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流水落花春去也(1)(1 / 3)

人生很短,短得讓你來不及認識自己;時光很冷,冷得讓你不知道何去何從。我們隻是紅塵的過客,不經意間,年華已然凋零,愛恨隻在夢裏。最後的最後,隻能無聲地感歎:落花流水,天上人間。

晏殊·木蘭花:爛醉花間應有數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就是人生,不管你以何種姿態經過人間,終究要寂靜地離去,兩手空空。王侯將相,俯瞰蒼生,隻是刹那的驕傲;豪商巨賈,富甲天下,不過是水月鏡花;英雄豪俠,叱吒風雲,經不住滄桑洗禮;才子佳人,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

其實,這個世界上,除了功名利祿,還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流連,比如夕陽西下,比如雲水相依;比如細雨花間,比如風前月下。當人們忙著追逐時,你可以停下腳步,看山看水,聽風聽雨。畢竟,人生隻是單程的旅行,選擇也就意味著錯過,得到也就意味著失去。不管怎樣,我們都應當記得,賞心應比驅馳好。

晏殊五歲就能寫詩,可謂天才。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給朝廷。正趕上皇帝親自考試進士,就命晏殊做試卷。晏殊見到試題,馬上說那些題目他之前曾做過,希望宋真宗另選題目。這樣的質樸不隱,給真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入朝辦事後,當時天下無事,容許百官各擇勝景之處宴飲,當時的朝臣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以至於市樓酒館,都大設帷帳提供宴飲遊樂的方便。晏殊當時很窮,沒錢出門遊玩宴飲,就在家與兄弟們講習詩書。正因為在館閣大臣們出遊宴飲的時候,他卻選擇了閉門讀書,後來他成了太子的講官。上任之後,有了麵聖的機會,皇帝當麵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毫不遮掩,說他並非不喜歡宴遊玩樂,隻是家裏貧寒才不得不閉門讀書。因為誠實謹慎,他深得皇帝賞識。宋仁宗即位後,他得以大用,官至宰相。在他的仕途中,隻有短暫起落,沒有太大的波折。

晏殊的生平,可謂風平浪靜。盡管如此,他還是常常感慨歎息,歎息花月無痕,歎息歲月無聲,歎息聚散如風,歎息生命如塵。事實上,他活得很清醒,也在這樣的清醒中看過許多繁華寥落。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其時,範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琦、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斷明察,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於是,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範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被外放,晏殊則被罷相。

這樣的變數,讓很少經曆風雨的晏殊頗感無奈。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寫了這首詞。對著逝去的春天,他說出了這樣的心事:他寧願爛醉花間,忘卻聚散浮沉。隻不過,我們知道,最深的沉醉即是最深的清醒,最深的清醒即是最深的沉醉。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春去秋來,葉落花飛,輪回變化,總在不經意間完成。如果可以選擇,想必大多數人都願意住在春天,隻因這裏春江水暖,草長鶯飛。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即使是鶯歌燕舞的春天,也總有落紅無數。花落的時候,總能牽動萬千情緒。

該來的未必會來,該去的卻定然會去。世間之事,就是這樣讓人無奈。你等待了許久的東西,縱然出現,或許也隻是瞬間停留;而你不願麵對的東西,卻總是在那裏,揮之不去。春光易逝,年華易老,誰也無法逃開。鶯語燕飛的春歸時候,恰逢鶯燕都稀,詞人更覺悵惘。他實在沒有辦法,人生就是如此,許多事不堪麵對,也隻能麵對。千頭萬緒,細細盤算,終於明白,生命真的如萍,聚散真的如風。

“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對於時光來說,無論是青春還是愛情,都沒有多少力氣。甚至不需要風雨,青春就會謝幕,愛情就會終了。生命已如塵埃,更何況是生命中的點滴際遇!縱然你萬千流連,也留不住刹那的芳華。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是白居易的《花非花》。說得多好,人生原來不過如此,如花如霧,如夢如煙。夢裏人生,縱然春光旖旎,百花暄妍,但是這樣的夢實在太短,短得讓人來不及拾起幾片落花。所有的故事,所有的塵緣,都會如秋雲般散去。夢醒的時候,我們已在暮色黃昏,看燈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