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1 / 2)

又林自到了京城之後,頭一回得到了出門的機會。

大太太看著請柬,真是感慨萬千。

有好幾年不曾接過這樣的貼子了。幾年中朱家門可羅雀,過去那些擠破頭來獻殷勤攀關係的人,就象全部約好了一樣都消失不見。

但是朱老爺子的事兒一換了說法,這些世交故舊們,又象是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冒了出來。

貼子上當然是請她們婆媳妯娌都去,不過按習慣,老太太很少出門應酬,都是大太太出麵居多。

這代表著朱家的苦難已經要過去,又重新踏入過去的那個圈子。

大太太既感慨,又興奮。從接了貼子就開始坐立不安。範媽媽在一旁陪笑湊趣,揀著大太太愛聽的好話說。

“這兩年都沒做什麼新衣裳,也不知道現在京中都流行什麼花樣的料子,梳什麼樣的發髻了。”

範媽媽笑著說:“這有什麼難的,去後頭巷子找個梳頭的媳婦來一問就知道了。”

可不是,這還得問專業人士。這些靠手藝吃飯的媳婦婆子們經常出入京城的大戶人家,要說現在時興什麼,誰都沒有她們知道的清楚。

大太太一刻都等不了,立時讓範媽媽去找人。範媽媽笑著說:“您瞧您,這會兒叫了人進來,正好是用飯的時候,用了飯,您不得歇一會兒養養神?難道就一直讓人白等著不成?”

大太太也笑了,指著她說:“就你話多。也好,那也過了午再說。記得一起找個裁縫來。”

範媽媽笑著應了,又問:“老太太多半是不會去的,可是咱們大奶奶和四奶奶那兒,您總得帶她們去開開眼吧?”

大太太猶豫了一下。大兒媳婦出身不錯,人也大方,這種場合她以前也經過見過。可是小兒媳婦……別人隻要一打聽著她娘家的底細,隻怕就要在背後偷笑議論。可是若不帶吧——新媳婦進了門,親朋友故舊麵前總得要見一回,不然的話也說不過去。

範媽媽勸大太太:“四奶奶年紀還小,又是新媳婦,對京裏頭的規矩、來往、人情禮節都不熟悉。您要不教她,能指望誰教啊?將來咱們四少爺是要有大出息的,這媳婦也得懂世故會來事兒,才能當個賢內助不是?”

這話可說到大太太心裏去了。她是不待見小兒媳婦,可是這不得顧著兒子麼。要是媳婦上不得台麵什麼都不懂什麼人都不認識,將來怎麼同人結交?怎麼同人來往?

大太太隨大老爺放了好些年外任,深知道夫人外交的重要性。有很多男人不方便出麵做的事,不方便說的話,都靠著夫人們來溝通走動。當時他們來往的人家裏就有一位金知州,他夫人八麵玲瓏,很會說話。金知州後來謀了個好缺升了官,據說全是這位夫人出的力成的事兒。

範媽媽說的對,就算不能人人都象金夫人一樣能幫夫旺夫,起碼的道理人情總該懂得,不惹人笑話,不會給家裏惹禍。

“好,讓人去叫她們來。”

範媽媽笑著應了一聲出去了。

鍾氏那兒是錦雲去傳的話。錦雲到了院門口,已經有丫鬟瞧見她了,笑著說:“喲,錦雲姐姐來了?可是太太有什麼吩咐嗎?”

錦雲笑著應:“太太有事兒,打發我來傳個話。大奶奶可在屋裏了?”

小丫鬟說:“我們奶奶帶著少爺去花園了,我這就讓人去找。錦雲姐姐先坐坐,喝口茶歇個腳。”

“好。”錦雲也不同她客氣。她是大太太的人,到了這裏,鍾氏都會對她十分客氣,更不要說這些小丫頭了。

小丫鬟出門去找人,錦雲在門前站了一站,就穿過回廊往左邊走。

錦珠已經聽見外頭說話的聲音了,正站在門口等著她。

錦雲同她在一起好幾年,兩人交情不錯。不過現在一個做了房裏人,一個還是在做丫鬟,身份卻不一樣了。

錦珠給她倒了茶來,錦雲正打量屋裏的擺設。東西倒是都挺新的,也挺鮮亮。不過錦雲在大太太身邊多年,眼力也練出來了。這屋裏並沒什麼值錢的物件,茶壺茶杯花瓶這些和外頭那些屋裏頭用的都一樣。錦珠身上穿著件桃粉的衣裳,頭發挽著芙蓉髻,別著兩根簪子並兩朵絨花,也不見有什麼貴重的裝飾。

“你怎麼過來了?”

錦雲說:“太太打發我來傳話,劉太夫人要過壽了,請咱們家過去赴宴呢。太太讓我過來傳話知會奶奶一聲,要做衣裳、要商量壽禮,還要準備出門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