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後記(34)(2 / 3)

其二是披露了不少以往鮮為人知的有關陳渠珍的真實史料。由於作者是至親的緣故,因而自小耳濡目染,聽說或搜集主人公的事跡更方便,所以,掌握的一手資料較豐富,其中有些故事情節以往都沒人寫過。如作者描寫陳渠珍從西藏回來以後,開始表情呆滯,不做聲,也不做事,其哥陳開藩耐心開導他,清明節時,特邀他一起去給父親上墳、跪拜,回來路上又同到苗圃地看蘭花,這樣吸納了祖宗的靈氣,又接近了大自然的生氣,使陳渠珍的心情好轉,自此後才又恢複看書、澆花、寫書法的好習慣,並詠出寫蘭花的哲理詩:“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存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像這些情節,都寫得很逼真。而且,陳渠珍的哥哥及其父親的經曆也穿插描寫不少,這也隻有其自家親人才更了解得翔實。此外,描寫陳渠珍鮮為人知的其它經曆細節,在書中也還有不少,這些都是值得一看的新的亮點。

其三是結構編排獨具匠心。全書編著為兩部分,前一部分《艽野塵夢》,是將陳渠珍的文言文遊記《艽野塵夢》翻譯成現代白話文遊記;後一部分《寥天曉夢》,是反映他在湘西治軍理政情況的傳記小說。表麵看來,這樣兩部分的編著組合似乎有點不相幹,但把全書讀完,你就會發覺,該書圍繞陳渠珍一生經曆的描寫,是渾然一體的,前一部分相當於主人公在西藏經曆的自述,後一部分則是由幾個編著者繼續對他回湘西以後的經曆展開故事性的描述,內容上兩部分既相互有區別,又相互有緊密的聯係,所以,這樣編著安排,也是合理的。

閱讀起來暢達而無障礙,書中主人公的形象亦因此而完整的豎立了起來,這也是此書編著成功的地方。本來,《艽野塵夢》因為是文言文,一般讀者知道的不多,文化低的更看不懂,而經翻譯成白話文後,讀者就容易讀懂了,這對擴展此書的影響當然會更有好處。

其四是人物語言生動活潑,許多對話描述真實精彩。如《寥天曉夢》第六節中描寫唐力臣喝了酒,粗大的嗓門又變成了響炮,隻見他開心地說:“那狗日的北軍,看樣子都是北方人,嗨,牛高馬大的。在津市的那天晚上,我們摸到他們的營房時,有兩個人水土不服拉肚子,褲子沒提上來就被抓了。哈哈!真是‘船上打婆娘——無處逃’。”接著又寫田應詔對唐力臣道:“力臣,借用你的話說,你們是‘懶婆娘養鴨子’——”旁邊幾個人一齊說:“不撿蛋(不簡單)!”像這樣一些充滿了形象和智慧的歇後語等機智語言,書中還有很多。此外,對主人公陳渠珍講話的記述也很給人啟示,如《寥天曉夢》第十節寫陳渠珍在實施湘西自治,改進教育章程的一次審查會上講話道:“諸君對於改進教育,最宜注意者,(一)須具一種奮鬥精神,毋艱難困苦。凡事經過一次困難,即得一次快樂。如今日經過審查之困難,即得審查完畢之快樂;他日經過教育改造之一次困難,即得教育一次進步之快樂。經過困難越多,所得快樂越大······須終身服務教育,不可見異思遷······須知權利思想,終無止境。兵士思為軍官,軍官思為都督,都督思為總統,總統思為皇帝。皇帝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富貴極矣,而又思為神仙,至死不悟。鄙人愚陋,不敢絲毫存分外野心,惟對於分內的事······切實進行。目的一定,有一分進步,即有一份快樂。”像陳渠珍的這些精彩的話,至今讀來,仍對後人都有啟示作用。

總之,該書對於主人公的記述很有一些獨到的地方,尤其將陳渠珍的博學多才與精通釋、道、儒、基督諸教及兼容並包的思想也多有描述。如該書在描寫陳渠珍隱居南川時,還特別記述道,“他給兒女們取名全出自《莊子》。同初,即‘性修及德,德至乃同於初’;天一,與門額上的‘寥天一廬’同義;太衝、和生,寓意老莊所謂‘衝氣以為和’的意思。對女兒取名,則根據‘《春秋》變一謂之元,元尤原也’的含義,如元芬、元芳、元青、元吉、元景,還蘊含了對西原的緬懷。其對老莊哲學思想之推崇,可算是致誠至深了。”這段話,對研究陳渠珍的思想及家人情況也提供了很好的線索。

綜上所述,《俠骨儒心》確實是一本資料翔實珍貴的好書,有心研究湘西而做學問的人士,尤其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