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一個窗口(1 / 2)

——讀柴靜《看見》有感;

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和央視一套專題節目《看見》同名的自傳體成長手記《看見》一書於2013年1月出版後,旋即引起了各界廣泛的關注。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裏,這本書就第3次印刷,發行量超過100萬冊,創造了近年來國內出版界的又一奇跡。

當我捧起柴靜的這本書後,沒看多久,就立刻有了強烈的感受。這本書雖然講述的是她個人的成長史,不過她這十年的成長史,就是她進入央視擔任各類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曆史,也是她見證我國社會的發展史。通過她的筆觸,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中國社會近十年的變遷。說來也巧,柴靜是2001年進入央視從事新聞工作的,我也是2001年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她書中所講述的新聞事件我大多是知道的,有的還曾非常關注過的。這樣對我來說,讀這本書就有一種一起走過的感覺。

比如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打亂了很多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當時的我擔任學校的宿舍管理員,非典一來,責任陡增。我每天要關注住宿學生的晨檢情況,每天要給宿舍噴灑消毒水。我寫下了當時的一些情形,也算是留下了一個人經曆某個曆史性事件的記錄。這樣2009年上半年發生甲型流感事件的時候,我也曾經回味過抗擊非典的那段日子的經曆,來認識到國家麵臨這樣的公共危機時所承受的巨大壓力。當然,柴靜是以央視記者的身份介入抗擊非典的事件的。這樣一個弱女子,勇敢地進入了抗擊非典的最前沿,給全國的觀眾帶來了最真實的抗擊非典信息。

又如2007年發生在陝西鎮坪的華南虎事件曾引起全國矚目。當年的這一事件,正是在互聯網已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也讓人切實感受到網絡時代民意的力量。現在通過閱讀《看見》,回到那個非常荒唐、非常帶有戲劇色彩的新聞現場時,我真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其實,華南虎醜聞是中國當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缺乏求真務實的態度的一個很好的注腳。當年的華南虎專家鑒定組組長是研究田鼠的,專家組其他成員中也有研究金絲猴和魚的。按理說,他們做出“華南虎是真的”的鑒定,完全是超越自身的專業範疇的,是一種典型的越位行為。但是,由於他們有教授、博導的頭銜,在一定利益的驅使下,做出有悖於自己職業操守的行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這樣的行為也是專家被揶揄為“磚家”的一個重要原因。當2008年,陝西省林業廳發出《向社會公眾的致歉信》後,朱巨龍、關克等政府官員依然堅持虎照為真,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還有這麼堅持的勇氣。2010年4月,國家林業局在鎮坪做了兩年的野外調查後得出結論:調查期間調查區沒有華南虎生存。說實話,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時,對當時諸色人等的“精彩表演”又該作何評價呢?

柴靜記錄下的是一段一段真實的曆史,她的寫作態度也是很真誠的。她說,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因此,這本書記錄下的是一件件真實的新聞事件,如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藥家鑫事件、虐貓事件、征地拆遷、盧安克事件等。通過柴靜在新聞熱點第一線的真實記錄,我們可以更好地讀懂中國,了解我們身邊曾發生的大事,知道它們如何發生,我們又該如何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