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青少年增高(1 / 2)

淺談青少年增高

身高的基本常識

人的身高物質基礎是骨骼。與身高相關的主要是頭顱、脊柱和下肢長骨3部分。

人的身體發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是按照自上而下、由近及遠的順序進行的。

頭部發育最早,出生時,新生兒頭長就為成人頭長的1/2,而新生兒的頭顱長度是其自身身長的1/4。

相形之下,下肢發育較遲,新生兒出生時僅為成人的1/4。因此,人出生以後下肢長骨的發育對身高影響最大(見圖1-1)。

圖1-1 由胎兒發育到成人身體各部分發育比例的變化

一般來說,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出生時身長為50厘米左右;1周歲內是身高增長的第1次飛躍,能長到75厘米左右;2周歲時長到85厘米左右;3-7周歲每年增高6-6.5厘米。

大多數人到11-12周歲時,會長到130-140厘米。這一時期,大多數人個頭高矮差別不是很大。

然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身高和全身器官樣,又經曆 次飛躍。陛別差異、遺傳因素、營養狀況和體育鍛煉等各種條件使得人和人之間身體的高矮有了明顯的差異。這

時期,有人每年可增高6-7厘米,甚至增高10-13厘米。上初中時,身高增長是非常明顯的,往往一兩年內,一個天真爛漫、充滿稚氣的兒童就發育成一個壯實的小夥子或婷婷玉立的美少女了。

17-18周歲以後,身高增長速度明顯放慢,直到陛成熟時,即女孩18 -23周歲,男孩22-25周歲時才基本停止,這時人的身高就基本定型了。

影響人體增高的因素

人的身高除受人種、年齡、營養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之外,主要還是取決於遺傳基因。

遺傳基因決定著人體各種內分泌腺分泌的生長素的多少從而影響和控製身高的增長,生長素分泌越多,越能促進骨骼、肌肉、結締組織和內髒的增長,使身高增長越多。

但是,如果生長素分泌過多,容易發展成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分泌過少,則容易形成“侏儒症”。所謂侏儒症患者是指身高低於120厘米的男女。一般來說,男性身高低於145厘米,女性身高低於135厘米,屬身材矮小,不一定屬於生理上的異常表現。

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等內分泌素直接通過體內物質代謝和體液循環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

所以,生長發育的遲緩是內分泌係統功能紊亂的主要症狀之 。

人的細胞核內約有500萬個“遺傳基因”,正是這些遺傳基因決定了人的相貌、胖瘦和高矮等等。

人的身高表現出一定的遺傳規律

·父母都高,其子女高(高加高,生高)。

·父母一高一矮,其子女也高(高加矮,多數生高。

·父母都矮,其子女矮(矮加矮,生矮)。

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增高

個子的高矮,主要取決於父母的遺傳陛。但是,後天的各種條件,尤其是能否從小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身高的遺傳“變異”,促使長得更高。

父母個子都不高,其子女個子較高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以筆者為例,父親身高170厘米,母親156厘米。由於筆者從小喜愛運動,尤其愛好武術、氣功、籃球、排球、乒乓球和跑步、跳遠、爬山等體育運動,長年堅持不懈,所以筆者的身高能長到175厘米。

和筆者同住一座樓裏的很多家庭夫妻個子都不高,其子女個子都較高。他們的子女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小特別喜好體育鍛煉。其中有一家,丈夫個子不高,才164厘米,妻子也不高,僅154厘米。他們的兒子由於從小愛好體育運動,20歲時己長到179厘米的大個子了。比他的父親高出足足15厘米(見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