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堂課 得失——權衡好就快樂(1 / 3)

得之,乃幸;失之,乃命。佛說:得即是失,失即是得。苦苦追尋的東西未必得到,快樂盡在得失之間。權衡好得與失你會快樂多多!

1.得此失彼,得勿喜失勿苦

貧窮時渴望財富,寂寞時渴望愛情;年老時渴望青春,死亡前流戀生命;痛苦伴隨著歡樂,健康與疾病同行;如有朝陽的升起,就有旭日的落下;若有天上的月圓,就有人間的月半;若生就男兒身,就失去女兒態;若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擁有了喧囂的城鎮,就失去了寂靜的山村……失去意味得到,在得到中也意味著失去。

有一個人,偶然在地上撿到一張千元大鈔,他得到這筆意外之財以後,總是低著頭走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

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若幹年後,據他自己統計,總共拾到紐扣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元,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幼童的歡顏、大地的鳥語花香。

得是樂,失是苦;但是有時得並非真樂,失亦非真苦。時機若已改變,得會轉變為苦,失會轉變為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快樂不快樂由心而生,來自於得失之間。權衡好得失,你就會找到快樂。

從前有一位富翁,名字叫愚翁。愚翁雖然非常有錢,卻常常自憐,他可憐自己空有錢財,卻從來沒有體會過真正的快樂。

愚翁常常想:“我有很多錢,可以買到許多東西,為什麼買不到快樂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留下一大堆錢又有什麼用呢?不如把所有的錢拿來買快樂,如果能買到一次全然的快樂,我死也無憾了。”

於是,愚翁變賣了大部分家產,換成一小袋鑽石,放在一個特製的錦囊中。他想:“如果有人能給我一次純粹的快樂,即使是一刹那,我也要把鑽石送給他。”

愚翁開始旅行,到處詢問:“哪裏可以買到快樂的秘方呢,什麼才是純粹的快樂呢?”

他的詢問總是得不到滿意的答案,因為人們的答案總是庸俗而相似:

你如果有很多的金錢,就會快樂。

你如果有很大的權勢,就會快樂。

你如果擁有的越多,就會快樂。

因為愚翁早就有了這些東西,卻沒有快樂,這使他更加疑惑:“難道這個世界沒有純粹的快樂嗎?”

有一天,愚翁聽說在偏遠的山村裏有一位智者,無所不知,無所不通。

他就跑進村去找那位智者,智者正坐在一棵大樹下閉目養神。

愚翁問智者:“智者!人們都說你是無所不知的,請問在哪裏可以買到快樂的秘方呢?”

“你為什麼要買快樂的秘方呢?”智者問道。

愚翁說:“因為我很有錢,可是很不快樂,我從未經曆過純粹的快樂,如果有人能讓我體驗一次,即使隻是一刹那,我也願意把全部的財產都送給他。”

智者說:“我這裏就有全然快樂的秘方,但是價格很昂貴,你準備了多少錢,可以讓我看看嗎?”

愚翁把懷裏裝滿鑽石的錦囊拿給智者,沒有想到智者連看也不看,一把抓住錦囊,跳起來,就跑掉了。

愚翁大吃一驚,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大叫:“搶劫了!救命呀!”可是在偏僻的山村根本沒人聽見,他隻好死命地追趕智者。

他跑了很遠的路,跑得滿頭大汗、全身發熱,也沒有發現智者的蹤影,他絕望地跪倒在山崖邊的大樹下痛哭。沒有想到費盡千辛萬苦,花了幾年的時間,不但沒有買到快樂的秘方,大部分的錢財又被搶走了。

愚翁哭到聲嘶力竭,當他站起來的時候,突然發現被搶走的錦囊就掛在大樹的枝丫上。他取下錦囊,發現鑽石都還在。一瞬間,一股難以言喻的、純粹的快樂充滿他的全身。

正當他陶醉在全然的快樂中時,躲在大樹後麵的智者走了出來,問他:“你剛剛說,如果有人能讓我體驗一次全然的快樂,即使隻是一刹那,你願意送給他所有的財產,是真的嗎?”

愚翁說:“是真的!”

“剛剛你從樹上拿回錦囊時,是不是體驗到了全然的快樂呢?”智者又問。

“是呀!我剛剛體驗了全然的快樂。”

智者說:“好了,現在你可以給我你所有的財產了。”

智者一邊說一邊從愚翁手中取過錦囊,揚長而去。

在失去中得到磨煉,在痛苦中得到成長。在人生當中,不要患得患失,這樣你會得到許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