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1 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10.1.1 物流信息的含義

1.物流信息的概念

簡單地說,物流活動進行中必要的信息稱為物流信息。信息是事物的內容、形式及其發展變化的反映。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社會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這一概念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信息及其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巨大。

我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對物流信息的定義是:“反應物流各種活動內容的知識、資料、圖像、數據、文件的總稱。”物流信息與運輸、倉儲等各個物流環節都有密切關係,在物流活動中起著神經係統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商務應用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尤其是在Internet上的深度應用,企業麵臨的信息數量之巨大,種類之多,變化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市場要求企業有更高水平的信息管理。可以說,基於信息技術的物流信息管理以及物流信息係統的構建是現代物流的特征,及時而準確的物流信息管理是企業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物流信息的概念可從狹義、廣義兩方麵來考察。從狹義範圍來看,物流信息是指與物流活動(如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有關的信息。從廣義範圍來看,物流信息不僅指與物流活動有關的信息,而且包含與其他流通活動有關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場信息等。商品交易信息是指與買賣雙方的交易過程有關的信息,如銷售和購買信息、訂貨和接受訂貨信息、發出貨款和收到貨款信息等。市場信息是指與市場活動有關的信息,如消費者的需求信息、競爭業者或競爭性商品的信息、銷售促進活動信息、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信息等。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物流信息與商品交易信息、市場信息相互交叉、融合,有著密切的聯係。

2.物流信息的分類與特征

1)物流信息的分類

物流信息在企業運作中會形成各種類型的信息流。一般人們認為信息流是伴隨物流的產生而產生,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信息以及信息流的作用由過去單一的、被動的作用轉變為多方的、主動的作用。一類信息流先於物流產生,它控製著物流產生的時間、流動的大小和方向(速度),引發、控製、調整物流,這主要是各種決策、計劃、通知、用戶的配送加工和分揀及配貨要求等,另一類信息流則與物流同步產生,它們反映物流的狀態,如運輸信息、庫存信息、加工信息、貨源信息、設備信息等。前者是計劃信息流或協調信息流,後者為作業信息流。

圖10-1的物流業務流程中,各種計劃(如戰略計劃、能力計劃、物流計劃、製造計劃、采購計劃)、存貨配置以及預測產生的信息是計劃信息流,運輸信息、庫存信息、加工信息、貨源信息、設備信息等是作業信息流。

物流信息對整個物流係統起著相互銜接作用,對物流活動起支持作用。物流係統內各子係統的相互銜接是通過信息予以溝通的,而且係統內基本資源的調度也是通過信息的傳遞來實現的.通過物流信息的指導,才能保證物流各項活動運轉;物流係統也不再是各個獨立活動的組合,而是有機的聯係和密切的組合。

2)物流信息的特征

物流信息是物流係統內部以及物流係統與外界相聯係的有關情況的消息,它具有信息的一般性質,如真實性、滯後性、不完全性等,同時,物流信息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第一是廣泛性,即物流信息來源的廣泛性以及物流信息影響的廣泛性;第二是複雜性,即在大量的多種信息麵前,分析其與物流活動的相關程度,再用經處理後的信息去指導物流活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第三是聯係性,即來自於物流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彼此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係,另外物流信息與商流信息、生產信息等也同樣存在著密切的聯係。

與其他信息相比,物流信息的特點具體表現在:

(1)信息量大。物流信息隨著物流活動以及商品交易活動展開而大量發生。

特別是現代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和多頻度小數量配送使庫存、運輸等物流活動的信息大量增加。隨著企業間合作傾向的增強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物流信息的信息量在今後將會越來越大。

(2)更新快。多品種少量生產、多頻度小數量配送、利用POS係統的及時銷售使得各種作業活動頻繁發生,從而要求物流信息不斷更新,而且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

(3)來源多樣化。物流信息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物流信息(如生產信息、庫存信息等),而且包括企業間的物流信息與物流活動有關的基礎設施的信息。企業競爭優勢的獲得需要供應鏈各參與企業之間相互協調合作。協調合作的手段之一就是信息及時交換和共享。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力圖物流信息標準化和格式化,利用EDI在相關企業間進行傳送,實現信息共享。

10.1.2 現代物流信息技術

信息對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曆史上並沒有得到過充分的重視。這種疏忽起因於缺乏適當的技術來產生所需要的信息。管理部門也沒有認識和深刻理解迅速和準確的信息交流是如何改善物流管理的。曆史上的這些缺陷現在都已被排除了。目前的技術能夠處理絕大多數所需信息的各種要求。一旦需要,人們隨時都能獲得基於實時的信息。現代企業管理涉及的重要物流信息技術主要有物流條形碼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和自動跟蹤技術等。

1.物流條形碼技術

條形碼簡稱條碼,是由一組黑白相間、粗細不同的條狀符號組成,條碼隱含著數字信息、字母信息、標誌信息、符號信息,主要用以表示商品的名稱、產地、價格、種類等,是全世界通用的商品代碼的表示方法。條碼的條紋由若幹個黑色的“條”和白色的“空”的單元所組成,其中,黑色條對光的反射率低而白色的空對光的反射率高,再加上條與空的寬度不同,就能使掃描光線產生不同的反射接收效果,在光電轉換設備上轉換成不同的電脈衝,形成了可以傳輸的電子信息。由於光的運動速度極快,所以,可以準確無誤地對運動中的條碼予以識別。

1)條形碼的碼製目前現存的條碼碼製多種多樣,但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唯一性和永久性。唯一性是指同種規格同種產品對應同一個產品代碼,同種產品不同規格對應不同的產品代碼。根據產品的不同性質,如重量、包裝、規格、氣味、顏色、形狀等,賦予不同的商品代碼。永久性是指產品代碼一經分配,就不再更改,並且是終身的。當此種產品不再生產時,其對應的產品代碼隻能擱置起來,不得重複啟用再分配給其他的商品。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和公認的物流條碼碼製隻有三種:ITF-14條碼、UCC/EAN-128條碼及EAN-13條碼。選用條碼時,要根據貨物的不同和商品包裝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條碼碼製。單個大件商品,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商品的包裝箱往往采用EAN-13條碼。儲運包裝箱常常采用ITF-14條碼或UCC/EAN-128應用標識條碼,包裝箱內可以是單一商品,也可以是不同的商品或小包裝的多件同一商品。

EAN-13條碼是企業最常用的商品條碼。它由13位數字及相應的條碼符號組成,在較小的商品上也采用8位數字碼及其相應的條碼符號。這13位條碼包括:前綴碼,由三位數字組成,是國家的代碼,我國為690,是國際物品編碼協會統一決定的;製造廠商代碼,由四位數字組成,我國物品編碼中心統一分配並統一注冊,一廠一碼;商品代碼,由五位數字組成,表示每個製造廠商的商品,由廠商確定,可標識10萬種商品;校驗碼,由一位數字組成,用以校驗前麵各碼的正誤。

條碼符號位置的選擇以符號不變形且便於識讀、操作為準則。首先應選在商品包裝主顯示麵的右側。其次可選在與商品包裝主顯示麵相連的平麵。最後也可選在商品包裝主顯示麵的背麵。

2)條形碼與掃描設備

在物流中的應用條碼識別采用的各種光電掃描設備,主要有:①光筆掃描器,似筆形的手持小型掃描器。②台式掃描器,固定的掃描裝置,手持帶有條碼的物品在掃描器上移動。③手持式掃描器,能手持和移動使用的較大的掃描器,用於靜態物品掃描。④固定式光電及激光快速掃描器,是現在物流領域應用較多的固定式掃描設備。

各種掃描設備都和後續的電光轉換、信息信號放大及與計算機聯機形成完整的掃描閱讀係統,完成了電子信息的采集。

由條形碼與掃描設備構成的自動識別技術在物流管理中有很多好處。對托運人來說,它能改進訂貨準備和處理,排除航運差錯,減少勞動時間,改進記錄保存,減少實際存貨時間。對承運人來說,它能保持運費賬中信息完整,顧客能存取實時信息,改進顧客裝運活動的記錄保存,可跟蹤裝運活動,簡化集裝箱處理,監督車輛內的不相容產品,減少信息傳輸時間。對倉儲管理來說,它能改進訂貨準備、處理和裝置,提供精確的存貨控製,顧客能存取實時信息,減少勞動成本,並使入庫數精確。對批發商和零售商來說,它能保證單位存貨精確,銷售點價格精確,減少實際存貨時間,增加係統靈活性。

目前條形碼和掃描技術在物流方麵主要有兩大應用。第一種應用於零售商店的銷售點。除了在現金收入機上給顧客打印收據外,零售銷售點應用是在商店層次提供精確的存貨控製。銷售點可以精確地跟蹤每一個庫存單位出售數,有助於補充訂貨,因為實際的單位銷售數能夠迅速地傳輸到供應商處。實際銷售跟蹤可以減少不確定性,並可去除緩衝存貨。除了提供精確的再供給和營銷調查數據外,銷售點還能向所有的渠道內成員提供更及時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數據。

物流掃描儀的第二種應用是針對物料搬運和跟蹤的。通過掃描槍的使用,物料搬運人員能夠跟蹤產品的搬運、儲存地點、裝船和入庫。雖然這種信息能夠用手工跟蹤,但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並容易出錯。因此,在物流應用中更廣泛使用的是掃描儀,以便提高生產率,減少差錯。

2.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基本原理是電磁理論。射頻係統的優點是不局限於視線,識別距離比光學係統遠;射頻識別卡可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且有智能。RFID適用於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采集和交換的場合。由於RFID標簽具有可讀寫能力,對於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

1)無線射頻識別係統的組成無線射頻識別係統主要由射頻、標簽兩大係統組成。

射頻係統通常由讀寫器、計算機網絡兩部分組成。射頻係統的讀寫器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讀寫模塊、射頻模塊、天線。讀寫器在一個區域範圍內發射電磁波,對標簽進行數據采集,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數據轉換、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

射頻標簽由射頻模塊、存儲器、控製器及天線四個主要部分構成。標簽的主要作用是存儲物流對象的數據編碼,對物流對象進行標識。通過天線將編碼後的信息發射給讀寫器,或者接受讀寫器的電磁波反射給讀寫器。射頻標簽基本功能有以下幾點:具有一定的存儲容量,用以存儲被識別對象的信息;標簽的數據能被讀入或寫入,而且可以編程,一旦編程後,就成為不可更改的永久數據;使用、維護都很簡單,在使用期限內不需維護。

2)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

(1)高速公路自動收費與城區交通管理。高速公路自動收費係統是RFID技術最成功的應用之一。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發展非常快,但高速公路收費卻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交通堵塞,在收費站口許多車輛要停車排隊,成為交通瓶頸問題;二是少數不法的收費員貪汙路費,使國家損失了相當的財政收入。RFID技術在高速公路自動收費上的應用能充分體現它的非接觸識別的優勢,杜絕上述問題。

在城市交通方麵,交通也日趨擁擠。解決交通問題不能隻依賴於修路,加強交通的指揮、控製、疏導,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現有交通潛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於RFID技術的實時交通督導和最佳路線電子地圖將很快成為現實。用RFID技術實時跟蹤車輛,通過交通控製中心的網絡在各個路段向車主報告交通狀況,指揮車輛繞開堵塞路段,並用電子地圖實時顯示交通狀況,能夠使得交通流向均勻,大大提高道路利用率。其還可用於車輛特權控製,在信號燈處給警車、應急車輛、公共汽車等行駛特權;自動查處違章情況。

(2)人員識別與物資跟蹤。將來的門禁保安係統均可應用射頻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作工作證、出入證、停車證等,目的都是識別人員身份,實現安全管理、自動收費或上下班打卡,提高工作效率。安全級別要求高的地方,還可以結合其他的識別方式,將指紋、掌紋或顏麵特征存入射頻卡。

還可以用射頻卡保護和跟蹤財產。將射頻卡貼在重要物資如計算機、傳真機、文件、複印機或其他實驗室用品上,以自動跟蹤管理這些有價值的財產,可以跟蹤一個物品從某一建築處離開,或是用報警的方式限製物品離開某地。結合GPS係統利用射頻卡,還可以對貨櫃車、貨艙等進行有效跟蹤。

(3)生產線自動化控製。在生產流水線應用RFID技術可實現自動控製和監視,提高生產率,改進生產方式,節約生產成本。

(4)倉儲管理。將RFID係統與條碼係統結合,可用於智能倉庫貨物管理,有效解決與倉庫、貨物流動有關的信息管理,不但可增加一天內處理貨物的件數,還監看著這些貨物的一切流動信息。一般而言,射頻卡貼在貨物要通過的倉庫大門邊上,讀寫器天線放在叉車上,每個貨物都貼有條形碼,所有條形碼信息都被存儲在倉庫的中心計算機裏,該貨物的有關信息都能在計算機裏查到。當貨物被裝走運往別地時,由另一讀寫器識別並告知計算中心它被放在哪個拖車上。

這樣管理中心可以實時地了解到已經生產了多少產品和發送了多少產品,並可自動識別貨物,確定貨物的位置。

3.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1)電子數據交換的含義及其構成

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它是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準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係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也有人稱它為“無紙貿易”。

EDI最初由美國企業應用在企業間的訂貨業務活動中,其後EDI的應用範圍從訂貨業務向其他的業務擴展,如POS銷售信息傳送業務、庫存信息管理業務、發貨送貨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傳送業務等。近年來EDI在物流中廣泛應用,貨主、承運業主以及其他相關的單位之間,通過EDI係統進行物流數據交換,並以此作為基礎實施物流作業活動。

構成EDI係統的基本要素是EDI軟件、硬件、通信網絡以及數據標準化。

一個部門或企業若要實現EDI,首先必須有一套計算機數據處理係統;其次,為使本企業內部數據比較容易地轉換為EDI標準格式,須采用EDI標準;最後,通信環境的優劣也是關係到EDI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為了實現商業文件、單證的互通和自動處理,采用的處理方式不同於人機對話方式的交互式處理,而是計算機之間的自動應答和自動處理,因此文件結構、格式、語法規則等方麵的標準化是實現EDI的關鍵。世界各國開發EDI得出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必須把EDI標準放在首要位置。EDI標準主要分為基礎標準、代碼標準、報文標準、單證標準、管理標準、應用標準、通信標準、安全保密標準。

2)物流管理中電子數據交換的一般流程物流管理中的EDI的一般流程為:發送貨物業主(如生產廠家)在接到訂貨後製定貨物運送計劃,並把運送貨物的清單及運送時間安排等信息通過EDI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如零售商),以便物流運輸業主預先製定車輛調配計劃和接收貨物業主製定貨物接收計劃。

隨後發送貨物業主依據顧客訂貨的要求和貨物運送計劃下達發貨指令,分揀配貨,打印出物流條形碼的貨物標簽並貼在貨物包裝箱上,同時把運送貨物品種、數量、包裝等信息通過EDI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據此請示下達車輛調配指令。

然後物流運輸業主在向發送貨物業主取運貨物時,利用車載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流條形碼,並與先前收到的貨物運輸數據進行核對,確認運送貨物。物流運輸業主在物流中心對貨物進行整理、集裝,做成送貨清單並通過EDI向收貨業主發送發貨信息,在貨物運送的同時進行貨物跟蹤管理,並在貨物交給收貨業主之後,通過EDI向發送貨物業主發送完成運送業務信息和運費請示信息。

最後收貨業主在貨物到達時,利用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流條形碼,並與先前收到的貨物運輸數據進行核對確認,開出收貨發票,貨物入庫;同時通過EDI向物流運輸業主和發送貨物業主發送收貨確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