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曹雪芹辛酸寫《紅樓》(2 / 2)

說到《紅樓夢》巨大的藝術成就,先得說說它的真實性。關於這個問題,作者在第一回裏已有自述。他說《紅樓夢》寫的是“我這半生親見親聞的幾個女子,……其間悲歡離合。興衰際遇。俱是按跡循蹤,不敢稍加穿鑿,至失其真。”可見《紅樓夢》寫的人物故事,是有其生活原型的。有人講,《紅樓夢》是一部家譜式的小說,這話有一定道理。賈府的興衰,多少也與曹家相似。但賈府不等於曹家。賈府是從各種各樣極盛而衰的貴族家庭中概括、提煉出來的,是藝術的典型。有人說,《紅樓夢》是一部自傳體小說。這話也並非毫無根據。因為曹雪芹在《紅樓夢》開卷回答“書中所記何人何事”這一問題時,明白地說是寫自己“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把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可見,在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中,或多或少也留下了作者的故事。但是,賈寶玉也不等於曹雪斧。賈寶玉是從許多貴族公子中概括、提煉、改造、加工出來的,也是藝未的典型。從上述情況看來,《紅樓夢》是來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的偉大藝術作品。真實是藝術的生命,這也是《紅樓夢》光輝藝術成就的基礎。

《紅樓夢》藝術成就的另一表現是,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藝術典型。不論主要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等,還是次要人物,如賈母、賈政、王夫人、王熙鳳以及晴雯、襲人、平兒,甚至劉姥姥、焦大等,無不個性鮮明,形態逼真。讀《紅樓夢》真有親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一部小說能塑造一兩個有生命力的藝術典型,就已不錯了,而曹雪芹的《紅樓夢》卻描繪了幾十個不朽的藝術形象,真不愧為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還表現在它把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文化,如經學、史學、諸子哲學、散文、駢文、詩賦、詞曲、繪畫、書法、八股、對聯、詩迷、酒令、星相、卜巫、飲食、服飾等等,集於一書,給讀者以廣博的知識和思想的啟迪。再有,《紅樓夢》的語言,也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好的。它不僅簡練純潔,易懂,是標準的普通話和京腔。而且,具有鮮明的個性,是個性化了的語言。曹雪芹對語言的使用,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令讀者驚歎不已。《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遠不止上述這些,讀者將有更多的體會和感受。

曹雪芹的《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基本定稿隻有八十回,曾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30年。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程偉元和高鶚第一次以活字排印出版,這已是120回本,書名也改為《紅樓夢》了。後40回一般認為是高鶚寫的。高鶚字蘭墅,別號“紅樓外史”,乾隆進士,做過內閣侍讀等官職。他根據原書線葷,也可能看到過曹雪芹所寫《石頭記》八十回後已經丟失的某些稿子,續寫了《紅樓夢》。使《紅樓夢》成為有頭有尾的完整小說。高鶚寫的後四十回,雖不如曹雪芹寫的前80回,但高鶚保留了原作的悲劇結尾,其中黛玉之死,襲人改嫁等,也寫得形象生動,精彩感人。高鶚的功勞也不可忽視。但後40回中寫寶玉應試中舉,兒子、侄子都科舉成名,家道複興等等,顯然不符合曹雪序的創作意圖,破壞了原書的主題,是應該指出的。《紅樓夢》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時流傳著“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的說法。說明它在人民群眾中影響的廣泛。後來,許多好事之徒紛紛續寫《紅樓夢》,如《後紅樓》、《紅樓補》等等。盡管這些作品都是才子佳人,幹部一腔的劣作,但從一個側麵也說明了《紅樓夢》影響之深遠。乃至近代、現代對《紅樓夢》的研究,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稱為“紅學”。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種特殊的現象。現在《紅樓夢》已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成為世界名著,曹雪芹也成為世界偉大的文學家。

可是曹雪芹當年創作《紅樓夢》的心情,卻是很複雜的。如前所述,他生長在封建貴族家庭裏,親身經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全部過程。對於曹家的敗落,一方麵他是悲憤的,無可奈何的。他恨自己“無才可去補蒼天,枉人紅塵若許年。”說自己“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但另一方麵,他又看到了封建貴族家庭的種種虛偽,腐敗和罪惡,感到它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曹雪芹就以滿腔悲憤、酸楚的心情,以無情揭露、批判的筆鋒。淋漓盡致的描繪了封建貴族家庭由盛到衰的詳盡過程,揭示了封建製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在《紅樓夢》第一回裏有一首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序的親人,有人說是叔叔,號“臘硯齋”的,在這回的眉批中說:“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可見,曹雪芹的確是飽含辛酸寫《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