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說《犁青山水》
犁青詩家:
首先遙致敬意與謝意。幾次收到你轉寄來的香華女士的詩文集。這次又收到《犁青山永》,心裏十分不安,早該向你表達我的感激之情,記得兩年之前在北京和平裏“和平之夜”詩會上,我曾有幸見到了你,你安詳寧靜地坐在人群中。
沒有誰為我介紹,人太多了,如果是十小型的座談會,一定會有交談機會。那個詩會太鬧囂,我不適應,隻坐了個把鍾頭,就悄悄地離開。雖然沒有交談的機會,但你的淳厚的神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三、四十年來,由於人生的遭際和心緒的沉鬱,我平常極難與第一次見麵的人熟識起來,這可悲的性格一時無法改變,希望你能諒解我這個頑固的弱點。《犁青山水》裝幀到內容使我聞到了撲鼻的清氣,素雅的藍色,山的色澤也是水的情韻。這大自然的純淨的氣息與氛圍,我多麼渴望它能在我的胸間回蕩不已,好久好久沒有聞到過這氣息了。因此,整整一個上午,我沉浸在你的詩的情境之中,深深的呼吸著詩。從我和你的詩的氣質來看,差異是一目了然的,我的近三、四十年的詩裏,幾乎失卻了清新的色調(四十年代初,我的詩還沒有失去單純的心境),越來越顯得昔澀與重濁。但就我的個性來說。我是更接近質樸的風格的。我讀你的詩,強烈地麵不無傷感地使我回憶起童年少年時的生活樂趣,你的詩撫慰著我遍布血傷的心靈。廣闊的人生非常需要你這種清靈的流動的詩。我特別喜歡《故宮的門》,《井》、《石磨聲聲》,《懷紀弦》等短章。從這些詩裏我似乎了解了你的性格。你的詩,其實是我失落的夢境。你的詩(不是說個別的詩,是整體而言,通體地透明,是極難得的素質。然而,要想經常的具有這樣的純情,並不受身心之外的雜物汙染,是多麼不容易嗬,需要付出難以想象的抗爭的力量。我有這個體驗,詩裏的純,不是天然的,而是經過心靈的淨化提純才能得到的。從這點來說,你多半是一個既樂觀又堅毅的人,你飄泊四方,但從沒有忘懷祖國與故鄉,沒有忘懷詩。
近十年來,我寫了一些詩,雖然數量不多(約有三百首)但我已幾乎耗盡了全生命的心血。書印了幾本,印數不多,手頭隻有一冊詩話集:《學詩手記》,寄了請翻翻,不必細讀,隻有幾篇文字(如談論綠原與曾卓的)還可抽暇一讀。今年年底,我有一本抒情詩選出版,書出後一定奉上請正之,這本選集裏我多半選80年代之後的近作,仍不成熟,隻不過經曆了一番探索,有了些許頓悟(對人生,對詩)。早年寫的詩極不成器,多半是些夢一般的生活的記錄,遠沒有到達詩的聖境。當然。現在我仍在跋涉,也並沒有到達一十包孕遠景的什麼彼岸。
再次謝謝你!祝
筆健
又:張香華女士的人與詩都是純淨的,人性的,我喜歡她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