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懷念我的老師(1 / 2)

當我翻閱精裝的《蘇步青數學論文選集》,心頭總是那麼激動。除了專著之外,這些論文就是我幾十年日夜奮鬥留下的文字碩果。在欣喜之餘,我的腦海裏總會浮現幾位啟蒙和引路的老師。沒有他們的教導,我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呢?

我出生於浙江省平陽縣北港山區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就參加割草、喂豬、放牛等輔助勞動。10歲那年,我父親借了幾塊錢,送我到離家一百多裏的平陽縣唯一的一所小學當了插班生。

平陽縣的語言很複雜,北港山區講的是閩南話,而縣城講的卻是溫州方言。當時我連學話都來不及,書當然念不好,小孩子又好玩,第一學期結束,我的成績全班倒數第一名。

第二年,我的家鄉北港開辦了一所小學,我便到那裏繼續念書。雖然這裏不像縣城語言複雜難懂,但是上學的大多數是富家子弟,我常受到欺侮和歧視。有一次,我寫了一篇作文,其中有兩句比較好的語句,有個教師竟懷疑不是我寫的,在作文本上批了個“差”字。對此,我十分反感,以不聽課的方式,對抗這位老師的蠻橫無理。結果,這學年我又一次得到倒數第一名,差點不及格。

新學年開始了。新來的陳玉峰老師是一位正直可親的讀書人,他從不歧視窮人家的孩子。不久,陳老師發現我比較沉默寡言,就主動接近我,對我說:“你是聰明的學生,你家窮,父親寧願讓全家吃雜糧,卻把大米省下來,送你上學念書;而你讀書卻無精打采,這對得起你父親嗎?”

我聽了馬上說:讀書,讀書,有什麼用?文章做得好,還說不是我做的。查清楚了,還給我批“差”字,這不是存心在刁難我嗎?

“不!文章好壞,不是哪位老師可以決定的。”陳老師對我的想法進行開導:“個人的前途,要靠自己去爭取,我看你的資質不差,隻要好好努力,一定會成為有用之材……”陳老師的話,講到我的心坎上。我想,是啊,嘔氣有什麼用,這對得起老師,對得起父母嗎?從這以後,我開始集中心思學習。這學年結束時,我竟獲得全班第一名。以後每次考試,我都名列前茅。至今想起這件事,我仍非常感激陳玉峰老師,是他耐心的教導,使我走上好學的長途。

1915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設立在溫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學。就在上二年級時,學校聘請了一位姓楊的老師。他教我們數學。數學一向比較枯燥乏味,但楊老師的數學課卻非常吸引人。他是從日本留學回國的,帶回不少科學雜誌。常常教我們閱讀這裏的數學知識和習題。特別是那些有意思的習題,把我吸引住了。我開始對數學發生興趣,把過去讀文史書籍的時間,幾乎都用來鑽研數學了。幸而我以前曾刻苦學習語文,對語文有堅實基礎,所以這時可充分騰出時間來鑽研數學。

有一天,楊老師找我談話:“你的作文寫得好,文史知識也很豐富。可是,我們的國家現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談那些古老的曆史、文學就能救國嗎?”楊老師直截了當地宣傳“科學救國”的道理。在上課的時候,楊老師談到我們中華民族受到列強淩辱的曆史,就激起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我終於向楊老師表示:“我想多學點數學,請多加指教。”老師滿腔熱情地接受我的要求,隻要我去找他,他總是盡力地給我以幫助。我不管酷暑嚴冬,還是霜晨曉月,都抓緊時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在數學上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為了證明三角形內角之和等於兩個直角這一定理,我采用大同小異的二十種方法,並寫成一份論文,被送到當時浙江省的一個學生作業展覽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