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有英(1930—?),鄭有華的弟弟,出生於泰國曼穀,是鄭心平的次子。他就讀於華文學校,畢業於曼穀三倉商業學校,精通中、英、泰三國文字。父親的栽培、兄長的提攜,使得鄭有英逐漸養成了思路敏捷、踏實肯幹、勇於創新、善於開拓的良好個人素質,並在商界激烈競爭中常常有出奇製勝的神來之筆,一步一步成長為鄭氏家族企業不可多得的頂梁柱。1993年繼其兄鄭有華之後,他成為“鄭氏家族”的全權代表,成為泰國乃至東南亞著名的華人企業家,任泰國中央洋行董事長,泰國海南會館第23、24屆理事長,泰國海南商會第2屆主席。
“鄭氏家族”的獨資和合資企業約有500家,擁有注冊資本達55億多泰銖。早在1990年,泰國權威傳媒《金融與銀行》雜誌就把“鄭氏家族”列為“泰國企業界十八家族”之一。
鄭氏兄弟富有博愛仁義之心,捐助公益,對泰國社會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他們熱愛故鄉海南,曾回鄉裏尋根,捐資辦學,是泰國瓊屬鄉親中卓有成就的傑出人物。
泰國“鍾表大王”——吳多福
吳多福(1921—?),泰國知名企業家。出生於海南瓊山縣(今瓊山市)。他從小到泰國謀生,後與父親共創鍾表行。由於他刻苦、勤奮,業務迅速擴展到東南亞各國,與其兄弟吳多祿、吳多禎被譽為泰國的“吳氏三傑”、“鍾表大王”。他熱心公益慈善事業,貢獻卓越。對家鄉海南懷有深情,多次率團回故鄉考察並捐資辦學,被海南省政府譽為“赤子模範”。
泰國“飲料大王”——許書標
許書標(1922—?),泰國經濟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家,泰國的“飲料大王”。1922年生於文昌寶芳鄉坑尾園村,2歲由親人帶赴泰國和父親團聚,20多歲步入社會,找到一份推銷員的工作,挨家挨戶地推銷藥品,逐漸熟悉了藥品行情,30多歲投資製藥業獲得成功。他敏銳地斷定飲料業的發展前景,在事業上做出轉折性的決策——轉軌生產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有益成分,具有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功能,加之口感良好的紅牛飲料。很快,他的紅牛飲料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生意興隆。銷量的增長使他增強了信心,把工廠辦到國外,每天24小時流水線生產,產品供不應求,很快覆蓋了東南亞和西歐、北歐各國市場,成為泰國著名的“飲料大王”。隨著“紅牛”的熱銷,他的名字也出現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淨資產達到35億美元。1991年11月,他對故鄉進行實地考察,決定在瓊山市三江鎮辦紅牛飲料廠。在海南,紅牛飲料日產30萬罐仍供不應求,日產60萬罐的紅牛飲料廠又將在北京投產。紅牛飲料在中國大有市場。他熱愛故鄉海南,曾回鄉裏祭祖,捐資辦學,合資開發旅遊區。
馬來西亞政界精英朱運興
在馬來西亞的政壇和華人社會裏,人們稱頌和緬懷著一位傳奇人物——朱運興。
朱運興(1910—2002年),原籍文昌文城鎮城梅村,少年時期在馬來西亞讀書,後進入香港大學攻讀文科,精通中、英等語言,擅長各種方言。1949年至1959年任霹靂州警察後備團總團長(義務警察總監),曾榮獲英女王賜封警察有功勳銜(C·P·M)。他致力於促進各民族、各階層大團結,被選為馬來西亞聯合邦國會首屆立法委員,1955年出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曾代表政府赴日本東京、印度新德裏出席聯合國文教大會。在任馬來西亞、新加坡瓊聯會主席期間,他倡議舉辦該會會員子女升大學貸學金,扶助華人社會困難青年攻讀大學多出英才。朱運興借助他在華人社會中擁有的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奔走於政界清明人士和社團之間,將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了關注華人教育和培養人才方麵。在他擔任怡保瓊州會館館長的20餘年時間裏,於1953年發起籌集瓊聯會會員子女升大學貸學金,組織社團籌募獎貸學基金,使無數的華人貧困子弟免於輟學;1957年,他擔任瓊聯會主席時,曾親赴各地勸募,獲得87萬多元;1964年他又倡議用該基金建屋出賣,以所得盈利增加獎貸學基金存量,會員與同鄉紛紛響應,僅此一舉就獲利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