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節 結語(2 / 2)

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建立延安革命根據地,開辟解放區,“大生產運動”為工藝美術奠定了新的發展方向。

“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很大分解作用。一方麵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家庭手工業;又一方麵,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毛澤東)。自19世紀70年代,先有華僑麵對舶來品“洋貨”充斥市場,傳統工藝遭到破壞,開始籌辦紡織廠。而後官僚買辦、民資籌辦繼起。民族資產階級提出“振興實業,挽回利權”,得到工人民眾響應,集資開工廠、辦公司,引進設備,改革技藝,中國近代輕工業逐步建立。

民國初期,新文化運動中,美學觀念發生改變,藝術形式方麵產生了積極的變化。機印花布、服裝、商業美術、書籍裝幀、搪瓷工藝等較為明顯。但在殘酷的剝削和壓榨下,生產很不正常。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造成的環境惡劣,使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輕工業備受摧殘,舉步維艱。

在以延安為中心的解放區,在共產黨的經濟政策和文化政策的指導下,“大生產運動”中,染織、陶瓷、編織等工藝發展。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為工藝美術開拓了新的道路。美術工作者對民間工藝、織繡、剪紙、木版年畫進行了搜集整理,用傳統形式創作了一批有革命內容的作品。工藝美術為人民創造,為人民所用,為工藝美術進入新時代作了準備。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工藝美術進入現代化、人民化的曆史階段。

後記

本書由卞宗舜、周旭、史玉琢共同編寫,第一、二章由卞宗舜撰寫;第三章由卞宗舜、周旭撰寫;第四、七章由周旭撰寫;第五、六章由史玉琢撰寫,最後由卞宗舜負責全書的統稿和圖版、插圖的編製。鄭蘭同誌參加了本書寫作提綱的討論並準備承擔部分章節的撰寫,後因病未能如願。

本書從寫作到出版,始終得到輕工業部教育司的鼓勵和支持。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田自秉教授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給予了熱情鼓勵和具體指導。同時,感謝田自秉教授為本書審稿並撰寫序言。王家樹教授看了本書的部分初稿並提出了中肯的意見。本書的寫作還得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湖南輕工業專科學校、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北京工藝美術學校,河北工藝美術學校、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業學校,《景德鎮陶瓷》編輯部等單位和有關個人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3位作者以及鄭蘭同誌,都是60年代工藝美術院校的畢業生,現分別在浙江、河北、北京、福建的有關院校任教。在專業上田自秉、王家樹二位先生及其他老一輩工藝美術專家曾給予作者極大的教益。這本書的出版,既是作者在學習前輩成果基礎上的嚐試,也是作者長期教學和研究的成果。在寫作過程中,深感我國工藝美術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曆史,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載體,其優秀的傳統和精湛的技藝,必定會對現在和未來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感到在藝術的領域裏,沒有哪個門類的藝術能像工藝美術這樣包含如此廣泛的內容,工藝美術史的研究又主要依據考古發掘提供的曆史文物,這些特點決定了工藝美術史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能對所有問題同時加以論定的,工藝美術史的研究隻有在不斷充實的過程中得到完善。作者在本書中力求對許多問題從新的角度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注意對最新獲得的史料作出分析。由於作者能力的限製,難免有許多錯誤和不足之處,加上多人合作通常會出現的問題,如:體例和內容取舍上的不盡一致,雖然作了最後的統稿,個性特征的印記仍然是明顯的。在此誠懇地希望工藝美術界的前輩和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並願本書給廣大讀者以收益。

卞宗舜1993年8月

《中國工藝美術史》一書自1993年8月出版以來,至今已第十三次印刷,2001年本人對原書部分文字做了修改和補充,並重寫了第四章三國兩晉南北朝工藝美術中的第一節概況和第六章宋元工藝美術中的第二節陶瓷工藝等部分章節。同時,在保留原書黑白圖版的基礎上增加彩色圖版部分,為此重新選編了153幅彩色圖片。今年又依據讀者的反映進一步增選了180幅彩色圖片,文字作了較全麵的修訂,封麵和版式也重新作了設計,使全書的內容質量進一步提高、視覺圖像信息也更加豐滿。借這次再版的機會,向多年來對本書給予熱情支持的讀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卞宗舜2008年5月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