織;有的用整個果穗,如桑葚。
二、性狀鑒定
【考點】形狀、顏色、表麵特征、氣、味
鑒定果實類中藥,應注意其形狀、大小、顏色、頂端、基部、表麵、質地、破斷麵及氣味等。果實的頂端一般有柱基或其他附屬物,下部有果柄或其脫落的痕跡;有的有宿存的花被,如地膚子。果實表麵大多幹縮而有皺紋,肉質果尤為明顯,如烏梅;果皮表麵常有特征,如梔子有光澤;蔓荊子具毛茸;陳皮、吳茱萸有凹下的油點;茴香、蛇床子等傘形科植物的果實,表麵具有隆起的肋線;使君子有縱直棱角。完整的果實,還應剖開果皮觀察內部的種子。
三、顯微鑒定
【考點】外果皮、中果皮及內果皮顯微鑒別特征
果皮可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及內果皮三部分:外果皮與葉的下表皮相當;中果皮與葉肉組織相當;內果皮與葉的上表皮相當。有的內果皮細胞全為石細胞,如胡椒。傘形科植物的內果皮,常為以5~8個狹長的薄壁細胞互相並列為一群,各群以斜角聯合呈鑲嵌狀,稱為鑲嵌細胞。
第二節 種子類中藥的鑒定
一、藥用部位
【考點】種子類中藥的藥用部位
藥用部位為種子、種子的一部分或種子的加工品。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種子,包括種皮和種仁兩部分;種仁又包括胚乳和胚。也有的用種子的一部分,如綠豆衣用種皮;肉豆蔻衣、龍眼肉用假種皮;肉豆蔻用除去種皮的種仁;蓮子心用胚;大豆黃卷用發了芽的種子。極少數為發酵加工品,如淡豆豉。
二、性狀鑒定
【考點】形狀、顏色、表麵特征、質地、斷麵、氣、味、水試
應注意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表麵紋理、種臍、合點和種脊的位置及形態、質地、縱橫剖麵以及氣味等。種子形狀大多呈圓球形、扁圓球形,少數呈線形、紡錘形。表麵常有各種特征,如蓖麻子帶有色澤鮮豔的花紋;馬錢子具毛茸;蓖麻子、巴豆有種阜等。剝去種皮可見種仁部分,如馬錢子具發達的胚乳;苦杏仁為無胚乳的種子,子葉常特別肥厚。胚大多直立,少數彎曲,如王不留行、菟絲子等。有的種子水浸後種皮顯黏液,如葶藶子;有的種子水浸後種皮呈龜裂狀,如牽牛子。
三、顯微鑒定
【考點】種皮、胚乳和胚的顯微鑒別特征
種子主要包括種皮、胚乳和胚三部分。顯微鑒別特征主要在種皮。
1.種皮種子通常隻有一種種皮,但有的有兩種(內外種皮)。種皮常由下列一種或數種組織組成。表皮層:多數由1列薄壁細胞組成。有的有特征,如白芥子充滿黏液質;青葙子含有色素;牽牛子的部分表皮細胞形成非腺毛;青葙子的表皮細胞為狹長的柵狀細胞。苦杏仁、桃仁散列著石細胞;天仙子全由石細胞組成。柵狀細胞層:有些表皮下方有柵狀細胞層,由1列或2~3列狹長的細胞排列而成,壁多木化增厚,如決明子;有的內壁和側壁增厚,而外壁菲薄,如白芥子。在柵狀細胞的外緣處,有時可見一條折光率較強的光輝帶,如牽牛子、菟絲子。色素層:除表皮層可含色素物質外,內層細胞或者內種皮細胞中也可含色素物質,如白豆蔻等。油細胞層:有的表皮層下有油細胞層,內貯揮發油,如白豆蔻、砂仁等。石細胞:除表皮有時為石細胞外,也有表皮的內層幾乎全為石細胞組成,如瓜蔞仁;或內種皮為石細胞層,如白豆蔻。營養層:為扁縮頹廢的薄層。有的尚包括一層含糊粉粒的細胞。
2.胚乳通常由貯藏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的薄壁細胞組成,有時含澱粉粒。大多數種子具內胚乳。有時含草酸鈣結晶;有時糊粉粒中有小簇晶存在,如茴香。少數種子有發達的外胚乳。也有少數種子的種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層不規則地伸入內胚乳中,形成錯入組織,如檳榔;也有為外胚乳伸入內胚乳中而形成的錯入組織,如肉豆蔻。
3.胚胚是種子中未發育的幼體,包括胚根、胚莖、胚芽及子葉四部分。
注意:在植物器官中隻有種子含有糊粉粒。它是種子中貯藏的顆粒狀蛋白質,在中藥鑒定中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 常用果實及種子類中藥
五味子★★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幹燥成熟果實,習稱北五味子。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秋季果實完全成熟時采收,曬幹或蒸後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則的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麵紫紅色、紅色或暗紅色,有的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皺縮,顯油性。果肉柔軟,內含種子1~2粒。種子呈腎形,表麵棕黃色,有光澤,種皮硬而脆,種仁黃白色,半透明,富有油性。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以粒大、果皮紫紅、肉厚、柔潤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①外果皮外被角質層,散有油細胞。②中果皮散有小形外韌型維管束。③內果皮為1列小方形薄壁細胞。④種皮最外層為1列石細胞,呈柵欄狀,壁厚,孔溝細密,其下為數列石細胞,壁厚,最內側的石細胞形狀不規則,壁較薄。⑤石細胞下方的薄壁細胞中,種脊部位有維管束。⑥油細胞層1列。⑦種皮內表皮為1列小細胞。⑧胚乳細胞多角形,內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粉末①種皮外層石細胞表麵觀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壁厚,孔溝極細密,胞腔內含深棕色物質。種皮內層石細胞呈類圓形、多角形、不規則形,壁稍厚,胞腔與紋孔較大。②果皮表皮細胞表麵觀呈多角形,有角質線紋,散有油細胞,其四周有6~7個細胞圍繞。③種皮油細胞類圓形。④胚乳細胞多角形,內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木脂素類:如五味子素、五味子醇(酯)等。②揮發油。③有機酸。④糖類。⑤維生素類。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五味子對照藥材及五味子甲素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於0.40%。
葶藶子★
【考點1】來源
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幹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北葶藶子,後者習稱南葶藶子。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北葶藶子:呈扁卵形。一端鈍圓,另一端漸尖而微凹,凹處可見白色小點(種臍)。表麵棕色或紅棕色。味微辛,遇水黏滑性較強。南葶藶子:呈長圓形而略扁。一端鈍圓,另一端近截形,兩麵常不對稱。略有黏性。
【考點3】化學成分
北葶藶子:①芥子苷。②強心成分。③揮發油。④脂肪油。⑤生物堿。南葶藶子:①揮發油。②脂肪油。③強心成分:有葶藶子苷、毒毛花苷元、衛矛苷、衛矛雙糖苷、糖芥苷。
【考點4】檢查
膨脹度:稱取本品約0.6g,照膨脹度測定法測定。北葶藶子不得低於12;南葶藶子不得低於3。
木瓜★★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幹燥近成熟的果實,習稱皺皮木瓜。主產安徽、湖北、四川、浙江。以安徽宣城的宣木瓜質量最好。夏秋兩季果實黃綠時采摘,置沸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曬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