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水(1941—?),馬來西亞著名中文作家。祖籍文昌潭牛鎮田尾灣村。出生於柔佛州昔加末,1964年畢業於南洋大學中國文學係,當過中學教師,與人合創“青春出版社”出版書籍,後進入《南洋商報》工作,當高級編輯,任大馬華文作家協會主席。他的中文作品已出版的專集有:詩集《山靈》、《原本》、《四重奏》、《困惑集》、《青年獻歌》、《櫥窗內外》;小說集《愚人》、《無辜者》、《白雲深處》;散文(雜文)集《回首集》、《火石集》、《都市人語》、《塵綱飛絮》、《不能倒流的時光》;評論集《孟沙文集》、《節令傳奇》(與鍾夏田、賴觀福合編)、《馬華文學雜碎》等。他的多篇詩歌、小說、散文分別選入《新馬華文文學大係詩歌集》、《新馬小說集》、《馬華當代文學選·小說集》、《馬華當代文學選·散文集》,並被翻譯為馬來文。20世紀80年代他任《作家文庫》執行編輯,負責出版12部馬華文學著作。一個出生於異國他鄉的華人,能夠成為中文著名作家實為罕見。
製造波音飛機的美國科學家邢福钜
在海外的海南人中,有一位學術成就卓著、從事製造波音飛機的美國航空工程科學家,他叫邢福钜。
邢福钜(1938—?),祖籍文昌東閣鎮南文村。他在台灣成功大學機械係獲學士、碩士學位後,赴美國廉色列理工學院深造,獲航空機械工程博士學位。曾任美國某大學教授,隨即在美國聯合技術公司勃勒得與懷尼飛機製造廠擔任製造發展部主管、發動機部經理、總工程師。他是進入該公司飛機製造廠的第一位中國人。該公司是國際著名的科技公司,他又擔負各國航空機械工程人員來實習培訓的繁重任務。全世界80%的民用波音、道格拉斯飛機,均由該公司飛機製造廠製造。他是“現後滑輪引擎係統”、“引擎初步設計和整理係統”、“氣密封技術和旋轉係統”等三個技術係統的負責人,在航空機械工程部門有多項發明,主要有軍用高速氣渦輪內冷部係統、轉動軸承和渦輪機氣密封三項發明。他還兼任美國機械工程師總會理事、美國機械工程學會論文評審人,發表數十篇技術性的報告及論文專著,被載入英國《全世界航空工程科學家名人傳》,獲美國航空機械工程總會頒發的獎金。他曾兩次應中國航空工業部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共同邀請,到中國參觀訪問,提出中國要加快發展飛機製造業的建議。
榮獲新加坡總統勳章的畫家姚天佑
他叫姚天佑,是一位從海南走出來的新加坡著名畫家。7歲那年,姚天佑跟隨父母離開文昌來到新加坡。他從小喜歡繪畫,並順利考入新加坡藝術學院,多次參加新加坡和亞洲地區畫展並獲獎。青年時代就經過專業科班訓練,主攻油畫、水彩、膠彩畫、中國畫和混合物。他的媒介作畫也非常出色。他避開新加坡發達的商業文明的擠壓,堅持自己的美術理想,常年堅持寫生創作,積累了大量速寫素材,創作出大量優秀的作品。他落筆天成自如,造型嚴謹準確,色彩光感強烈,真實厚重,粗放、自然、奔放,表現出一種美的力量,為南洋畫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由於他的藝術成就,他兩次獲得新加坡總統頒發的勳章:1986年榮獲公共服務獎章(CBN);1998年榮獲公共服務星章(BBN)。他的藝術成就,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讚譽。
丹麥知名人士符徳勝
符德勝(1913—)丹麥知名人士。丹中友誼協會副會長,丹麥他人聯合會名譽會長。
符徳勝出生在文昌市公坡鎮抱藍仔村,1927年到泰國,小學畢業後重返家鄉,在瓊山縣府城鎮私立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就讀。初中畢業後回鄉當小學教師。1937年赴新加坡謀生,在丹麥遠洋輪船上當船員。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海上交通阻塞,便在丹麥哥本哈根定居,娶丹麥姑娘為妻,成家立業。1961年創辦“廣東樓酒家”,生意十分興隆。他家鄉觀念濃重,從1976年起多次攜妻子、兒孫返瓊尋根問祖。1983年安排大女兒、女婿和外孫女回故鄉居住一年多,以熟悉海南家鄉的鄉土人情,還送小孫女到故鄉的小學學習中華文化,成為海南僑界和家鄉人的佳話。他熱心公益事業,1976年捐款給唐山地震災區人民。20世紀80年代後,他一直掛念著家鄉的公益事業,多次捐款興建中學、醫院、築橋修路、引水發電。1993年分別獲海南省人民政府、文昌縣人民政府授予的愛瓊赤子、造福桑梓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