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團的戰士麵對“機械怪物”毫不退縮,他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勇敢,用炸藥包與一輛輛坦克進行較量。446團5連的副班長李光祿,一個人炸毀了三輛坦克:他冒著槍林彈雨,奮勇衝到坦克邊上,把炸藥包塞到坦克的履帶上,隻聽“轟隆”一聲,坦克停止了運作。李光祿也被炸暈過去,等醒來,他拿著炸藥包繼續衝向另一輛坦克……
戰鬥中,像李光祿一樣的戰士數不勝數,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用自己的身軀與先進的武器戰鬥。經過這一天的英勇作戰,446團不僅消滅了英國坦克群,繳獲了31輛坦克,還殲滅了英軍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第一營,取得了可喜的戰果。
同樣英勇的表現也在誌願軍第39軍116師347團上演。347團的任務是殲滅英第29旅的兩個連。為了保證順利完成殲滅任務,347團第7連負責在外圍阻援。敵人的援軍源源不斷地向7連所負責的陣地襲來,妄圖突破陣地增援英29旅。7連戰士以全局為重,麵對火力強大的敵人毫不畏懼,打退敵人數次攻擊。在艱苦的戰鬥中,該連的幹部全部陣亡,整個陣地隻剩下7名戰士。敵人還在向陣地不斷發起進攻,7名戰士沒有畏懼,仍舊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司號員鄭起急中生智吹起衝鋒號,7名戰士瞬間展示出百萬大軍的衝鋒氣勢。這股氣勢成功地將敵軍嚇退,7連戰士勝利完成了阻援任務。
1月4日,誌願軍第39軍第116師、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以及誌願軍第50軍相繼進入漢城。當誌願軍進入漢城後發現,漢城已經遭受美軍的狂轟濫炸,成為一片廢墟。為了確保主力安全,誌願軍司令部決定在漢城隻留下一個師,幫助當地幸存老百姓恢複建設,其餘部隊繼續追擊南逃的敵人。
誌願軍司令部考慮到“聯合國軍”可能據守漢江南岸,利用當地的機場與港口對漢城發起攻擊,便命誌願軍主力軍隊向漢江南岸發起進攻。通過多方努力作戰,誌願軍第50軍與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主力,於1月5日渡過了漢江。而後,除第50軍繼續追擊敵人外,其餘部隊均留守待命。第50軍在追擊過程中,相繼收複了楊平、利川、梨浦裏等城鎮。
誌願軍一路順利收複失地,幾乎沒有遇到太大阻礙,但也沒有有效地消滅敵人。此時誌願軍因為長期作戰損失很大,戰士們都疲憊不堪,後方補給也沒有及時到位。彭德懷由此考慮到:敵人似乎在有計劃地撤退,繼續追擊下去有可能會中敵人的誘敵之計。為了確保戰爭優勢不會丟失,彭德懷下令結束此次戰役,全軍進行休整,養精蓄銳,為下一戰做準備。
再看“聯合國軍”方麵:1月8日,“聯合國軍”已經全部撤退到北緯37度線附近地區,進入休整期,部署下次戰役計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朝人民軍隊聯合發起的進攻戰役,這也是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的第三次戰役。這次戰役,共殲滅“聯合國軍”1.9萬餘人,成功突破了“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解放了漢城及三七線以北較大的地區,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與影響。此後,“聯合國軍”的內部矛盾逐漸顯現出來。英國對美國的做法感到不滿,作戰情緒低迷,而中朝兩國人民則對抗擊“聯合國軍”侵略的信心更加堅定。
以空間換時間——耗時最長的防禦戰
第三次戰役結束後,美國非常不甘心。他們不僅被誌願軍打退到“三八線”以南,還丟了漢城,狼狽敗退至“三七線”。上任不久的李奇微當然不會任由這種敗績繼續下去,他利用兩軍休整時期,對誌願軍展開了全方位偵察。不久,李奇微發現了中國誌願軍最大的弱點——補給運輸線過長,即前線戰士無法及時得到食物、武器等資源補給。針對這個弱點,李奇微設計了一個“磁性戰術”,也就是利用美軍先進裝備的優勢,采用消耗戰的方式製約中國誌願軍,直到進一步拉長誌願軍的運輸線與前線的距離,造成前線空虛,美軍便可趁此時機進行大規模進攻。
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的各位將領也非常清楚自己隊伍的弱點,並猜測出李奇微心中所打的如意算盤。麵對後方種種困境,誌願軍隻能暫時按兵不動,休整軍隊,竭盡所能縮短運輸補給線與前線的距離,爭取到3月時可以發起有效的進攻。但有著補給充足、裝備先進等優勢的“聯合國軍”不會給誌願軍太久的喘息時間。從1月15日開始,李奇微就不斷地對誌願軍發起小規模進攻,意圖消耗誌願軍戰鬥力。1月25日,已經休整好的“聯合國軍”向誌願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
抗美援朝戰爭中,耗時最長的防禦戰就此打響。
此次戰役,“聯合國軍”不再采用以前分兵冒進的打法,而是針對誌願軍擅長的“分割包圍殲滅”的戰術製定出一種“集結主力,東、西線相互照應,齊頭並進”的作戰方案。誌願軍司令部從自身實力出發,決定西線戰場以防禦為主,鉗製住敵人主力攻擊,待敵軍軍力削弱,再從東線戰場實行突擊,製止其進攻。
從25日起,“聯合國軍”不斷調動飛機、坦克向誌願軍的防禦陣地進攻,整個陣地周圍硝煙彌漫,炮擊聲不絕於耳。誌願軍在如此危險與惡劣的環境下,寸步不離地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27日開始,“聯合國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不斷調集兵力向誌願軍第50軍發起進攻。敵人牟足力氣對誌願軍陣地采用地毯式轟炸,轟炸結束後再派兵源源不斷地向陣地發起猛烈衝鋒。英勇的誌願軍戰士不怕犧牲,一次次將衝鋒的敵人打退,彈藥用完就用石頭砸,隻要還有一口氣,就堅守在陣地上一步也不退縮。
駐守於236.5高地的443團九連的戰士們,打退敵人六次衝鋒,死傷過半,子彈用盡。尚有戰鬥力的戰士就用槍托打,用刺刀刺,用石頭砸,誓死堅守陣地。9連的戰士在奮戰的同時,7連的戰士也打退了敵人八次猛烈衝鋒,頑強地堅守著陣地。443團各陣地上的誌願軍戰士大戰了八個晝夜,終於阻擋住擁有強大火力的敵人的進攻。
不僅是443團,其他部隊的戰士也都在為堅守陣地而殊死戰鬥。444團、447團都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依靠頑強的毅力,奮勇作戰,最終守住陣地。誌願軍第38軍112師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下傷亡過半,但幸存的戰士仍舊拚死戰鬥,不顧敵人密集的火力,將湧上的敵人一次次打退,最終守住了陣地。
誌願軍司令部為了保持漢江南岸的橋頭陣地,縮小該軍防禦正麵,加強縱深的防禦,特別命令第50軍將南秦嶺、果川、軍浦場以西14公裏正麵防禦地段轉移給第38軍和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防守。這樣做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集中兵力阻擊敵人的進攻。
2月10日,美第1軍逼近漢江,占領仁川,開始向駐守漢江南岸的38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美軍在這場戰鬥中集結了英軍、希臘軍,動用了大量坦克、飛機,向誌願軍的陣地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戰鬥。誌願軍修建的工事不斷被敵機炸毀,彈藥也極為緊缺。麵對如此的困境,誌願軍戰士仍舊保持著高漲的戰鬥信念,與敵人浴血奮戰。
13日清晨,美軍再次向38軍所駐守的350.3高地發起猛烈進攻。負責此高地的114師342團1營3連的戰士們頑強作戰,不給敵人任何靠近的機會。美軍見此情形,便派出20多架飛機對高地進行狂轟濫炸,轟炸後再次發動衝鋒。幾輪過後,3連戰士隻剩下四個人,其餘全部陣亡。但就是這四名戰士,仍舊堅守陣地,與敵人拚殺到最後,最終守住了陣地。
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8軍,用鮮血與生命譜寫了一首悲壯的讚歌,每個戰士都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軍人最偉大的精神。美軍動用了大量先進武器向漢江南岸防禦陣地發起11晝夜不間斷的攻擊。麵對如此猛烈的炮火,38軍全體將士共同努力,奮勇作戰,陣地如鋼鐵城牆一般,屹立不動。38軍的成功防禦,為西線部隊進行轉移做出了重要貢獻。2月16日和18日,西線漢江南岸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隊全部撤至漢江北岸,成功轉移。
再看東線作戰情況。東線戰場的“聯合國軍”從1月31日起就開始向砥平裏以及橫城方向發起進攻。誌願軍以及北朝鮮人民軍司令部根據敵情,製定出了相應的作戰計劃,決定首先集中兵力向橫城地區的敵人發起反擊。
2月11日,誌願軍反擊開始。戰士們趁著夜色穿梭於山穀樹林間,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一夜急行30公裏,截斷了南朝鮮軍隊的退路,對他們形成包圍,而後發起突然襲擊。被包圍的南朝鮮軍隊麵對突然而至的誌願軍措手不及,連忙實施突圍,但數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南朝鮮軍隻好求助總部,請求派飛機和坦克協助他們突圍。突圍與反突圍的戰鬥愈演愈烈,誌願軍麵對的阻力也越來越大。但艱難的困境並不能動搖誌願軍戰士戰勝敵人的信念,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負責此次圍殲任務的誌願軍第42軍117師取得了最後勝利。
南朝鮮第8師與誌願軍交戰後,戰鬥隊形已經完全混亂,隻得慌忙向橫城方向撤退。誌願軍早已有所準備,負責此次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鄧華命令第66軍主力向橫城進發,以切斷敵人退路。到12日,誌願軍殲滅了南朝鮮第8師的三個團。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第66軍主力未能及時趕到戰略位置,橫城地區的部分美軍與南朝鮮軍隊僥幸得以逃脫。
橫城反擊戰還在繼續。誌願軍戰士熟悉了敵人的戰略部署,開始展開更有效的戰鬥,戰鬥態勢一片大好。誌願軍在這次反擊戰中殲敵1.2萬餘人,俘虜7800餘人,迫使東線的“聯合國軍”後退26公裏,取得反擊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