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九月(2)(2 / 3)

午飯時與美國人戴安坐在一起,談起美國西部非法移民的問題。我說曆屆美國總統都會大赦一些非法移民,這樣做一定有理由;政府不會如此大規模行善,一定是因為從統計數字來看,將非法移民合法化對國家有利;簡單地說,美國需要勞動力來做一般人不願做的事。戴安同意這一看法,但也認為,在一般美國人看來,將非法移民合法化的最大好處在於,他們從此就得依法納稅了;此前他們隻享受“好處”,卻不必盡義務。

9月5日星期三

英國的問題:自由太多

休會時同辦會者羅伯·費舍談了起來,得知他的學術背景是哲學和神學,從前在牛津大學工作,九年前自願提早退休,此後一直以組織跨學科學術會議為業。他說跟全世界不同學科的學者打交道,“其樂無窮!”今年已辦了十五個會,到年底應在二十個會以上。在歐洲每個大一點的城市都辦過會,東歐也不例外,所以必須向歐洲以外擴展。明年僅在香港便要開四個會!顯然,羅伯是一個辦會專業戶。但他並不是一個萬能學者。每辦一個會,都會跟專業方向對口,並與有組織才能的學者合作。

我們談到英國的大學教育。他說1995年英國將所有專科學院都升格為“大學”,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理由是:英國的專科曆來就跟歐洲大陸的本科相當,如果隻給專科學位,英國人便很吃虧。但此舉產生了嚴重後果。十多年下來,英國人人都有大學學位,卻沒人願意幹簡單的技術活,於是電工、水管工工資飛漲,是大學講師的兩三倍!一個大學講師一年隻能掙三萬多英鎊(稅前),而一個電工年薪可達八九萬英鎊!

他說英國中小學教育問題更大,因為對學生的要求太低,或者說,學生享有的自由太多。教師竭力討好學生,於是有美國式分數膨脹,教學質量大大下降。一個個考到牛津大學讀書的高中畢業生,三門A級課程考試都是A,卻連基本句子也寫不對,甚至不知道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所以在牛津大學三年把大量時間用於補課。頂尖大學尚且如此,其他“大學”可想而知。費舍認為英國社會病象叢生,最根本原因就在於英國人的自由太多!

9月5日星期三

融合乃世界大勢

上午幾個報告中,日本學者Kaori Mori“混血兒的未來:開拓新的種族疆界”(A Hapa Future: Creating a New Racial Frontier)很有趣。像一般日本人那樣,她隻陳述,不表明立場,更不作明確判斷。給人的總印象是,在美國,種族之間等級森嚴,安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白人處在最高位置,緊跟其後人種的地位一個比一個低:非安格魯撒克遜新教徒歐洲白人、亞洲人(包括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拉美人、黑人。我以為,這種陳述表麵上看像是在批判性地描述美國的種族現實,實際上有加強既有種族秩序或“白人至上”(Mori的用語)的副作用,於是在發言中說,應該肯定1960年代以來美國在種族平等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無論現在有多少不盡如人意之處,美國少數族裔的狀況跟四五十年代相比好得多,黑人在體育(在美國人生活中至關重要)、政治方麵影響尤其巨大,出了約翰遜、喬丹、鮑威爾、賴斯、奧巴馬等一大批體育和政治明星。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有一種融合的趨勢;在這方麵,中國是一麵鏡子。幾千年來千差萬別的族群、文化一直在衝突、融合,最後形成了“漢族”這一超級混血兒。雖有過痛苦、流血和戰爭,不同族群終究走到一起,變成了一家人。一些西方學者看法相似,有發言支持者,也有會後來繼續討論者。

休息時跟Mori聊了幾句,問她在日本,亞歐混血兒受到的對待是不是高過黑人與日本人混血兒,甚至高過“純種”日本人?她說是的。又問,四五十年代美軍占領日本期間,是否出現過大量日本人和黑人混血兒?她說是的。還問,這種混血兒的第二代、第三代是否已融入主流社會?她說,這些人在日本太受歧視,大多移民美國了。我說,由於中國有種族融合的悠久曆史,所以亞歐混血兒並不受特別優待,甚至純“高加索”種的中國人也不受什麼優待。最後問她:日本人與中國人、韓國人通婚者多不多?她說很多。又問,這種“混合”婚姻的子女是不是也被當作混血兒看待,甚至遭受歧視?她說不是這樣,因為中日韓“同文同種”,“混合”婚姻子女看上去跟日本人沒有區別,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歧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