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這一班(2 / 2)

正如孩子們不同的族裔背景,他們的學習情況也略有差別。

美英、昭英這兩個韓國女孩,九冠鳥似的,不但能比較準確地發出四聲,短短數周裏,竟能學以致用地用最粗糙的措辭方式,告訴老師她們想表達的意見,學習之神速,的確叫人訝異。

白裏透紅的小臉蛋,永遠掛著一串甜蜜微笑的喬莉亞、喬治姊弟,是來自意大利的新移民。開學二周後,姐弟倆按時來到這個看似萬花筒、充滿情趣的中文世界,認真地學習華語。雖然小喬治的意大利式華語經常讓班上小朋友捧腹大笑,有時為了撒嬌,膩在媽媽身旁,不肯跟隨姐姐走進課堂,但這些小插曲,一點也不影響他學習華語的興致,總是在陪著同學們笑完後,繼續大聲地念著課文。更令人感動 的是,搶答卡片上的注音符號,當眾表演圖片動作,或與其他小朋友共同玩猜字遊戲,不管答案是否正確,他都勇於一試。

愛莉薩,是個積極上進的女娃兒,每次回答問題,舉手最快的非她莫屬。新西蘭籍的背景,使她有時候會抓不準四聲的音調,但絲毫不減損她發言的頻率。除此而外,她還常常自告奮勇地當起小小老師,幫助年齡略小的同伴,告訴他們如何抄回家功課,陪著他們一起念繞口的卷舌音。雖然學習不久,但很明顯的,小娃兒們已傳承了中華兒女樂善好施的美德。

最有趣的是韓裔小朋友安聖蘭、安世蘭姊妹。剛入學不久,注音符號尚且學不到幾個,更遑論國字。可是為了迎接中國春節,恭賀中文老師佳節快樂,姊妹倆特地私下拜師台灣朋友,依樣畫葫蘆地按著朋友教寫的中國字,製作充滿中國年節氣氛的賀卡,擺到講桌上,給老師一個意外的驚喜。

此舉不但窩心,也教人感動極了。

斯曼莎,若不在意她黑美人般發亮的膚色,必誤以為她是中國人。一口漂亮的國語,不但為她贏得校內演講第一名,七月份還榮獲奧克蘭教師協會主辦的非母語華語比賽第二名的佳績。

這一班,二十來個孩子,各有他們不同的學習方式:有的以自己母語幫忙記憶發音;有的請老師代錄發音,回家勤練;有的畫圖;有的全然死記;真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不論這些孩子學得怎麼樣,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中文學習精神,絕不亞於華裔子弟。

這一班,宛如一個甜蜜的大家庭。每一位小朋友,猶如一株株春天剛冒芽的小幼苗。他們正饑渴地等待著園丁的澆灌,急盼著專業的培植。愛心與耐心是這群幼苗的養分;勉勵與幫助是他們的食糧。對於身為台灣來的專業教師,帶領這樣一個班級,是教學上的挑戰、突破,也是教學上新的嚐試與磨煉。雖然教學辛苦,但別有一番情趣,樂在其中。因此,希望在經曆過原居地與這裏不同的教學技巧後,能與這一班一起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