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訓練法
口腔的訓練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我們可以做半打哈欠的狀態,來練習口腔訓練法。第二種是我們可以通過歌唱來練習,推薦蔣大為老師演唱的《西遊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它最為合適。
2.鼻腔訓練法
人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鳴器,那就是鼻腔。有的人在發聲的時候隻會在喉嚨上使勁,根本就沒用胸腔和鼻腔這兩個共鳴器,因此,音色單調,聲音較差。我們在練習使用鼻腔的時候,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學牛叫,另外一種是用唱歌來練習。
3.頭腔訓練法
頭腔訓練法指的就是頭腔共鳴。我們在練習時目視前方,提小舌頭,用氣推聲。深深地吸一口氣,氣沉丹田,把氣息控製住,然後讓氣息逆流而上,打擊聲帶,通過口腔、鼻腔,再到頭腔,讓頭腔有震動發麻的感覺。經常訓練頭腔共鳴,會使我們的聲音更加高亢明亮。
4.胸腔訓練法
聲帶的聲音隻占5%,95%都是通過口腔、鼻腔、頭腔、胸腔等共鳴器把聲音放大的。胸腔共鳴,使我們的聲音更加渾厚、低沉。我們可以通過朗讀來進行練習。
語調與語速
語調就是語言的色彩。優美的音樂,必須要有動人的旋律和曲譜,而語調是就語言的旋律和曲譜。語調與語速包括聲音的各種變化技巧,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語調與語速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我們的演講就會生動感人,有韻律美和旋律美。語言的各種表情都是通過語調和語速來表達的。
1.重音
重音就是指一句話中應該強調的詞。用力大,氣就強,聲音就大;用力小,氣就弱,聲音就小。
一般來說,按重音強弱的劃分,有重讀型重音和輕讀型重音。比如:“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那就是我們抗洪搶險的戰士們。在抗洪救災的日日夜夜裏,他們休息得最少最少。” “不知疲倦”是重讀型重音,“最少最少”是輕讀型重音。
下麵,我們來看看《囚歌》《望廬山瀑布》,重讀型重音其下用“?”表示,輕讀型重音其下用“。”表示。
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語法重音包括以下三個方麵。
首先,數詞和量詞放在一起的時候,數詞一般讀重音。比如:“我已學了八年的小提琴。”“八年”應該讀重音。
其次,如果在一句話中有代詞,代詞讀重音。比如:“這是誰的書啊?”“誰”字應該讀重音。
最後,表示肯定的詞舉例,肯定部分讀重音。比如:“我確實一分錢都沒有。”“確實”應該讀重音。
除了語法重音之外,還有情感重音,即根據思想感情和心理需求設計的重音。高爾基的《海燕》最後一句話:“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猛烈些吧”就是情感重音,因為這首散文詩是高爾基在1901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寫的,當時正是革命和反革命勢力不斷較量的時候,最後一句話表達了他強烈的思想感情,“猛烈些吧”更是反映了他以堅定的信念迎接革命風暴的到來。
另外,掌握重音有以下五個常用的方法。
第一,輕中加重,輕和重之間沒有脫節的現象。
第二,低中見高,輕和重之間有脫節的痕跡。
比如:“王總,這可是大買賣呀!”“大買賣”讀重音;“連長,向我瞄準,向我開炮!”“向我開炮”讀重音。但前者是平穩過渡,後者是陡然而升。
第三,快中見慢,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恨不得殺了你。”這“殺”字應該讀重音,而且要拖得很長很長,表達一種很強烈的思想感情。
第四,重音輕說。
比如:“小明,輕一點。”“小明”是重音輕說。
第五,一字一頓。
比如:“在新的一年裏,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萬事如意”這四個字就應該一字一頓。
因此,重音在演講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它使你的演講富有音樂美和節奏美。時而輕聲細語,如春風拂麵;時而娓娓道來,如涓涓細流;時而洶湧澎湃,如大海揚波;時而委婉動人,如秋雨綿綿。有高山流水的高亢,有驚濤拍岸的激越,有潺潺流水的輕柔,有浪花飛濺的歡快。
2.抑揚
抑揚,顧名思義,抑是壓抑、低沉的意思,語氣沉重、凝練,感情壓抑;揚是上升、揚起的意思,表示激動、興奮、快樂的情感。
同一句話由於語調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完全不一樣。比如“今天是星期天”,如果用平直調講就是這樣的:“今天是星期天。”表示陳述其事。如果用高聲調講是這樣的:“什麼,今天是星期天?哎呀,太棒了!”表示驚訝和疑問。
比如“你過來”這句話,如果是一對戀人在公園裏約會,他們甜甜蜜蜜,男士對女士說“你過來”,表示男士愛慕、喜歡女方;如果在馬路上突然見到了久未見麵的老朋友,你高聲地喊 “老王,你——過——來”,表示你千言萬語湧上心來,急於想找老朋友傾訴衷腸;如果警察抓到一個小偷或者犯人的時候,並嚴厲說“你過來”,語氣威懾,會有力地打擊罪犯的囂張氣焰。
3.停頓
在口語表達中,停頓既是一種語言標誌,也是一種修辭手段。同一句話由於停頓的位置不一樣,意思也完全不一樣。一般來說停頓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語法停頓。它是指層次之間、段落之間、語句之間、句子之間的頓歇,這種停頓有著明顯的顯示位置,比如標點符號。
第二種,邏輯停頓。邏輯停頓是根據意義而設置的停頓。比如:
“我讚成他也讚成你/怎麼樣。”
“一米九個頭的老李/矗立在空蕩的山穀中。”
“世上如果男人沒有了女人/就倒黴了。”
第三種,情感停頓,這種停頓是根據情感和心理需求而設置的停頓。以賀敬之《三門峽——梳妝台》中的一段為例。
梳妝來啊,梳妝來!
——黃河女兒頭發白。
挽斷“白發三千丈”,
愁殺黃河萬年災!
登三門,向東海:
問我青春 /何時來?!
在“問我青春”之後,做了一個較長的停頓,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渴望黃河兩岸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在演講的時候,該連不連,語義難全;該斷不斷,語序混亂。隻有做到有斷有連,方能扣人心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如果該停不停,不該停的停了,也會出現一些笑話和誤會。
有一天,一個大嫂到商場上去買魚,那售貨員是一個年輕的姑娘。大嫂問:“姑娘多少錢一斤?”本來這位大嫂應該在“姑娘”後麵做一個停頓的,但是她由於心急沒有停,那姑娘就不高興了,她也模仿大嫂的口氣回了她一句:“大嫂一斤九毛八。”話音剛落,引起周圍的客戶哄堂大笑。
有一次,有一個人在賣豆腐腦,這時來了一個端鍋的,可是有點結巴。賣豆腐腦的人一看來了一個端鍋的,高興壞了,抄起大勺去舀豆腐腦,這個結巴的人急壞了,說:“少……少……少……少……”那個賣豆腐腦的人一聽說少就更來勁了,不停地往他鍋裏裝。當鍋裏裝滿了豆腐腦,他口裏的話才說完:“少……少……少……少,少來一點。”
此外,停頓在演講時有時還能起到控場的作用。在講到精彩部分的時候,演講者突然停下不講了,停30秒的時間,這時會場一片寂靜。這種技巧又一次把聽眾的注意力集中到你講的內容上來,達到很好的控場效果。
4.節奏
在演講的過程中,聲音的輕重、語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停頓的長短、情緒的張弛等變化就形成了一種節奏。在申辯的時候,一般采用緊張的節奏;在日常生活中溝通交流的時候,往往采用輕鬆愉快的節奏;在演講的時候,一般采用高亢的節奏。演講者情緒激動的時候,語調自然高昂、重音加強、語速較快、停頓較少、語勢急驟,它就形成了一種急促型的節奏。
跌宕起伏的節奏、清晰響亮的語音,是成功演講必須具備的特點。演講的節奏能激起千百萬聽眾的情感波瀾。演講者將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結構的疏密鬆散,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以及舉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規律、有節拍地組合,便形成了演講的節奏。
通常來說,演講者可根據三種情況來調整節奏:
?根據會場的情緒和氣氛調整節奏。
?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調整節奏。
?根據演講內容的變化調整節奏。
5.語速
語速分為快速、中速和慢速。一般來說,快速語速每分鍾是220個字左右,中速語速每分鍾是180個字左右,慢速語速每分鍾是140個字左右。
第一,快速。新學期開學演講可以采用快速的方式。
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新的學期,我們帶著父母新的希望、朋友新的祝願、自己新的理想,來到新的地方、新的集體。
我衷心祝願大家以新的語言、新的行動、新的風貌、新的風采、新的一切,適應新的環境,挑戰新的困難,開始新的學習,展示新的生活,取得新的成績。我相信大家奮鬥、拚搏四年後,將會以新的風貌、新的風采站在父母、朋友和社會麵前,到那時你們可以自豪地說:“新的生活開始了!”
第二,中速。同學聚會的演講可以是中速的。
我記得我們班有34人,其中30人是屬牛的。是的,我們是屬牛的,牛的吃苦耐勞、一步一個腳印,正是我們這夥人的精神寫照。今天這個聚會是由我們的“老體委”大吳讚助的。這幾年做生意,他成了我們班同學的“首富”。我原想同學們聚會,大家分擔一點開支,大吳卻以為我瞧不起他,動情地說:“班長,我可沒賺過一分昧心錢,你信不信?”我相信,因為我們同屬牛的。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真誠,是我們那個集體、那個時代給予我們最偉大的饋贈。如果允許再過一次人生,我願意再重溫我們過去的那段生活。10年以後就是畢業30周年,那一年,我一定再來。我相信到那一天,每一個同學一定會有新的成果,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第三,慢速。追悼會時的演講應該是慢速的。比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士無不表示對他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他的英明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首先,根據不同的對象,我們來設計自己的語速。對小孩話說的時候語速相對來說要快一點 ,對老人說話的時候語速相對來說要慢一點。
其次,根據不同的情感,我們來調整自己的語速。比如在激動、激昂、興奮、快樂的時候,語速相對來說要快一點;在痛苦、壓抑、悲傷的時候,語速相對來說要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