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他的兒子,大學畢業,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收入不低,長得更是瀟灑英俊,到如今快40歲的人了,居然還沒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據說並不是因為要求太高,而確實是“緣份未到”。老繆幾次提出要求幫他在北京找一個。北京三十多歲的“剩女”倒是不少,汕頭的氣候也的確最適宜居住,除了“沒有婆婆”這一條可以算是缺失,也可以算是“優異”之人,條件滿不錯的。可是如今的獨生子女,怎麼可能舍下父母不管獨自一人南下呢!
前麵所講,都是某個二勞改與某個女人的婚戀故事,悲歡離合,有喜劇也有悲劇。下麵將要講到的這個林大少,情況卻比較特殊:不但他自己成為二勞改的經曆特殊,他的婚戀故事也特殊,因為終其一生,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女性作為他的婚戀對象,哪怕是短期的、暫時的。
林大少是個典型的“資產階級大少爺”。他父親在北京擁有六家買賣,最大的一家綢布莊開在大柵欄,是一家頗有名氣的老字號。他家在大柵欄附近擁有一所三層四十多間住房的大公館,即便在公私合營以後,全家人的生活都還頗為優裕。
林老板是個典型的“林家鋪子”老掌櫃的形象,為人忠厚本份,對子女的教育雖不特別嚴厲,卻很認真、很傳統。他隻有一位夫人,卻有三個兒子、六個女兒。我要介紹的這位少爺居長,所以我們都稱他為“林大少”。
林大少在優裕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無憂無慮。如果不公私合營,他肯定可以繼承六家買賣中的一家或兩家,也成為一個大老板或小老板。他高中畢業以後,沒有考上大學,而這時候他家的買賣全都公私合營了,他父親已經沒有了人事安排的權力,於是他隻好以“在家複習功課”的名義,當上了社會青年。
林大少算不上美男子,但是也相貌端正,風度翩翩。他在學校裏功課中等,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但沒有什麼突出的特長和愛好,溜冰、遊泳都會而不是太精;愛聽音樂,但僅限於爵士樂和舞曲;愛好跳舞,但僅限於三步、四步。他愛惜臉麵,善於修飾,出門去總是皮鞋雪亮、頭發鋥光,穿著整齊、打扮精細,一副容光煥發的樣子。騎的是“三槍”車,戴的是巨型勞萊克斯手表,加上一副深色寬邊墨鏡。走到哪裏,人家都能夠一眼就看出他是個有錢的大少爺。
盡管都解放十來年了,可他最不關心的就是政治。在他的心目中,有兩件事情最明確:第一是他的親身感受,如果不“解放”,他肯定能夠繼承父親的事業,成為一個生活優裕的有產階級,如今這樣的希望破滅了。雖然十年之內還有“定息”可拿,但那是象征性的,微乎其微,自己的前途和出路,還要自己去尋覓、去爭取。因此,別人是不是“解放”了、是不是生活提高了,他不太清楚。但是作為資產階級,作為被消滅的對象,他家的生活和出路,分明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第二是他的間接認知,盡管日本鬼子投降那一年他還不滿十歲,但是根據他的道聽途說,總覺得世界上那麼多的國家中,隻有美國最好。而且這一認識在他的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直到他的晚年都無改變。
如果他的這些想法隻是“想想而已”,沒有什麼實際表現,好好地複習功課,考上一所大學,憑自己的本事認認真真地工作,安安份份地生活,也許還能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的。但他偏偏想法多多,非常想到一個“最最自由幸福”的國家去尋求自己的出路。於是一部悲劇,就這樣開始演出了。
當時中國大陸與美國根本就是對立的,不但沒有外交關係,連商務關係都沒有,兩國之間的老百姓通信,都要經過香港的朋友轉。不過與英國卻已經有了外交接觸,建立了“代辦處”這樣的外交機構。他雖然不關心政治,卻知道通過英國到達美國是一條“通途”。於是,他開始盤算如何實現“曲線到美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