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兵安個家 第十八章 戰友(上)(1 / 2)

汪泉早上從床上爬起來,覺得天旋地轉,他摸索著坐到客廳的沙發上,仍然感到頭昏腦脹。

昨天晚上他喝高了。

把老父親的晚飯在家裏安排好之後,汪泉和汪月英就帶著念軍,應郝金山之約去赴宴。汪念軍最不喜歡和父母一起外出,特別是不願意和汪泉走在一起。“要是讓我與他一起出去單獨走一段路,我會覺得比從牢房走到刑場都難受。”他向媽媽抱怨。

“你這孩子不能這樣討厭自己的爸爸。”每當在這個時候,汪月英就耐心地開導兒子,“我們倆剛從老家隨軍來北京的時候,你和你爸爸親著呐,天天纏著他給你講故事,他就要上班走了,你還抱著他的大腿不讓他出門。”

“是呀,他後來變了!”

“你爸爸說是你變了。”

“應該說,不是我變了,也不是他變了,是時代變了,現在不是‘父為子綱’的時候了。”

汪月英沒有聽明白兒子話中的意思,不容置疑地說:“你們爺倆不管誰是鐵、誰是鋼,你肖阿姨想看看你,我已經答應過她,到時候你得跟我們一起去。你爸爸的單位和你郝叔叔的公司要合作建設部隊的經濟適用住房,我們這一次去不單單是吃一頓飯的問題,還要幫助你爸爸的單位做做工作。”

“那好吧,我去,這一次可是看您的麵子去的。”念軍想了一下,對媽媽說。

他是一副英勇就義、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慨。

春天的北京城,風景如畫,氣候宜人,行人色彩斑斕的外衣和路邊的紅花綠草相映成趣。汪泉上身穿的是灰夾克,下身穿的是綠軍褲,連小學生都看得出來他是個軍隊退休的老幹部;汪月英本色不變,幾十年一貫製的農村大嫂打扮;念軍腳上那雙耐克鞋是26周歲生日時媽媽送給他的禮物,上衣和褲子都是在自由市場買的廉價貨。念軍平時外出帶錢不多,但是身上的七八個大大小小的口袋,能讓專門“幫助”別人花錢的梁上君子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一家三口人坐了地鐵倒公共汽車,在離‘太平洋酒家’還有兩站地的地方,從公共汽車上下來,又坐了十三塊的出租車才到達目的地。

“媽媽,我們今天出來是吃飯還是檢查城市交通?”念軍不滿意地問汪月英。

“孩子,你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你爸說了,我們要是一出門就直接坐出租車過來,得花五六十塊錢,這樣倒兩次車,才花了不到三十塊錢,既不失麵子又花費不多,這有什麼不好的呢!一會兒見了郝叔叔和肖阿姨她們,你千萬不要說我們今天坐過地鐵和公交汽車。”汪月英叮囑兒子。

“真是窮瘋了!”念軍並不理解媽媽,低聲嘟囔了一句。

一家三口在海鮮城剛下了出租車,一位漂亮的女服務員就走上前來,問汪泉:“您是汪先生吧!郝總正在二樓等著您,特地讓我在這裏迎接你們。”原來郝金山並沒有在大門口迎接客人,這讓汪月英覺得,後來花的十幾塊出租車錢有點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