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海南的民俗和地方節慶(1 / 3)

“奇風異俗異中原”,自古以來,海南島由於地理環境、自然氣候等原因,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民風。海南的民俗集中體現在地方民間節慶活動中。如“三月三”、冼夫人文化節(軍坡節)、海南島換花節、儋州中秋歌節和鄉村的公祭等。建省辦經濟特區後,海南增辦了一批以熱帶海島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新的地方旅遊節慶活動,主要有海南島歡樂節、三亞天涯國際婚禮節、南山長壽文化節、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等。這些都展現了海南濃鬱的地方色彩,具有強烈感染力的特色文化。

青少年朋友,“奇風異俗異中原”,自古以來,海南島由於地理環境、自然氣候等原因,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民風。海南的民俗集中體現在地方民間節慶活動中。如“三月三”、冼夫人文化節(軍坡節)、海南島換花節、儋州中秋歌節和鄉村的公祭等。建省辦經濟特區後,海南增辦了一批以熱帶海島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新的地方旅遊節慶活動,主要有海南島歡樂節、三亞天涯國際婚禮節、南山長壽文化節、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等。這些都展現了海南濃鬱的地方色彩,具有強烈感染力的特色文化。

“三月三”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會,被譽為“愛情節”。海南苗族也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

走進“三月三”,你就會領略它那真摯淳樸、多彩多姿的民俗風情。傳統的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裏,頭上蔽天綠葉,腳下“葉毯”鋪地,幽邃、涼爽、安謐。節日裏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帶著糕點、粽子,小夥子們捕魚,姑娘們做飯烤魚,然後拜祭天妃和觀音。拜祭畢,青年們來到活動會場,進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蕩秋千等活動。夜幕降臨,青年們在岸邊燃起堆堆篝火,盡情唱歌跳舞。一對對情人悄悄離開篝火旁,小夥子把耳鈴掛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發釵插在姑娘的發髻上,姑娘把自己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係於情郎腰間,雙方信誓旦旦,相約明年三月三不見不散。改革開放以來,每年農曆三月三,海南各地黎族苗族同胞都要舉行大型民族節慶活動,主要內容有民族歌舞演出、民族體育比賽和各種民族文化活動等,其他民族自治縣一般也舉行活動。“三月三”成了豐富旅遊產品、傳播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經濟的盛會,每年都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客人觀看和參與。

冼夫人文化節(軍坡節)

海南冼夫人文化節是海南人民為紀念中華巾幗英雄冼夫人所舉辦的盛大傳統節日(以前稱為軍坡節)。每年農曆二月初六至十二(當年冼夫人出兵平亂的日子),海口市新坡一帶農村都會舉行“鬧軍坡”活動,通過模仿冼夫人當年的出軍儀式紀念冼夫人。這成為海南相傳1300多年的鄉情民俗。

冼夫人文化節節期熱鬧非凡,好戲連台,主要演出瓊劇,舉行盛大的廟會和親朋好友聚會,當然也有很多人到冼夫人廟敬拜,求福保平安。新坡鎮的冼夫人廟初建於明朝,是海南現有冼夫人廟中規模最大的,近年得到重新翻修。2002年,海南省有關部門將“鬧軍坡”策劃和改造為冼夫人文化節,剔除活動中的迷信色彩,發掘出其中更多的文化內涵。如今的海南冼夫人文化節,有舞龍、舞獅、武術表演、“裝軍遊行”、瓊劇和多種民間文體活動。在廟會上冼夫人的令旗成為最受歡迎的紀念品。

換花節

青少年朋友們,每年元宵節之夜你們是怎樣過的呢?海南島上青年人的元宵之夜是這樣過的:換花。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夜,在海口市的府城一帶都會舉行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換花節曆史悠久,據說開始於唐代的貞觀元年(627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但是,從前換的是香,意在香火不絕。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後,傳統的換香變成了換花,形成了凝聚友誼、祝福、幸福、歡樂為一體的新的娛樂形式,既清潔、環保,又富有創新、時尚、美麗健康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