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襄帝五年,皇帝下詔南下討伐越國。諸侯各國紛紛響應,大周帝國以齊伯希為天下兵馬大將軍,統領天下之兵南下討伐越國。大周帝國調機諸侯聯軍協同皇家二十萬大軍,以八十六萬眾號稱百萬南伐越國。越國皇帝洛黯積極應戰,可惜越國軍隊隻有十萬,寡不敵眾不幸被俘。周帝國占領了越國的爪水以北的領土,退居南方的越國政府拋棄了被俘的洛黯皇帝,在爪水之濱的陰昂港與周帝國簽訂了《爪水和約》。在這個和約之中,越國將爪水以北割讓給周帝國。兩國同奉天子為楚柔帝國天子,越國向楚柔稱臣。周帝國占領爪水以北的地區後,在此地設立了趙國,由天子兼任趙國國王。周昭襄帝廢除洛黯皇帝位為庶人,將其遷至薑陽城居住,禮同皇帝。大周伐越勝利之後,周昭襄帝下旨在安京召集天下諸侯到安京朝覲皇帝,天下諸侯無不服從。
正當周昭襄帝揮師南下,名義上重建了楚柔帝國的時候。大周帝國的北方,剛剛崛起的佛律帝國此時已經成功擊敗了曼尼諸部的西方宗主卡諾夫帝國,在聖城赤勒建立了統一北方的曼尼民族的集權帝國。佛律帝國從開國皇帝沙律傳了三世到耶哈恩大帝,耶哈恩大帝四年,周帝國南伐越國大獲全勝,耶哈恩大帝派遣使者到安京與周遞交國書。昭襄帝雖然接見了佛律使節,但是他向佛律使者下達了一份聖旨,命令耶哈恩於一個月之後既昭襄帝五年六月參見安京會盟。佛律的使者拒不接旨,昭襄帝大怒令人鞭笞佛律使節一百下之後驅逐出境。昭襄帝不知道他的高傲即將為周帝國帶來怎樣的浩劫,此時安京上下都在準備一個月後的會盟。
與此同時在威亞城的王宮的大殿上,維康正在大宴群臣。丞相宋教文在丞相之後通過外交手腕,占據了齊地以南的烈國,這事怎麼回事呢?容我細細分解:
烈國,周帝國封下的武士之國,相傳烈國的君主烈侯是世襲冠赫大帝八聖劍之一的傳承“烈”名號的聖劍士。烈國隻有一座烈城,國民不過五萬,兵也不過萬人。烈國的萬人軍隊以聖光為刃,威震海內。然而烈國自初代烈侯安大略以來,九百年來從未向外擴張,烈國兵強,周邊各諸侯國也沒有敢出兵行吞並之事的。然而一百年前,楚人用計劫持烈侯,烈人忠君不願另立,因而烈國從此成了楚國的附庸。昭襄帝南下伐越之時,楚王調集烈國萬人之兵在戰場上行奇襲之用。然而終因寡不敵眾,烈軍死傷過半,無奈回撤。楚王認為烈軍不遵守軍令,在軍前斬殺了質押在楚的烈侯安帛諾。周帝國伐越勝利之後,楚國將五千楚軍駐紮在烈城,廢國設縣,烈人憤慨。威亞國丞相宋教文,進諫維康王出兵占領烈國。他認為攻占烈國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麵是烈國地理位置好,三麵與齊地接壤,一日不占,楚人可以以烈國為翹板長驅直入齊地;一方麵興仁義之師恢複烈國,名正言順天下無人可以質疑我們。維康批準了宋教文的提議,宋教文自領將軍出兵烈國。烈國境內的烈人與威亞軍裏應外合,五千楚軍倉皇而逃,威亞軍攻占烈國。
會盟的日子很快便到了,維康帶著安寺、宋教文領兩千護衛兵北上去安京會盟。威亞國內由太子維成坐鎮,全軍戒備。維康一行人到安京城外,大部分護衛按照會盟的規矩駐紮在城外。維康和宋教文、源寺帶了二十個護衛更換了覲見天子穿的華麗的紅色的朝服如一團紅雲一般進入了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