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氈包之國 -- 蒙古(1 / 2)

蒙古國簡史

蒙古國是位於中、俄南北兩大鄰國之間的內陸國,原為中國清政府時的“外蒙古”,也稱喀爾喀蒙古。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了統一的蒙古汗國。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棄“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憲製政府。1924年11月26日廢除君主立憲製,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92年2月通過新憲法,國名改為“蒙古國”。

草原之國

蒙古國地處蒙古高原,是世界上麵積第二大內陸國家。北與俄羅斯為鄰,東、南、西三麵與中國有長達4670千米的邊界線。西部、北部和中部多為山地,東部為丘陵和平原,有一馬平川的天然牧場,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間多溪流、湖泊,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境內有大小湖泊3000多個,總麵積達1.5萬餘平方千米。

在蒙古這個地廣人稀的草原之國,人口以喀爾喀蒙古族為主,約占全國人口的80%,此外還有哈薩克族、杜爾伯特、巴雅特、布裏亞特等15個少數民族。

蒙古國草原遼闊,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礦產資源也很豐富,工業以輕工、食品、采礦和燃料動力工業為主。

首都烏蘭巴托

首都烏蘭巴托是蒙古國第一大城市,全國文化、科技、工業和交通中心,也是蒙古政府最高領導機構所在地,國際組織駐該國機構大都設在此處。

烏蘭巴托南北兩麵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圖拉河從城南的博格多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東西兩麵為廣闊的草原,也是城市發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區坐落在圖拉河北岸。市區沿著圖拉河布局,呈狹長形,西部有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市區南麵有蒙古的聖山,山頂有蒙古人民革命紀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蒙古議會大樓、總統府和人民廣場,市區內四處可見大片的蒙古包和簡易的木板房。

特色美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業。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食。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馬奶酒性慍,具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肉方法之一。肉做好後,用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肉,要用手抓著吃或手持帶骨肉啃肉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扒食而得名。蒙古最具有代表的傳統佳肴是名叫“皓勒皓客”的烤肉,其做法獨特,是將石頭燒紅後放入鋁合金罐中將羊肉烤熟,隻放水和鹽、土豆、洋蔥、胡蘿卜,味道醇美。

當你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後,斟酒敬客,吃手扒肉和各種烤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歡樂那達慕

那達慕(每年的7月11日至13日),在蒙語中意為“娛樂”或“遊戲”,在蒙古國那達慕又被定為國慶節,是蒙古國最盛大的節日。在節日期間有蒙古傳統的體育盛會、歌舞表演等,國家的領導人都要親臨現場並邀請許多的外賓觀看。1922年起,那達慕定期在每年的7月11日舉行,成為蒙古國慶活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