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九月(1)(3 / 3)

我們還對比了加拿大和美國,認為加拿大生活方式更悠閑,更符合人性;美國人總是在工作、工作、工作!掙錢、掙錢、掙錢!結果是許多加拿大技術人才流到美國,加拿大已被掏空。他女兒今年六歲,不到一歲時被診斷患了一種兒童癌症,五年後病情穩定下來,癌病已得到了控製,但如果他要給她買美國的醫療保險,美國人是不會賣給他的,因為美國搞醫療保險的都是私人公司,見錢眼開,唯利是圖,風險較大的病一律不保。

9月3日星期一

作為部落的丹麥

晚餐時同一個西班牙人和一個丹麥人聊了聊。

西班牙人是女的,長相不善。她對現如今西班牙到處是中國人感到恐懼,尤其不能忍受他們不能講西班牙語。她說同一群中國人打交道,往往隻一人會講西班牙語,根本不知道其他人心裏在想什麼,所以很可怕。我問去年西班牙發生了焚燒中國造鞋子的事件,這在當地是不是頭條新聞?她說當然是很大一件事。但中國不僅造鞋子,也製造幾乎一切東西。我問,難道西班牙消費者不喜歡價廉物美的中國貨?她說消費者喜歡,但製造商不喜歡。

丹麥人也是女的,長相和善。她說丹麥是單一民族,甚至是“一個部落”,本來“小而舒適”,現在突然有了這麼多少數族裔,就不那麼舒適,甚至不自在了。問她對2005年丹麥漫畫事件有何看法?她說,這多少反映了丹麥穆斯林人口眾多之現實,但是丹麥人也感到了國際社會的壓力。此前丹麥默默無聞,現在突然被CNN一類媒體曝光,被全世界高度關注!真是前所未有!但丹麥人也因此在多元文化主義方麵提高了認識和寬容度。

9月3日星期一

混血的“中華民族”

早餐時,與美國卡普蘭大學塔尼婭·彼得遜(Tanya Peterson)和戴安·馬蒂奈茲(Diane Martinez)坐在一起。前者在加利福尼亞工作,後者在科羅拉多工作(卡普蘭大學分布在全美七十多處)。她們認為,多元文化格局是美國麵臨的大問題,西部幾個州更是如此。我問,可不可以這樣描述:美國人正在努力適應這一現實?戴安勉強同意這一表述,但認為問題的本質在於,最終到底由誰來“界定”美國。我明白她的意思,即假如拉美人不停地合法或不合法地移民到美國,到美國來後又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並不努力融入美國,那麼最終美國會“變色”的。我說融合或“同化”需要時間。曆史上叫“中國”的那個地方有很多人種、語言和文化,最後大家融合在一起,成了“中國人”。現在,大家看上去差不多,都是“中國人”或中國的“漢人”。其實隻要查一查基因,不難發現中國人不僅有蒙古人種的血統,還有馬來人種、高加索人種(白人)和尼格羅人種(黑人)血統。我還說,中國曆史上並沒有民族國家、國籍、公民等概念,連國界概念也很模糊,“多元文化主義”更是最近一二十年才開始使用。然而民族融和一直在進行,“中華民族”(不是漢族)一直在形成。漢族雖可視為一個主體民族,但它本身並不純粹,一直在變,或一直處在形成過程中。少數民族雖然不斷進入中原地區,甚至建立過許多局部政權(如北齊、北魏、北周),更建立過元、清兩個全國性政權,但融入“中華民族”的總體趨勢從來沒有變過。這個過程現已大體完成。但“中華民族”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曆史發生過許多民族間戰爭甚至屠殺。

9月4日星期二