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最卓越的戰爭大師吳起(1 / 3)

在春秋戰國那個激揚磅薄的時代,英雄輩出,如夏日裏璀璨的群星,每一顆星星就好像曆史的星空中那些非凡的人物,而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吳起就似一顆光芒獨特閃耀永久不滅的恒星,一直在曆史的星空下光彩奪目。

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學說無疑是儒學,儒學和道學一樣都是種追求道德上完美或說精神上的崇高比較理想化的學說,具體的科技之類的學科在古代屬奇淫異巧難登大雅之堂,因而在以後,也沒有長足的發展,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沒有這麼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也有公輸班這樣的人物,另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法家學派在秦以後就基本上無人談起了,除此之外具有實際用處的學說就是兵學了。

中國兵家曆來孫吳齊名,孫就是孫武,因一部孫子兵法流傳於世已經為人所熟知了,吳指的就是吳起,吳起也留有他自己的著作,但大都失傳,流傳下來的也沒有像《孫子兵法》一樣在大範圍的推廣,所以知名度就略遜於孫武了(可能還不止是“略遜”),孫武主要成就是理論上的,他一生實際參於的作戰行動似乎隻有吳王伐楚的柏舉之戰,吳王伐楚除了吳王闔閭有稱霸爭雄的野心,除此之外另一方麵是欲報父兄之仇的伍子胥的極力推動與謀劃,也許當時在軍中孫武的實際地位可能隻類似於參謀,真正起作用的是伍子胥,司馬遷在他的《史記》裏有拔高他曆史功績的嫌疑,這也是文人的通病,而且伐吳之後孫武就再也沒有什麼建樹,是歸隱山林還是什麼別的原因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當時在吳國的作用不如他的後人孫臏在齊國的作用也不如吳越爭霸時範蠡在越國的作用。

當然孫子作《兵法》也是意義重大的,他總結出了一係列的戰爭原則這對兵學的形成和發展意義重大,戰爭不再是一些簡單事實的羅列而是成為有規律可循的了,不啻於達爾文的進化論對天近代科學的意義。

儒學雖然比較理想化,但它所提倡的“仁”無疑是有吸引力的,試問誰不向往一個和平美好的社會?孔子認為人性本善,墨子認為人性本惡,荀子認為人性無善也無惡;我認為人性本惡但是向善,越是遭人唾棄的壞人越是希望自己成為受人愛戴的好人。戰國時期儒學的影響已經很大了,和墨家並稱顯學,墨家是主張“功利”的,認為與人有功有利就是最大的義,這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相符。

吳起也曾跟隨孔子的學生曾子學習,吳起母親過世,當時聽到消息吳起嚎啕大哭,隨及收淚複讀如故,這被他的老師看在眼裏,曾子是個大孝之人對於吳起的行為他不能容忍,於是將吳起逐出山門。吳起之所以跟隨曾子學習並不是因為他讚成儒家學說或是怎麼樣,而是因為儒學當時已經是顯學,對於他求取功名有利才學習,從這一點以及他一生的所作所為來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墨者了,但儒家學說顯然是對他有影響的,這從《史記》記載的他的言論可以看出一二。

和理論型的孫武相比,吳起可謂戰功赫赫並且治國整軍都有一套,在魯存魯,在魏霸魏,在楚強楚,至於吳起的生平,寫起來太麻煩。同時吳起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才智卓越卻屢遭暗算,一生轟轟烈烈然而命運多舛,最後死得也很慘。少年時期吳起屢仕不至,被人嘲笑,吳起怒而殺十三人,擊劍而曰:不為卿相誓不還鄉。

這和韓信顯然不同。然而最具爭議的莫過於他出道之初殺妻求將了,齊國攻打魯國,當時吳起在魯國做事,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君懷疑而不敢用他,他於是將妻子殺了,這件事吳起也是受害者,是特殊情況下無奈的選擇,當然確實殘忍了點,最該怪罪的是魯君的怯懦多疑,如果當裏吳起不那麼做,那麼魯國亡了之後就隻會如魯迅說的“又多一些貞節牌坊”,曆史上多一些無聊文人或諷刺或挽惜的無聊文字罷了,而這些對於當時的人們又有什麼補救呢?當然他這樣做了之後又多了當時以及以後幾千年裏一幫功不成、名不就、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的抨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