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節 其他工藝(2 / 3)

四川錦竹,曆史悠久,“老鼠嫁女”鬥方,正月廿五“填倉節”,“祭倉神”,晚不點燈,鼠嫁花貓,別有情趣。開封朱仙鎮承宋發展有“蝴蝶杯”鬥方。山西臨汾有“玉虎墜拂塵紙”橫幅。侯馬“昭君出塞”板屏,遊絲刻線秀麗古雅。襄汾“紅娘鶯鶯”燈畫。陝西鳳翔有“雙美漁歸”三才。安徽阜陽有“百花點將”小橫披,精彩簡潔明快。

蘇州桃花塢有“蓮生貴子”立三才。“姑蘇萬年橋”中堂,表現乾隆年間城市繁榮景象。墨林居士款,“小廣寒書場”鬥方,為評彈七女,紅、黃、綠、紫套印。“三笑點秋香”三才,連環畫形式。“虎牢關”走馬燈畫樣,形式巧妙適應。徐州有“滿床笏”立三才,是郭子儀慶壽故事,刻線有剪紙韻味。福建泉州、承明代發展,“福祿壽三星”鬥方,李福記畫店印,五色套版。福鼎“濟公傳”小圓光,繪製精美。湖南邵陽楚南灘有“老鼠娶親”小三才。一幅蘇州桃花塢的門神畫。

山東濰坊有“徐庶走馬薦諸葛”橫披,上下兩列,四色刷版套印。“西廂記”條屏,鐵線染色刻繪精美。“天河配”窗頂畫,一橫幅四連環,四周花邊,左右瓶花對稱,橫線襯地,形式特殊。河北武強“打金枝”燈畫,立幅四畫一套,上有燈謎。“羲之洗硯”燈畫,橫幅。

天津楊柳青有“驅邪逐魔”立屏,鍾馗著軟巾甲衣,形象威武莊重。“太白醉酒”立屏,用色彩暈染,格調明朗。“盜仙草”貢箋,乾隆年間齊健隆畫店製,有工筆重彩韻味。

大批年畫廣泛流傳,木雕版潤色套印或染繪等。形成了鄉土氣息極濃厚的民族風格。每年一度遍布城鄉,是民間工藝的一大成就。

二、商業美術

商標、貼簽等。由直接書畫轉為印刷發展起來,包裝、裝潢進一步發展,封皮紙印有商標、字號、產品介紹、裝飾畫等。印好的標簽有紅、藍等色,以備用戶喜喪之別。另外,門麵幌子承唐宋形式,匾額、聯對、貨牌等,多為名人書家題寫,雕飾得更加引人注目。

三、剪紮工藝

紙絹剪、紮製品廣為流行。

(一)剪紙

又名“刻紙”。用刀剪鏤刻彩紙用於裝飾。由於使用不同而形成多種藝術形式。有“窗花”、“吊簽”、“喜花”、“花樣”等。窗花最普遍,所以俗稱剪紙為“窗花”。“吊簽”為節日吊掛。“喜花”為禮品增色。渲染生活氣氛鼓舞人的情緒。“花樣”為民間繡花的設計樣子。多為“剪紅”,有的染色多彩,如河北“蔚縣剪紙”。喪禮用藍、黑以示肅穆。花樣用素白為了儉省。全國各地有不同風格特色。

“折紙”,用硬紙折成各種“花包”。以盛彩線,或用為送給小孩物品的包裝。

(二)“皮影”

剪紙技藝用於皮革,為文娛活動成為“皮影戲”。明代出現,清初盛行。例如“唐山驢皮影人”,變形為了適應製作,眉眼五官連接臉框等為牢固整體,頭頸、手臂、腿足斷連則適應活動表演,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

(三)絹布工藝

有“絹花”、“絨花”。“北京絹花”有名,用於首飾或裝飾陳設等。還有“絹人”、“布娃娃”、“布老虎”等玩具擺設,典型如“布老虎”,民間廣為子孫祝福的玩具,各地不一,多有生機而少威嚴,讓人一看便知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