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海南的民俗和地方節慶(2 / 3)

近年,換花活動的規模、範圍逐年擴大。農曆正月十五之夜,海口市區華燈齊放,人流如海。數萬人尤其是青年人手持鮮花,形成一支換花大軍。換花者有中外遊客,有當地領導,更多的是居民。換花者的感受因人而異,遊客們體驗獨特風情,領導們與民同樂,老年人通過換花尋回許多年輕而美好的回憶,青年人則把換花節當做交朋結友的大好時機。古老的換香節在新時代已被人們賦予許多新意,如今的換花意在新春祝福之間傳播浪漫和溫馨。

七仙溫泉嬉水節

海南黎族、苗族自古喜歡潑水、打水仗、打水漂、過浮橋等嬉水活動。為了發掘海南特色文化,2001年,由省旅遊局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政府共同策劃並由縣政府主辦的首屆保亭七仙嶺溫泉嬉水節於11月舉行。主要活動有民族服飾和民族歌舞表演、民歌擂台賽、黎族八音賽、溫泉“七仙女”比美賽、民族婚俗展示、嬉水狂歡和篝火晚會等。

200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政府決定將七仙溫泉嬉水節時間改在農曆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也是保亭黎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間傳統節慶。傳說有七位仙女為趕走風神,保護當地的溫泉水,化作七座秀麗的山峰。為此,黎苗群眾每逢農曆七月初七舉行嬉水節,紀念七仙女給他們帶來的美好生活,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嬉水也是年輕人表達愛慕的特殊方式。

七仙溫泉嬉水節內容豐富多彩,富有黎苗風格,主要有黎族苗族歌舞和其他文藝節目,民族體育活動,黎苗族風俗體驗和民族工藝品展覽,當地群眾和遊客嬉水狂歡等。隨著眾多噴泉同時啟動,成千上萬熱情的黎苗同胞拿著椰殼、葫蘆瓢、水盆等開始潑水嬉戲,歡樂和祈福的水花四濺。黎苗族的少男少女們更是在水中相互追逐,潑灑水花傳遞快樂和愛慕。來自四麵八方的遊客也和少數民族同胞們一起盡情地享受著嬉水帶來的快樂。在人們追逐的嬉戲聲、歡笑聲中,嬉水場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

儋州中秋歌節

青少年朋友,海南儋州素有“詩鄉歌海”之稱,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屆時,人們身著盛裝,歡聚在該市北部地區的十幾個鄉鎮集市,到處是人如海歌如潮的熱烈場麵。

儋州中秋歌節從儋州民歌活動演變而來,最初產生在宋代末期,發源於儋州市北部的沿海地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有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調聲從山歌演變出來唱起來腔調婉轉,曲調層出不窮,演唱過場活躍,唱詞、唱譜、節奏、旋律以及調式都符合青年的性格特征,為廣大青年喜聞樂見。

對歌一般由一個村的一組男青年與另一個村的一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麵對麵地進行對歌。每個隊都有領頭歌手,負責起調、領唱、指揮與選擇歌詞。對歌,一般先由男方歌手領唱,後由女方歌手唱答,隊形可隨時變化。歌手們手舞足蹈、男唱女答、互不相讓。比賽不受時間限製,以“唱倒”對方為止。

賽歌活動一般為下午3至6時。夜晚又是一番風味,以村為主體舉辦“中秋歌會”,又稱“中秋情酒歌會”,男女青年歌手對唱情歌,敬酒時,女子主動敬酒表示鍾情,男方接過女方敬酒一口飲盡,並以歌投情,表示“領情”。隨後共嚐月餅、賞月對歌,直到淩晨。

月到中秋分外圓。在這花好月圓、合家團圓、良辰美景中加上優美動聽的山歌、調聲,那是多麼的美好!

南山長壽文化節

中國南山長壽文化節是三亞市的一個以長壽文化為主題的十分盛大的節慶活動,每兩年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期間舉辦,活動為期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