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並不是盲目自信,也不是坐等好運降臨。革命樂觀主義的“樂觀”是一種努力的態度,不管經曆怎樣的困難,陷入怎樣的困境,都從不動搖決心,始終堅信最終的勝利,並為之不斷拚搏努力。這樣的“樂觀”是一種不斷推動進步的正麵能量。
大家都知道,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致命的打擊來自空中。當時,誌願軍沒有空軍,製空權幾乎為零,誌願軍很大一部分傷亡都是來自敵人的空軍轟炸。麵對敵人的先進戰爭武器,中國人民誌願軍從未動搖過戰鬥決心,困難大,就付出更多的努力,沒有什麼可以成為失去信心的借口。上甘嶺戰役中,敵人的飛機轟炸規模空前浩大,誌願軍的戰地工事經常晚上建好,白天就被炸毀。這種令人沮喪的困境,的確讓誌願軍戰士緊皺眉頭。誌願軍沒有坐以待斃,當時他們所駐守的陣地多是堅硬地質的石頭山,誌願軍戰士想:如果能在這石頭山上挖出坑道,躲避轟炸,儲存補給就可以大大減少敵人飛機轟炸給部隊帶來的破壞。
但是,將一座堅硬無比的石頭山挖出一個個“科學合理”的儲存、躲避用的坑道,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況且還是在“聯合國軍”猛烈進攻的前提下,這或許在許多人眼裏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誌願軍不這樣認為,隻要他們想,就沒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全體戰士分工有效地進行開鑿石頭山的行動,夜以繼日,從不停歇。有的戰士手都被震裂了,還繼續用錘子不停地鑿著堅硬的石頭。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全軍上下的努力,這座看似不可能被“開墾”的石頭山被誌願軍征服了,建造出一個個防空、防潮的戰事坑道。這些坑道,對誌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獲得勝利,始終保存戰鬥力提供了重要幫助。
麵對“聯合國軍”強大的空中攻勢,誌願軍不僅在地麵采取有效的“防”,也開始積極籌備在空中進行強有力的“攻”。前麵我們提到過,新中國剛成立,飛機都沒有幾架,更別提空軍了。但朝鮮半島的製空權一日不解決,抗美援朝就晚一日勝利結束,和平也就晚一日來臨。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與人民團結一心,籌錢集資,從蘇聯購得一批較為先進的戰鬥機,而蘇聯也秘密向中國派遣了一批作戰經驗豐富的優秀空軍戰鬥人員。開戰沒多久,中國在蘇聯的支持下迅速培養出一批空軍戰鬥人員。因為時間緊,任務急,這些戰鬥人員都沒有實戰經驗,就連飛行經驗都少得可憐,最多的也隻是幾十小時的飛行經驗。相較“聯合國軍”方麵,對方大部分都是參加過二戰的優秀飛行員,不論是飛行經驗還是戰鬥經驗都是誌願軍飛行員無法相比的。
當時國際上並不看好中國這個“速成”空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更是對此嗤之以鼻。當這支空軍第一次征戰長空,就驚豔了整個世界,更震懾了美國空軍。誌願軍空軍數量無法與美軍相比,所以誌願軍空軍經常是十幾架飛機要與敵人一百架飛機周旋。飛行員們都是從一次次戰鬥中學習經驗,在生與死間勇猛作戰。著名的“王海大隊”就是中國誌願軍空軍戰士們的一個剪影。“王海大隊”在大隊長王海的率領下,用6架飛機與敵人60餘架飛機周旋,發揮了誌願軍戰士的高度智慧與飛行技巧,在無一人傷亡的情況下,成功阻擊了敵人的轟炸計劃,並擊毀敵機5架,嚴重削弱了“聯合國軍”空軍的銳氣。
最令中國人民興奮的還要數美國王牌飛行員喬治·戴維斯的“墜落”。喬治·戴維斯是美國空軍引以為傲的空中戰鬥英雄,擁有豐富且優秀的空中戰鬥經驗。就是這樣一位看似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最終卻被一個“毫無經驗的”、“速成的”中國飛行員所駕駛的飛機擊中,墜毀於朝鮮冰冷的土地之上,就此長眠不醒。
中國空軍的迅速崛起,使“聯合國軍”目瞪口呆,他們不得不承認,中國仿佛一夜之間成為了一個空軍強國。
究竟是什麼讓中國能如此迅速地抵抗住美國空軍的肆無忌憚、囂張跋扈,使他們逐漸收斂,甚至最終退卻的?這個“什麼”,不是某個偉人,不是某種武器,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中國軍人獨有的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主席說過:“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困境與敵人並不可怕,隻要堅定勝利信念,正確、有效、積極地采取行動,一切困境都將變為順境,一切困難都將成為通往勝利的階梯。取得抗美援朝戰爭最後勝利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什麼是革命英雄主義?用朱德的話說就是:“革命英雄主義是視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對革命事業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以革命之憂而憂,以革命之樂而樂,赤膽忠心,終身為革命戰爭事業奮鬥,而不斤斤計較、不為個人打算,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僅可以犧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猶豫地貢獻出自己的生命。”
革命英雄主義不是個人英雄主義,不是盲目逞英雄,更不是剝削階級軍隊的英雄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與這些最大區別就是:革命英雄主義不論起始點還是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民,而行使過程是在黨的科學領導下,由人民支持所進行的。
想擁有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就要具有“勇敢”這一品質,隻有勇敢,不怕犧牲,才有資格去實現革命英雄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要求軍人以熾熱的革命熱情和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積極地投入到革命鬥爭中去。同時又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掌握指導戰爭規律,駕馭戰爭。在朝鮮半島英勇作戰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就是這樣一支有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隊伍。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雖然算不得亂世,但絕對也是硝煙彌漫的生與死的戰場。在這樣一個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激烈交鋒的戰場,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兒女。他們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為了勝利,不顧個人安危,英勇作戰,有的甚至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身上的革命英雄主義光輝照耀著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激勵著每一個活著並還在繼續奮鬥的人。
1952年10月,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打響了。597.9高地的2號陣地的表麵陣地被敵人占領,誌願軍迅速展開陣地爭奪戰,某連二排戰士擔任了2號陣地的突擊作戰任務。二排的排長叫孫占元,他是部隊中出了名的好排長。孫占元不僅作戰英勇果敢,對待戰士也極為熱心、貼心,深受戰士們的愛戴。
這次突擊作戰展開沒多久,因為受到敵人火力點的攔阻,孫占元與戰士們隻能伏臥在坑道中隱蔽待擊。通過對敵人火力觀察,孫占元最終決定先瞄準一個火力點進行爆破,再依次將敵人的火力點各個擊破。孫占元手握機槍,先派出一名戰士進行爆破活動,他與其餘戰士進行火力掩護。孫占元的這一辦法效果非常好,二排戰士很快解決了多個火力點,敵人的優勢逐漸失去。
敵人見大事不妙,連忙集結火力展開猛烈反擊。孫占元麵對瘋狂反擊的敵人毫不畏懼,沉著應對,有效地組織戰士進行戰鬥。敵人有一個營的兵力,對於隻有一個排戰鬥力的孫占元等人來說,猶如窮凶極惡的狼群,貪婪瘋狂地對他們進行猛攻。英勇的誌願軍戰士不懼怕“狼群”,戰士們以坑道作依托,以硝煙作掩護,將攻上來的敵人一次次打退。
敵人像是被孫占元等人徹底激怒,他們不斷加大火力,對二排戰士進行瘋狂地火力壓製。炮火聲、機槍聲震耳欲聾。本該是寂靜、黑暗的夜,被不斷升空的燃燒彈撕裂開來,瞬間黑夜如白晝,將整個慘烈的陣地清晰地暴露在眼前。硝煙彌漫,子彈與亂石飛濺,二排已有許多戰士光榮犧牲。孫占元匍匐在地上,看著眼前的一切。他知道以自己一個排的兵力要對抗武裝精良的敵人一個營的兵力是多麼困難,但他卻不允許自己設想失敗,他必須勝利,即使付出一切代價也要獲得勝利!
想到這裏,孫占元起身穿梭於敵人的火力之間,對敵人的火力點進行了全方位的偵察。偵察回來後,孫占元將餘下的戰士分為兩組,一組進行火力點的爆破,另一組全力阻擊準備進攻的敵人。他對這兩組戰士說:“我們就算隻剩下一個人,也要把2號陣地給攻下來!”說完他就像承受著什麼劇痛一樣,眉頭緊蹙,倒吸了一口涼氣。
戰士易學才發現排長不對勁,低頭一看,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孫占元的右腿已經徹底被炮火打斷,隻有一層皮連著;左腿肌肉被削去了一半,露出了骨頭。易學才驚叫到:“排長,你的腿!”
同誌們這才發現他們的排長已經身負重傷,大概是在偵察敵情時被敵人的炮火擊中了。易學才眼裏已經盈滿淚水,他勸排長道:“排長,你下去吧,這裏交給我們。”
孫占元擺擺手說:“我是排長,任務還沒有完成,怎麼能中途離開呢。你們去完成你們的任務,我來掩護你們。”說著,已經架好機槍,做好準備。
易學才等人看看排長,再看看不斷發起攻擊的敵人,心中燃起澎湃的鬥誌。他們大吼著衝向敵人,去完成排長交給他們的任務。戰士們沒有回頭,他們眼中隻有複仇與渴望勝利的火焰,身後排長的機槍聲,是激勵他們的衝鋒號。
易學才所帶的小組經過激烈奮戰,順利殲滅敵人。易學才還沒等體會勝利的喜悅,就發現排長的機槍聲不知在什麼時候停止了。他大聲叫著排長的名字,卻久久得不到回應。易學才焦急地跑向孫占元,沒跑多遠,借著戰場的火光,他看到了排長血跡斑斑的身軀。他一步一步向排長走去,看到孫占元的身邊躺著七八具敵人的屍體,身下還壓著一個,而孫占元的身體更是慘不忍睹,他的雙腿不自然地拖在後麵,傷口被焦土和石渣淤塞著,前額上滿是血液和泥土。可以看出,孫占元是在彈藥用盡後,從掩護點向前爬行到敵人堆裏,拉響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此時的易學才已經淚流滿麵,他衝著戰友們大吼道:“為排長報仇!”緊接著,易學才就向炮火密集處跑去,與戰友們一起繼續戰鬥。
在全體戰士的努力下,2號陣地被成功收複,與其他部隊勝利會合,展開全麵反擊戰。不久,597.9高地的陣地全部勝利收複。
孫占元無疑是英雄兒女的傑出代表。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許許多多像孫占元一樣的戰鬥英雄,他們勇敢,無畏,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勢不可擋。毛主席曾說過:“這個軍隊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何艱難困苦的場合,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聯合國軍”或許武器強大,火力猛烈,但是他們仍舊無法戰勝一支具有革命英雄主義的人民軍隊。
中國人民誌願軍紀念館
“中國人民誌願軍紀念館”位於上海奉賢區永福園內,是上海唯一一座全麵反映抗美援朝曆史的專題紀念館。2013年3月24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紀念館在上海正式對外開館。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詞。
紀念館長百米,占地500平方米,由軍史館、英雄館、專題館、影視廳、展示廳三館兩廳組成。主要格局以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坑道風格為主,展出曆史照片500餘幅,珍貴曆史文物200多件,輔以影視設備等現代化陳列設施,生動展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曆史。
誌願軍紀念廣場在永福園建成,廣場占地36畝,豎立著毛澤東、毛岸英、彭德懷、陳賡等浮雕銅像,近百米的紀念牆上鐫刻著誌願軍英雄人物和烈士形象。
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在沈陽的北部,有一座鬆柏掩映的烈士陵園。這座陵園即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它建於1951年8月,以安葬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122名中國人民誌願軍英雄而聞名中外。他們中有在上甘嶺戰役中堅守陣地,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最後拉響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排長孫占元;有以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口,掩護主力部隊順利衝上主峰的特級英雄黃繼光;有忍受著烈火燒身的劇痛直到犧牲還嚴守紀律的偉大戰士邱少雲;有登高英雄楊連第、爆破英雄楊根思;以及許多團級幹部和戰鬥英雄、模範、功臣。
整個烈士陵園占地麵積24萬平方米,地勢居高臨下,視野豁達,氣氛肅穆。莊嚴的墓碑,常青的鬆柏,四季常綠的芳草鮮花陪伴著長眠的烈士。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於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是1998年沈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之一,也是沈陽著名的“十景”之一。
走近陵園,可以看見正門的石柱上鑲有大塊方形的漢白玉石,上麵鐫刻著郭沫若題寫的園名——“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幾個大字。步入陵園後,一座氣勢恢宏的紀念碑聳立在陵園的正中心。紀念碑由花崗石製成,碑的正麵是董必武題寫的“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12個雄渾剛健的大字,背麵刻著郭沫若題詩手跡:“煌煌烈士盡功臣,不滅光輝不朽身,鴨綠江南花勝錦,北陵園畔草成茵。英雄氣魄垂千古,國際精神召萬民。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碑座正中刻有以象征和平的和平鴿構圖的“抗美投朝紀念章”浮雕圖案,背麵刻有四百七十一個字的碑文。紀念碑後麵便是烈士墓,分為東、西、北三個墓區,安葬著誌願軍烈士。
陵園內東側設有“烈士遺物陳列室”,陳列烈士遺物217件。其中有邱少雲生前用過的衝鋒槍、孫占元生前用來殺敵的輕機槍;有楊根思烈士生前受到毛主席邀請赴宴的請柬,以及他們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各種軍功章、勳章和參加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時榮獲的各種獎品、紀念章等;有郭沫若謳歌黃繼光、邱少雲的詩詞手跡;還有蔡正國副軍長犧牲時的血衣,吳國漳、饒惠譚等烈士生前榮獲的一級國旗勳章、抗美援朝紀念章和其他烈士生前的衣物、作戰用品、學習用品等珍貴的烈士遺物。在陳列室的前麵,還有一個90延長米的“大型回廊”,展出了有關烈士英雄事跡的資料。
陵園的正門外東側是“抗美援朝光輝業績展覽館”,展出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部分照片、圖表等。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不僅僅是幾十年前那場跨國戰役的紀念,也是人民憑吊先烈、英雄的瞻仰拜謁之地,更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富有國際精神的美好體現。
每逢清明節,遼寧省、沈陽市、駐沈陽部隊、遼寧軍區領導和各界人民群眾都要前來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平時前來掃墓者也是絡繹不絕,每年都達十幾萬人以上,使這裏成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工程於1991年9月6日興建,1993年7月27日,即朝鮮停戰協定簽字40周年落成開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由陳列館、紀念塔、全景畫館三大建築主體組成的建築群,融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和現代建築特色於一體。總占地麵積18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13790平方米。
陳列館的平麵布局是呈品字形的三層建築,建築麵積5800平方米,樓高19.4米,上有5個民族風格的小亭,外牆為灰白花崗岩剁斧石貼麵。陳列館的中央為序廳,序廳的正麵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浮雕群像為背景,正中是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巨型圓雕像,兩側分別是誌願軍戰歌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同誌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命令。陳列館正門的“抗美援朝紀念館”七字是郭沫若寫的,遒勁而凝重。館內擁有抗美援朝文物12000餘件和曆史文物7000餘件,其中篩選的實物就有1108件,大到戰車、機槍,小到鋼筆、紐扣,樁樁件件,都落著戰爭的煙塵,都染著戰士的鮮血
走進序廳,是巨幅雕塑:毛澤東“英明決策”,彭老總“臨危受命”,中華優秀兒女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赴赴,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生動的畫麵,將你拉進半個世紀前的戰爭歲月內設五個展廳,展出了大量的雕塑、模型、照片、實物,展示著人類的正義、尊嚴和力量,展現了人們對侵略者的憎恨、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和平的向往。
抗美援朝運動館內設兩個展廳,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掀起的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朝人民友誼館內設一個展廳,擺滿展櫃的是朝鮮人民贈送的錦旗,在誌願軍幫助朝鮮戰後建設時用過的工具,朝鮮人民送給誌願軍的衣物、紀念物等等,在這裏我看到最多的是刻印在照片上的笑臉,在戰爭中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汗水鑄就了深刻的友誼,中朝兩國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
英雄模範烈士館,牆麵采用朱紅磨光大理石貼麵做背景,懸掛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的兩名特級英雄、50名一級英雄及中國各省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烈士名冊,同時還陳列著一級模範的少瓷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