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金花酒
[功能]止咳平喘,解痙。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洋金花(或洋金花籽)15克,研成極細末,然後將藥末倒入60度純糧食白酒500毫升內,搖勻,密封,存放7天後服用。每次服1~2毫升,每天服3次。注意:每次服用最大量不得超過2毫升。連續服藥3個月共500毫升為1療程,若服完1療程不愈者,可繼續照上述方法服用。服藥期間須停用麻黃素、氨茶堿及其他止咳平喘藥。服用本方必須嚴格控製服藥劑量,如出現口幹、煩躁、嗜睡、瞳孔散大、顏麵潮紅等症者,必須暫停服藥,待上述反應消失後,可減量繼續服用。
[療效]治療100例,服完1個療程觀察療效,結果:獲臨床控製者21例,占21%;顯效者12例,占12%;有效者55例,占55%;無效12例,占12%。總有效率88%。
[案例]劉某某,女,54歲,農民,1978年1月25日初診。咳嗽、氣喘、痰多,反複發作11年。患者於11年前發病,開始出現咳嗽、氣喘、痰多,經治療後獲得控製,但經常因受涼、勞累或吸入煙霧而發作,每次發作時間最短半月,最長4月,近年來發作頻率和發作持續時間均有增加的趨勢。本次發作45天,某醫院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伴感染合並肺氣腫”,住院35天,曾使用青、鏈黴素,麻黃素,氨茶堿等藥物而緩解。出院後10天,再次複發,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並伴有氣喘,經中西藥治療其效不顯而前來求治。診得患者咳嗽痰多,時時氣喘,每日痰量達100毫升以上,痰色或黃或白,易咳出。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予洋金花酒治療,服藥40天後,咳、痰、喘均減,服完1療程(3個月)後,達臨床控製標準。
[來源]劉康平.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3(1)∶24
[按語]洋金花味辛,性溫,有毒,歸肺、肝經。本品治咳喘,古今文獻均有記載。劉康平所觀察的100例,單純型與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均有之,多屬慢性遷延期患者。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洋金花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莨菪堿和東莨菪堿,具有鎮靜、抑製氣管及支氣管粘液腺體分泌,使痰液減少和解除支氣管痙攣的作用,故能具有止咳、平喘、減少痰液及解痙之功效。惟本品有毒,近年屢有中毒報告,內服、外敷均可引起中毒。故使用上方時,必須嚴格控製服藥劑量,服藥期間需注意觀察,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時,務必及時停藥並處理。此外,凡屬外感及痰熱咳嗽,青光眼及高血壓患者,均禁用上方。小兒患者亦最好不用。
蟾蜍肉方
[功能]祛痰,平喘。
[主治]過敏性哮喘。
[用法]於初夏時捕捉活蟾蜍,除去頭、皮及內髒,洗淨後將其鮮肉切成梧子大小,吞服10~12塊,每天1次,連服3天。
[療效]治療10餘例,療效奇特。
[案例]周某,女,30歲。患者自幼罹患哮喘,筆者也曾診治過,市醫院診斷為過敏性哮喘,久治少效。其夫多方求醫,有鄉鄰告之用上法已治愈多人,為安全起見,一一走訪了用上法治愈的劉某、張某、李某等,答複一致,效果奇特。筆者於1985年4月(初夏)用上法給予治療,吞服後唾沫增多,3天後唾沫減少,繼而症狀減輕直至完全消失。至1993年冬隨訪,未見複發,身體狀況良好。
[來源]徐發新.湖北中醫雜誌,1994(5)∶10
[按語]《中藥大辭典》載有用活蟾蜍去頭、皮和內髒,焙幹研末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止咳、祛痰、平喘的有效率達80%以上,可資互參。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蟾蜍的毒性成分可能不單純的存在於耳下腺和皮膚腺中,因食用肌肉、殘存肢爪、肝、卵巢、卵子等有引起中毒的報道,有炒吃活蟾蜍1隻及1隻蟾蜍焙幹粉頓服而致死的病例。據此,在使用上方過程中務必注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