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的畫

孩子們繪畫最初並不是把它當作一項技能來學習的,而是作為自己的一種表情達意的方式,享受畫畫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感。隻要孩子對繪畫有了濃厚的興趣,體驗到了繪畫的快樂,他自然就會去追求更優美的線條、更漂亮的顏色。繪畫的技術是為興趣服務的,如果繪畫被更多的技術成分所替代,孩子真正喜歡畫畫的成分有多少?

4歲時我給寶寶報了美術班,每次下課,寶寶都會拿著一張作品給我看,小花貓、小白兔、聖誕老人……畫得像模像樣,我心裏也暗自高興。一次寶寶拿著5張小花貓的畫給我看,我發現這5隻小花貓不論在動作還是在神態上都是一個模樣,儼然是繪畫課老師教的。這時,我意識到了一個以前沒有注意的問題。於是,我便對寶寶建議:“你不是很喜歡鄰居王奶奶家的小黃狗嗎?可以把它畫下來嗎?”寶寶想了想便滿口答應了。

一會小狗玩球的圖畫完成了,小狗的動作及姿態儼然是寶寶自 己想出來的,在之後的幾天裏,寶寶每天都會畫一張王奶奶家的小 黃狗,與小花貓不同的是,每隻小黃狗的動作及神態都各不相同。

我們固然要讓孩子學習繪畫的技能,但是當技能的學習與孩子想象的天空發生衝突時,對於孩子這個充滿童真幻想的年齡哪個更為重要呢?技能我們可以傳授,但孩子的想象力是誰也給予不了的。

畫布是孩子自由發揮想象的天地

繪畫是件很隨意、很快樂的事情,它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靈感和潛能。我們要讓孩子們從繪畫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和愉快的情緒,那麼就讓我們放開手,改變對孩子繪畫作品的欣賞角度,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帶他們走進奇妙的繪畫世界。

“媽媽,你見過宇宙飛船嗎?”

“沒有,你說他會是什麼樣呢?”

“應該比飛機大吧!”

“如果讓你當設計師,你會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宇宙飛船呢?”

“有大大的機艙、很多的翅膀、有換氣管道… ”

“聽起來就很神氣,你把它畫下來好嗎?”

說著,滔滔噌地一下跳下他的椅子,拿來了畫筆,開始了他宇

宙飛船的構圖。

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得超出我們的預想,不過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想象的空間,就要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象的環境。對於孩子提出的天真可愛的問題,,我們可以嚐試著再將問題拋給他們,讓他們在我們的反問中展開思考,通過語言的交流為孩子們打開想象的窗口,同時,這種語言就像是指南針,為孩子指引想象的方向,這時孩子就能用畫筆描繪出一個又一個神奇的“納尼亞”世界。 .

機器人深受男孩子的歡迎,我家明明也不例外。一天他拿著一

張機器人的畫:方方的頭上長著犄角,橢圓的身體上有許多按鈕,胳膊和腿細長細長的:我問他:

“這個機器人可以做什麼啊?”

“他的胳膊腿長,能拿更高更遠的東西!”

“我們為什麼要設計機器人啊?”

“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啊!”

“機器人還能幫我們做什麼事情?能做不同事情的機器人長得 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啊!媽媽您洗衣服很辛苦,我給您畫個機器人幫 助您吧!”

藝術的本來麵目就是創造著內心感受的“優雅”的發泄。在幼兒階段,孩子們的“專業”應該是玩,在快樂的遊戲中感受大幹世界。寓教於樂的教育能讓幼兒充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喜好,就不妨從那裏人手,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讓孩子在畫的過程中學習體驗生活,學習表情達意,學習創造未來。

一棵大樹,其實是棵奇怪的大樹,所有的樹葉都是圓形的像車 輪一樣,而樹冠上全部都是各種各樣的小汽車。明明給我講:“這是一棵汽車樹,以後城市裏的汽車越來越多,都沒有地方停了,如果把汽車都停在樹上那不就不愁沒有車位了嗎!”

當我們看到一張“不同尋常”的作品時,你還會皺起眉頭嗎?還會搖頭歎氣嗎?應該不會吧!您會啞然失笑——為孩子們的" “世之作”而歎服,因為畫布就是孩子自由發揮想象的天地。誇張是孩子靈性的表達。孩子喜歡將各種事物擬人化,甚至神化,這與兒童時期的泛靈論的思維有關。兒童的幼年時期,他們有一種把事物視為有生命的傾向,有位兒童心理學家說:“兒童把死板的物體生命化,而把心靈世界物質化。”這就是我們的孩子——一個魔幻大師。

從畫蘋果讀童心

其實,要想了解孩子並不難,他們的繪畫作品就是很好的媒介,孩子們的畫會毫無保留地展現內心的情緒與思想。在欣賞孩子的作品時多與他們交流,多問問“為什麼”,多聽孩子訴說他們的心聲,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想法,可以很自然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蘋果應該是所有小朋友都畫過的,畫蘋果有什麼可難的呢?無非是畫得好看與不好看,然而,蘋果到了我們可愛的孩子手中,就變得千奇百怪了,讓我們來聽聽蘋果的故事吧。

毛毛3歲了,一天,他拿著一張畫給媽媽看,媽媽仔細地端詳:

“是不是天要下雨了?”“不是!”“是大螞蟻嗎?”“不是!”“那是 …”媽媽實在看不出一個個黑疙瘩畫的是什麼。“是很多的蘋果啊!”媽媽感到很詫異,“蘋果應該是紅色或是黃色的啊?”毛毛聽了歎了口氣,小大人似地解釋:“紅色的蘋果太好看了,所以老有小蟲子,小蟲子看到黑色的蘋果他肯定害怕,就不會進去了!”

多麼天真和大膽的想象,多麼有趣和幽默的誇張。小小的畫麵包含著孩子們的情感、智能、巧妙的想象和幽默的情趣。

你見過方形的蘋果嗎?兒子就有這奇特的構想,當他把方形蘋 果的畫拿到我麵前時,我猶豫地問兒子:“這是蘋果嗎?”兒子睜 著大大的眼睛點點頭。“蘋果是方形的嗎?”“不是啊!但如果蘋果, 是方形的話就不會從桌子上掉下去了!”聽了他的話,我哈哈大笑著摸了摸他的頭:“這小子!”

孩子的畫表現了他們很多願望,這些願望是他們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的想象。當看到孩子一張似乎不合情理的畫時,我們不妨多問問為什麼,聽聽孩子的聲音你會驚歎於他們的想象力。欣賞孩子的作品可以解讀到孩子的心。女兒今天拿了一張奇怪的蘋果圖給我看,上麵畫著4個蘋果,有一個很大的 上麵畫了很多線條,有一個很小,有一個是細長的形狀,有一個是扁扁的。我看了很納悶:“為什麼你畫的蘋果不一樣啊?”“因為他們是不一樣的。”我越聽越糊塗:“怎麼不一樣啊?” “當然了,大的是蘋果奶奶,瘦的是蘋果媽媽,胖的是蘋果爸爸,小的就是蘋果孩子!”

經過女兒的解釋,我明白了,原來這是蘋果“一家子,!

孩子們的作品中充滿了稚拙、誇張的童真和童趣,孩子的作品不同於成人,他們在畫畫的過程中以自己的視角反映對事物的認識、理解並們在評價孩子作品的時候,不能用孩子畫得像不像去評價,不隻是考慮布局是否合理,色彩是否鮮豔,搭配是否協調,而要更多地欣賞那滿紙的真情、妙想和童趣。

觀察是孩子繪畫的基礎

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們心中要表達的故事,畫畫的過程就是他們在用“另一種語言”表達自己思維的過程。我們可以透過孩子的作品看到他們眼中的世界。

“媽媽,你看我畫的天安門城樓!”我拿過畫仔細地看,雖然不是很漂亮,但城樓的各種特征都畫出來了。這使我回憶起了前幾天帶孩子去天安門的情景。路過天安門城樓時,我站住了,指著城樓對小寶說:“你看城樓是什麼顏色啊?”“紅色”。“我們一起數數有幾層!”說著我和小寶伸出了手:“一、二、三,是三層!”“你看城樓上都有什麼?”“有國徽和紅旗、還有字和毛主席的照片!” ……駐足在天安門城樓前,我讓小寶自己觀察認識了城樓的外觀。

常聽見有的家長抱怨孩子不會畫。這不是孩子沒有繪畫的天分,而是他們沒有相關的經驗。隻有孩子對事物有所感悟,將其印記在腦子裏的時候,他們才會用畫筆展現出美麗的圖景來。所以,孩子不觀察就畫不出畫來。

觀察是孩子繪畫的基礎。年齡小的孩子,很難係統地觀察熟悉或感興趣的事物。父母要引導孩子去有序地觀察周圍的世界,讓孩子養成隨時隨地觀察的習慣。

看,楊樹的樹枝和槐樹的樹枝一樣嗎?

警察叔叔穿的是什麼服裝?

你看小花貓睡覺的時候是什麼姿勢?”

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開始觀察活動。觀察不是向孩子介紹景物,而是家長發現內容向孩子提問,把觀察的任務留給孩子,引導孩子自主地觀察,這樣,孩子對事物的印象就會加深,也會把觀察到的東西帶回到自己的繪畫中。

幫助孩子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有助於孩子用畫筆生動地再現人物活動及事物的狀況。如果在孩子觀察和欣賞的時候,成人能夠用語言為他們描述所見事物的外貌特征和相互之間的關係,或是與他們進行這方麵的交談,直至向他們提問,傾聽他們對事物的描述,那將對他們表現人物活動大有裨益。

繪畫是如此奇妙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反映見聞,表達思想,宣泄情緒。就讓孩子們盡情地畫吧!

家庭資料教育卡

兒童繪畫反映出兒童的性格特征

繪畫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兒童的繪畫作品內容天真爛漫、色彩鮮豔豐富。通過孩子的美術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純淨的心靈,並和他們進行密切的交流。

一、孩子們用色彩調配出自己神奇的內心世界。

一般來說,孩子繪畫的內容反映了其獨特的性格。他們會用畫筆直接塑造想象中的世界,並毫無保留地表達內心感受。畫麵是孩子心靈的窗戶,是他們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通過孩子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洞察他們神奇的內心世界。

二、孩子們以構圖和色彩表達自己鮮明的個性。

孩子總是從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點開始畫起,然後逐一展開,任由思緒自由地鋪排,而不考慮布局的合理性。但他們生動而別出心裁的構思,大膽的用色都向我們展示著作品的魅力,告訴我們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性格興奮、活潑的孩子的繪畫色彩鮮豔,構圖飽滿,更富有激情,隻是由於缺乏耐性而顯得有些馬虎、粗糙;而安靜、克製的孩子,則在畫中更多地表現出認真、有序,隻是線條有些遲滯、拘謹。

通過解讀孩子的作品,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因材施教,

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與孩子一起閱讀

幸福父母法則

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是一顆熱愛學習的心靈。把審美、道德情感、創造等教育貫穿於日常的閱讀活動中,使閱讀活動成為孩子們深感有趣的事情是一個卓越的成就。

把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

文字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標誌,學習閱讀是我們告別無知的起始。一個沉醉在書籍裏的孩子也一定會醉心構建自己理想的殿堂。可是如何將孩子領進書的海洋暢遊?給孩子閱讀什麼樣的書籍合適呢?讓孩子在什麼時間讀書呢?一些父母對閱讀所帶來的一係列問題感到困惑。

日本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先生在教孩子拉小提琴時,既

不是從識譜教起,也不是從拿弓教起,而是先教孩子的媽媽。先請

媽媽學習演奏,孩子則在一旁隨便玩、隨便聽、隨便看,看自己的媽媽學琴,看其他的孩子練琴。用不了幾天,好奇的孩子就會從母親手裏“搶”過小提琴自己饒有興致地模仿別人“擺弄”起來。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愛讀書,那最簡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我們自己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當我們陶醉在書的世界的時候,孩子一定會很好奇,是什麼東西“搶走了媽媽的眼球”?他們一定會從你手中“搶過書”看看讓媽媽爸爸著迷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貝”。

在開始閱讀的時候,父母的閱讀姿態、聲音、習慣等都會影響孩子對閱讀的態度。當我們把擁在懷裏,拿起一本圖畫書,借著自己的體溫和聲音,把我們的愛和美麗的圖畫故事一起傳遞給孩子,孩子又怎麼會不愛圖書呢?

難忘的第一本圖畫書

圖畫故事書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圖畫所表達的故事符合孩子的形象思維特點,孩子喜歡五彩斑斕的畫麵,喜歡猜測畫麵中的故事,能帶孩子進入故事的美好境界。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圖畫書的閱讀者,兒童閱讀圖畫書的能力也不是先天就具備的,要帶孩子走進神秘的圖畫故事世界,父母就是孩子的領路人。

《三隻小豬》是本很有趣的圖畫書,書中把3隻小豬畫得很生動,苗苗3歲時,這本書是苗苗的生日禮物。苗苗拿到書,自己先翻了一遍,之後,又翻了一遍,然後就嗬嗬嗬嗬地笑了起來。

“在笑什麼啊?”

“小豬真逗!”

“媽媽還沒看過呢,咱們一起看看吧!”

苗苗把書重新打開,媽媽便開始一邊看著畫一邊給她講。豬老大用茅草蓋房子,豬老二用木頭蓋房子,苗苗看到了豬老三拿著磚頭的圖畫……沒等媽媽講,就大聲地說: “豬老三是用磚頭蓋房子!”

每講到一個小段落,媽媽會結合相應的圖畫提示苗苗:“你看……”

一本厚厚的圖畫書,孩子隻是粗略地看看畫麵,也許花上幾分鍾的時間就看完了,那這樣的閱讀還有什麼意義呢?其實,父母的一個提問或是一句感歎的話就能讓孩子的目光停留在圖畫書上,而不是一掃而過。

在和孩子看圖畫書時,一起從一幅幅連續的畫麵中“尋找”故事,一起通過圖畫之間的關係“推測”故事,這樣,孩子會從圖畫中找到樂趣,因為他們知道,好玩的故事都“藏”在畫裏呢!漸漸地,他們會喜歡看畫,但更喜歡去理解畫中的故事。

《森林運動會》中,小動物的場麵很多,這也讓小雨更加專注。

“現在是遊泳比賽了,小鴨子、小烏龜、白天鵝走到了比賽的小河邊。”

爸爸邊講,小雨邊指著圖畫說:“小鴨子的媽媽也來看比賽了;大象嘴裏有口哨應該是裁判吧;爸爸,爸爸你看,小兔子手裏拿著好多花是不是他們比賽的禮物呢?”

小雨認真地看著畫裏的每一個小動物,從圖畫中獲得了許多新

發現。

和我們比起來,孩子可是圖畫閱讀的高手。和孩子一起閱讀圖書時,我們會經常驚奇地發現,原來是孩子在“教”我們怎麼看書呢!所以,我們在帶領孩子閱讀的時候,放慢閱讀的速度,讓孩子有更充裕的時間對圖畫進行細致的瀏覽,並與孩子進行討論,讓孩子的發言很自然地成為故事中的一部分。自然、愉快、享受講故事的最佳境界,我們不要急,讓孩子主動地去發現其中的樂趣吧。

父母的熱情和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對閱讀的熱情。一本色彩豐富、表達能力很強的圖畫故事書,會引發父母和孩子產生很多的對話和交流。和孩子進行圖畫故事書的閱讀,會使孩子思維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不斷發展,身心得以愉悅,情感受到陶冶。請父母們和孩子一起走進圖畫故事書的世界,帶孩子一起在美麗的圖畫書中自由漫步吧!

讀出來的能力

“這個故事怎麼那麼長!” “我都講5個故事了,真累!”……這是父母們的心裏話。現在很多父母都有與孩子共同讀書的意識,每天有閑暇的時候就給孩子講書完一個孩子又要聽第二個、第三…個又一個地講,有時還真讓人吃也難怪大家會有抱怨。與孩子共同閱讀應該是一件快樂與享受的事,如果當成負擔,就違背了親自共讀的初衷了。

我們從電視的娛樂節目中能感受到,主持人與觀眾的互動交流,使整個節目都變得生動有趣,觀眾也樂在其中。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時,可以和孩子玩“拋皮球;遊戲,和孩子交替讀書、講故事,讓孩子參與進來,動手、動口、動腦,在這一拋一接的反複中和孩子一起體會讀書遊戲的樂趣,還能提高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豐富孩子的情感,增加孩子的識字量,一舉多得。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這是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一句話,小姑娘就住在這樣一幢金色的房子裏,小動物們都很喜歡,一天小姑娘去采花,遇到她的‘小動物都對她說這樣的話。

豆豆的媽媽給豆豆講了這個故事,小羊、小鳥都這麼說,當媽媽講到‘小猴子也跑過來對小姑娘說’時,便問豆豆:“你猜他會說什麼?”豆豆小聲地,有些猶豫地回應:“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媽媽摸了摸他的頭,繼續講。講到小狗時,又問他:“小狗會說什麼呢?”這回豆豆的聲音不但大了很多而且還加上感情色彩呢!

孩子的小故事有很多重複的句子或詞語,共同閱讀的過程時,我們可以借助故事的這個特點,讓幼兒更多地了解語言結構,我們可以說出一句不完整的話讓孩子補充完整,讓孩子逐步產生對語言結構順序的敏感性,對他們今後的獨自閱讀是很有幫助的。

父母的每一個問題都會牽動著孩子的心,他們會在聽故事時主動地思考,共同閱讀時,就圖書內容進行的簡短對話,更直接地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發現事物的變化,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我和聰聰一起閱讀倒像是交流會。《神筆馬良》中馬良的神筆給

聰聰帶來了極大的興趣,它給窮人畫了水車、耕牛……這時我問他:

“如果你是馬良,你還想畫什麼?”“畫電視,讓窮人更高興!畫按摩

椅,窮人們勞動一天太累了!”我哈哈大笑,兒子說的有道理!大官讓馬良畫搖錢樹,馬良怎麼也不畫,我問他:“馬良為什麼不畫啊?”兒子轉了轉眼珠:“大官太壞了,他欺負窮人,馬良是幫助窮人的。”聽了兒子的解釋,看來他已經理解了故事。

“為什麼?”“你覺得呢?”“如果是你你要怎麼做?”……其實孩子們很喜歡我們的這些問題,通過我們的提問他們可以對圖書的內容或圖畫發表自己的意見,將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故事中,述說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同時,對於孩子的回答,我們積極地給予鼓勵,啟發幼兒主動閱讀的欲望。

讀出的溫馨

和孩子一起閱讀,這麼簡單就可以交流感情嗎?當然可以!我們拿起一本書,邊翻邊讀,孩子的小腦袋湊在你跟前入神地聆聽,在這種輕鬆自然的環境下,我們和孩子融入到了一起。共讀的過程中,書中的某些話語或詞彙會成為我們溝通的焦點。此時,我們會把一天勞累拋在腦後,與孩子一起分享圖畫書中的樂趣與驚喜。

女兒將近3歲的時候,媽媽給她買了一本名為《小兔的心思》的書。裏麵有3隻小兔,他們都很愛自己的媽媽。兔哥哥和兔姐姐會說很多愛媽媽的話,媽媽很高興。小兔妹妹也非常愛她的媽媽,但是她不會像哥哥姐姐那樣會說很多好聽的話,所以,她就是使勁地抱住媽媽,並對媽媽說:“我是這麼這麼的愛你!”

第一次給女兒講到這兒的時候,她就哈哈大笑起來,並馬上也使勁地抱住媽媽說:“媽媽,我是這麼這麼這麼這麼的愛你!”臉都憋紅了。自此之後,女兒總會經常使勁地抱住媽媽,把小臉貼在媽媽的身上說: “我是這麼這麼的愛你!”同樣,這個“小舉動”也變成了媽媽向女兒表示愛的方式!

是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簡單的對話中感覺到那些細膩的、不可言喻的溫暖與摯愛的。而這愛源自一本圖畫書。沒有過多的解釋與教育,隻是將孩子輕輕地摟在懷裏給他們讀書中的故事,講書中的圖畫。孩子雖然不認識字,但是能輕而易舉地進入書中的情節,學會書中的詞彙、句子,他們很希望和父母一起一讀再讀。很多書我們已經和孩子一起讀過很多遍了。但每次和孩子一起再讀時,都能再次發現書中的小秘密,仍然覺得趣味無窮,這就是圖畫書的魅力。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會十分樂意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心思。

與孩子共讀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我們帶領他們欣賞美麗的圖畫,領略妙趣橫生的文字,隨著故事情節,加入一點聲音的變化和誇張的表情,孩子就會被故事吸引得更深,更能融入其中,感受故事中的快樂、緊張、悲傷……我們喜歡看書,孩子也會被我們所感染,對閱讀情有獨鍾。

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很經典的童話故事,臨睡前,我像往常一樣給女兒講了這個故事。講到“天氣很冷,小女孩的手凍得已經僵硬了……”我的聲音很低沉、緩慢,女兒聽到這兒睜大眼睛,擔心地問我:“媽媽,小女孩的手一定很涼,它一定很冷,我想把我的手套送給他!”

“小女孩跟奶奶一起飛走了,到了一個再也沒有饑餓和寒冷的地方……”我清脆的聲音感染了女兒,她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笑容燦爛地說:“媽媽,那她一定會幸福,她心裏一定很高興!”

父母們從為孩子挑書、到為孩子念書、陪孩子看書、直至參與書中的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喜歡上了讀書,這都為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打下了基礎。漸漸地,讀書會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融入他們的童心世界,他們把書當成好朋友。借助閱讀開拓視野,儲存更多的知識與信息,幫助他們堅定愉快地踏上成長之路。

家庭教育資料卡

童話的魅力

童話是為兒童提供創造性思維活動、豐富情感和遠大誌向的源泉。它讓兒童感到自己的思想能自由地翱翔於奇妙的童話世界之中,與那些形形色色的仙女、王子、精靈、小動物等一起創造美麗的夢想。

孩子往往能夠興趣盎然地3次、5次、10次地重複同一個童話。而每一次他們都能發現一些新東西,有一些全新的體驗。孩子們在讀童話的同時,也在創建自己的魔幻世界。他們從童話中收獲經驗,並把它們轉用到自己的魔幻世界中。如果在孩子的發展中缺失了那個追求童話的時期,那麼他們的智慧發展就會受到阻滯,他們將不會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童話與真善美是分不開的,讀童話故事有助於培養孩子高尚的情操——對環境和他人的細膩而敏銳的感受;對他人的不幸、悲傷和痛苦的同情心;對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向往和學習。孩子關於正義和邪惡的最初觀念是從童話中習得的。借助於童話,孩子不僅用智力、而且也用整個心靈認識紛繁的世界。

童話用簡單的方式將善良、勇敢、正義、機智等一切人類美好的品質和情感最大限度地發揮。童話是成年人送給孩子的一個造夢工廠,童話作家在這裏為孩子示範真知、善行和美景。

回答問題的技巧

幸福父母法則

對於孩子所提的問題,父母們應力求讓自己的答案不僅能夠給孩子們揭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而且還要能夠更進一步地燃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火焰。

“為什麼?”當孩子口中出現這3個字時,就表明孩子們開始觀察和思索身邊的世界了。他們好奇,他們想知道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到底有多少奧妙。起初,父母們會為孩子所提出的問題而興奮不已。然後,就會忙不迭地回答孩子們層出不窮、千奇百怪的問題。而當他們的提問越來越多,越來越怪時,我們便會感到有點招架不住了——到底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提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