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電話、網絡等信息工具的日益普及為人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和溝通機會,書信早已江河日下,逐漸被人們遺忘。但當我讀到美國作家簡·韋伯斯特的書信體長篇小說《長腿叔叔》後,我竟然被作家筆下那深入淺出的文字描寫和細膩形象的心理刻畫深深地打動了,小說中隨意流淌著愛的渴望、洋溢著夢的飛翔、蕩漾著情的溫馨、跳躍著心的激情,真不愧為“一部愛與成人的童話”。讀過此書,就好像看見那位充滿夢想和叛逆精神的青春女孩,懷揣著幾分少女的羞澀和矜持、輕掩著幾分少女的可愛與天真,坐我麵前娓娓地傾訴和講述那一段青春中不可磨滅的風花雪月的事。
少女情懷總是詩,被愛圍困的少女的情懷更是一首激情洋溢、無法忘懷的詩。小說的故事情節再簡單不過。一位自小在約翰·格利爾孤兒院成大的不幸女孩喬若莎·艾約特有幸得到了孤兒院一位理事約翰·史密斯的幫助,讓她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去讀大學,條件是她得每月給這位幫助她的理事寫一封信。當她進入大學後,沒有一個親人的她於是就把這位好心理事當成了她傾訴心聲的唯一對象。不過,這個好心人此時在她心目中隻是一個腿長得很長的男人而已。她每月寫一封信,向這個神秘的理事訴說自己在大學期間所發生的點點滴滴。當她明白自己的信不可能有回音時,她對這位“長腿叔叔”約翰·史密斯便有了一絲抱怨與不以為然。在與談吐不凡的傑維邂逅相遇後,“長腿叔叔”便成了她心理上的一種背景,在她的生活中時隱時現。在和傑維的不斷交往中,涉世不深的她發覺自己在無意中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可當她想向他表白自己的一番相思時,她這時才發現“長腿叔叔”與傑維竟然是同一個人……
陌生→感恩→抱怨→愛慕,喬若莎·艾約特對長腿叔叔的情感,經曆了一個痛苦而複雜的心理曆程。少女喬若莎·艾約特原本是一個自小就生活在孤兒院裏可憐蟲,她的生命原本也隻是一潭沉寂的水,泛不起半點漣漪。她對生活有過渴望、有過彷徨,也有過困苦和失落,但她卻從未放棄過對生命的希望。長腿叔叔對她的幫助更讓她的生命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折,也翻開了她生命中嶄新的一頁。長腿叔叔第一次出現在她眼前時,隻是一個被車燈拉得很長的背影,她對這個背景是陌生的。她利用給長腿叔叔寫信的機會,向他講敘大學校園裏的各種見聞和身邊發生的故事,傾訴她心中的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以及她在暑假裏在農場裏的種種經曆,敘說她與李皮太太、莎莉、茱莉亞、麥克白太太和山普太太之間的情感故事。在這娓娓的講敘中,少女的狹隘、自私、自閉、自戀與自信交織在一起,讓她的心理充滿了矛盾和困惑。雖說這些文字都隻是她每月必須完成的“作業”,是她被動的對長腿叔叔恩情的一種最直接、最簡單的回報,但她卻滿懷信心和感激,認真謹慎地寫好每一封信。在這裏,長腿叔叔隻是她一個陌生的傾訴對象。她對好心的長腿叔叔充滿尊敬,但她對他卻知之甚少,其認識也僅僅停留在他是個“長得很高、很有錢、討厭女孩子”的男人這三個方麵。
在確認自己寫的信沒有回音,自己的傾訴和心聲得不到該有的撫慰和諦聽時,她無形中對長腿叔叔就有了一種抱怨和不滿。她在信中把長腿叔叔畫成一隻腳長得很長很長的大蜘蛛,就隱晦曲折地證實了這一點。當長腿叔叔甚至不讓她在假期裏到農場裏渡過時,她對他更是充滿了無奈和記恨,甚至於牢騷滿腹。小時候在孤兒院裏培養成的對什麼都無所謂的心態又在心裏作怪,讓她變得充滿叛逆和幻想。在孤兒院裏,她一無所有、了無牽掛,可以對什麼都不在乎,因為她不用擔心自己會失去什麼;讀大學後,她則變得充滿活力和希望,對什麼都感到好奇、滿是幻想。雖說她認為自己是個輕浮、淺薄、愚蠢的女孩子,但她卻並沒有為皮自拋自棄,也從未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是在心裏構築一個“作家夢”。為了實現這個美夢,她發奮學習、博覽群書,用心觀察身邊的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並嚐試著寫小說,並且用寫小說、出書掙來的稿費,還長腿叔叔為她出的學費和情債,為自己負累的心理減壓,為自己受困的靈魂尋找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