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五
本來上午還晴朗的天空,到了下午,變天了。
北方的天氣十分寒冷,滴水成冰,寒風刺骨。金成在蹬著自行車回家的路上,盡管雙手帶著軍用的草綠色的絨手套——足見當時他的經濟條件還不舍得買一付羊皮棉手套,因為串門也不能戴著那種一個大拇指獨立、四個其他手指並攏的藍棉手套——都感覺手指凍得生疼了。
望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騎自行車的人們,他發現,人們愉快地歡度著民族節日的表情掛在麵容上。
這一年的春節,人們感覺餐桌上的年夜飯豐盛多了。在天津,市場上時鮮多了、特產多了,大核桃巧克力、話梅糖等老產品恢複生產,蛋香餅幹、香酥餅幹、特製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種新產品安排生產供應。最令孩子們高興的是五顏六色的燈籠,以及娓娓動聽的“空竹”、各種各樣的鞭炮、臉譜等隨處都可以買到。
金成一邊往回家的路上騎行,一邊想著心事。他首先想到的是:劉慶、張斌的春節是在學校度過的。為了不再給各自的家裏增加負擔,也為了安下心來多讀書,這些偏遠地方的大學同學,就是這樣在學校度過這個春節的。“放假回去,捎點十八街麻花給他倆帶著。”
盡管天氣不好,但和平路上(現在叫金街了,從勸業場到百貨大樓這一條街)人頭攢動,接踵摩肩;自行車騎不起來。很多戀愛著的年輕人,現在可以大方地拉著手,勾著臂,溜大街了。這在三年前,真的是難以想象的。金成自己無意間笑了笑。
他接著想到的是,時間、地點、條件是不以人們的個人意誌為轉移的,而人們則要一切依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他此刻有這麼個想法,不是憑空而起的,因為他正構思著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他承諾給張教授,開學回學校之後要交卷的。或許就是他看到了人們在商場林立的街上來往穿梭,看到市場商品開始充足,人們駐足觀看並購買商品的這些情形之後,讓他觸景生情的緣故,他才冒出來了這樣的想法。
他一看實在是沒辦法騎車而行了,於是拐了個彎兒,從錦州道繞道奔家而歸。
柳芳一直等著金成回來,她和金慧在金成休息的那間屋裏聊著天。金慧看到在高低櫃上(這個高低櫃還是嶽進他們哥兒幾個張羅為金成和柳芳要成家的時候給打的呢)哥哥擺放著一張柳芳新近照的相片,她知道這是過年時候柳芳特意放大後送給哥哥的。在金慧的印象中,這是她頭一次看到柳芳披散開黑黑的長頭發所照的一張照片。(那個時候,不能說絕對沒有彩色照片,但市場上真的沒有照彩色相片的)鑲嵌在鏡框中的這張照片,柳芳微微側著臉,若隱若現的的微笑讓人幻想著她當時的想象;含情脈脈的雙眸活靈活現,讓金慧看了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