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演講藝術6(1 / 3)

第四章 技巧應用:關注細節,為演講加分

如果隻是毫無表情、一動不動地站在台上演講,就毫無生動可言了,既燃燒不了聽眾的熱情,也帶動不了現場的氣氛。

在演講中,不僅你的嘴巴可以說話,你的身體也可以說話。你的一個手勢、一個表情、一次語調的升高或降低、一次語速的加快或減慢、一次真情的流露、一個自己的故事,等等,每個細節都可以為你的演講加分。

不隻嘴巴能說話,身體也可以說話

如果隻是毫無表情、一動不動地站在台上演講,就毫無生動可言了,既燃燒不了聽眾的熱情,也帶動不了現場的氣氛。一場完美的演講不僅要展現你的口才,更要展現你的舞台表演魅力。

禮儀

[1]1.上下台禮儀

上台的時候速度稍快一點,位置稍靠前,停穩後用三十秒鍾的時間與觀眾進行交流,然後開始演講。退台的時候後退一步,做三十至四十度的鞠躬,然後向右轉,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大大方方,不慌不忙走下台。

2.站姿

從正麵觀看,默視前方,挺胸收腹,全身筆直,精神飽滿,兩眼正視,兩肩平齊,雙手自然下垂,身體重心落於兩腿正中;從側麵看,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整個身體莊重挺拔。好的站姿,不隻為了美觀,更有利於演講者氣定神閑,增加自信,同時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3.目光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演講的時候,我們要用眼睛來說話。一般來說,目光分為三種。

第一,環視。我們在上台時環視一下,一方麵可以跟觀眾進行友好的交流,另一方麵也可以粗略地了解一下聽眾的層次、文化背景、種族特點等。

第二,定視。定視分為兩種:對那些熱情友好的觀眾,我們多與他們進行交流,他們能激發我們的情感和靈感,使我們講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精彩;對那些不熱情的觀眾,或者所謂的明星學員,我們要進行審視,使他們無地自容。

第三,虛視。虛視就是似看非看。在演講的過程中,它使我們能夠迅速地進入到所設計的情景之中,進入到角色之中,真正做到“目中無人”,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這是演講的最高境界。

手勢

在態勢語言中,手勢是最豐富、最有表現力的傳播媒介和語言。西塞羅曾說:“一切心理活動,都伴有指手畫腳等動作。”

手勢包括哪些呢?

1.萬能手勢

這是一種常用手勢,用的範圍比較廣。比如:“各位朋友,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說這句話時一般用萬能手勢。

2. 情緒手勢

這種手勢是演講者表達的一種思想和情感。我們用喜怒哀樂來說明,比如說下麵這四句話時一般用情緒手勢。

喜:“北京申奧成功!我們贏了!”

怒:“憤怒,你給我滾出去!”

哀:“叔叔,你可憐可憐我吧。”

樂:“小王,昨天球賽看了沒有,棒極了!”

3.指示手勢

這種手勢分為實指和虛指。

實指是指在特定場合之內的人物和實物。比如:“這是王總,這是李總,這是燈光,這是電腦,這是麥克風。”說這句話時所用的一般是實指手勢。

虛指是指特定場合之外的人物和景物。比如:“軍人與大山為伍,與藍天為伴,與碧海相隨。” 說這句話時所用的一般是虛指手勢。

4.模擬手勢

用手勢來模擬事物的大小。比如:“姚明這麼高,西瓜這麼大,雞蛋這麼小。”說這句話時一般用模擬手勢。

有一次,老同學聚會,女同學們難免會聊一下容貌、身材、長相、孩子、老公、婆媳之間的關係等。最近有點發福的阿麗問身邊的小李:“小李,你看看我的身材怎麼樣?”小李說:“還好哇!”但是阿麗卻皺了皺眉頭說:“我老公天天說我沒有腰了。”小李一聽急了:“什麼,什麼,你老公瞎了眼了,你這麼粗的腰,你還沒有腰?”小李比畫了一下,用了一個模擬手勢,達到了一種風趣幽默的效果。

5.象征手勢

象征手勢蘊意豐富。比如:切菜的手勢表示憤怒,或一種心理暗示;打開的手勢表示博大的胸懷和寬廣的胸襟,指向前方,激勵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奮鬥、去拚搏;豎起大拇指的手勢表示欣賞、讚美、鼓勵、肯定。

6.區間手勢

首先,胸部以上,表示積極、激昂、興奮、快樂等情緒。比如:“各位朋友,各位來賓,隻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這伴隨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手勢。

其次, 胸部以下、腹部以上,在這個區域它表示平靜的思想和情感。一般來說,人們在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往往采用這種手勢。比如:“羅老師,你的演講太棒了,你會繪畫、會唱歌、會演講、會朗誦、會講故事。”這伴隨的是一種平靜的手勢。

最後, 腹部以下,它表示憎恨、厭惡、厭煩、悲觀、痛苦等情緒。比如:“一見到他那不死不活的樣子,我就心煩。”這伴隨的是一種厭煩的手勢。

表情

[1]1.笑

笑是眼睛、眉毛、嘴和麵部表情的集合體。人的表情基因有三十多種,能表現大約二十五種不同的表情。就拿笑容來說吧,它有微笑、歡笑、大笑、狂笑、苦笑、皮笑肉不笑、冷笑、嘲笑等。

比如在生活中有些人不是欣賞別人,老是嘲笑別人。“你看看,這個傻小子又來了。”這是一種嘲笑。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中刁德一的笑:“哼哼哼哼,司令,這個女人真不簡單呐!”這是一種奸笑。

我們遇到一件高興的事時,可以開懷大笑;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也可以哈哈大笑。比如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李玉和痛斥叛徒王連舉:“屈膝投降真劣種,貪生怕死可憐蟲。敵人的威脅和利用,我時時向你敲警鍾!你說道‘既為革命不怕死’,為什麼背叛來幫凶?敵人把你當狗用,反把恥辱當光榮。到頭來,人民定要審判你,變節投敵罪難容,哈哈哈哈哈哈……”李玉和與鳩山的一段對話:“今日同飲慶功酒,壯誌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哈哈哈哈哈……”

這種笑是對敵人極端的蔑視,表現了無產階級戰士大義凜然的英勇氣概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一般來說,我們在演講的時候要麵帶微笑。微笑總會給人們帶來一種友好的感情,微笑總會給人們帶來快樂和幸福,微笑總會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

2.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演講的過程中,我們要達到眉目傳情的境界。專注的眼神表示你認真;靈活的眼神表現出你的一種智慧;好奇的眼神表示你對別人的問題感興趣;飄忽的眼神表示你對別人的問題不在意;迷茫的眼神表示你沒有明白對方的意思……

說話時,我們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聽話時,也要看著對方的眼睛。哪怕是“相顧無言”,也要通過眼神來表達信息、情感和問候。一個人的眼睛往往表示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嘴巴可能會騙人,眼睛卻無法騙人。

在培訓中,眼睛不僅可以傳遞感情,還可以有效地控製培訓的節奏。比如四處轉移目光時,表示不希望有人插話打擾,而相對比較集中地看著學員,就表示一個問題已經結束,鼓勵他們有問題可以提。

美國前總統裏根是演員出身,也是一位運用目光語言的高手。在演講中,他的目光有時像聚光燈,把全場的目光聚集到某一點上;有時則像探照燈,掃遍全場。他的演講也最具“戲劇效果”,有“表演風格”。

比如1984年6月,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40周年,裏根總統發表了講話:“當傘兵部隊準備登頂時,高地上的納粹士兵正要往下扔手雷。但是,美軍官兵不畏所懼,奮勇爭先。第一個倒下了,第二個衝上去,第二個倒下,再衝上第三個……最後,他們終於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段話就像電影特寫,形象生動且富於戲劇效果,言者動情,聽者動容。因此,有人評價他的演講是一台“征服一切的戲”。

3.眉毛和嘴巴

歡樂時眉開眼笑,悲傷時雙眉緊鎖,憤怒時橫眉冷對,順從時低眉順眼,戲謔時擠眉弄眼,歡暢時揚眉吐氣。

一般來說,表達不同的感情時,眉毛和嘴巴會有不同的變化。

在悲傷、痛苦、憂傷的時候嘴角往下拉。

表示有興趣、快樂、高興、幸福、興奮時,麵部表現為眉毛上翹、嘴角向下、鼻孔開合程度正常、口張開、瞳孔放大;有時還伴有小聲、眼淚或拍打身體等動作。

表示蔑視、嘲笑時,麵部表現為視角斜下、眉毛平或者抬麵頰。

表示痛苦、哭泣時,麵部表現為皺眉、眯眼、皺鼻、張開嘴、嘴角下拉,配合有聲傳遞。

表示發怒、生氣時,麵部表現為眼睛睜大、眉毛倒豎、嘴角拉開、緊咬牙關。此種表情最富攻擊性,演講中切忌過度使用。

表示驚愕、恐懼時,麵部表現為眉毛高揚、眼睛與口張開、倒吐涼氣。

表示平和、自然時,麵部表現為眉毛平、嘴角平、略提麵頰。這種“無表情”的表情,是總裁演講中麵部表情的常態。

總裁在演講時,千萬注意不能低垂著頭,人一旦“垂頭”,就會給人以“喪氣”之感,而是應當注意適當保持微笑,微笑能很好地體現總裁演講時的自信、禮儀和涵養。通過微笑,也可以為演講營造融洽的氣氛,消除學員的抵觸情緒,獲得其內心的認可。

好聲音,一鳴驚人的先決條件

好聲音,張弛有度,不拖泥帶水;好聲音,響亮而有節奏,有聲音的輕重、語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停頓的長短、情緒的張弛等變化。好聲音,讓語言更有張力、更生動有趣。

練氣

在演講的時候,聲音要洪亮、富有磁性和穿透力。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聲音有著直接的影響,氣息小聲音就弱,氣息大則有損聲帶。

1.吸氣

我們在吸氣時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聞花香的感覺,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不要聳肩。

2.呼氣

呼氣時要慢慢進行,因為我們在演講的時候,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隻有讓氣息慢慢地呼出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在呼氣時,我們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出一條縫,讓氣息慢慢呼出。

3.換氣

演講時,換氣有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是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第一種,停頓不換氣。比如:“我要把每一次演講(停頓不換氣)當作我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演講。 ”

第二種,停頓又換氣。一般來說逗號、句號、感歎號,這種地方既要停頓又要換氣。比如:“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停頓換氣)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第三種,換氣不停頓。在表達一種強烈感情時候,氣息跟不上了,不夠了,但是感情又不能斷的情況下,它必須延續、發展,此時就要用這種方法。比如:“我們將(換氣不停頓)一同學習、一同生活、一同工作、一同入獄、一同為爭取自由而鬥爭!”

練聲

人的聲源在聲帶上,也就是說人的聲音是通過氣流震動聲帶發出來的。其中口腔是發聲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洪亮與否、是否有磁性、是否有穿透力,與它有著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